《让子弹飞》不是一部好电影
看了《让子弹飞》的首映典礼之后,萌动对这部电影的好奇,有了看这部电影的期望——尽管我不太愿意去电影院,主要耳朵受不了九声道立体声的冲击。
《让子弹飞》公映之后紧接着就看到完全不同的评论,特别是央视郭志坚在博客中写道:“充斥全片的脏话(国骂)、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我这个普通观众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我不是电影专家,绝不敢对电影的艺术水准妄加评论,不过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也知道,好电影里的硬汉形象绝不是用满嘴脏话塑造出来的,电影的吸引力也不是靠展示当众剖腹和把手放在女性敏感部位,更别说用山西话喊的下流语言,这些只能让观众感觉极不舒服。”
与口碑好得“令人发指”,其票房上涨速度也让人“目瞪口呆”,我觉得这肯定是一部非常有争议的电影。
当我看完了《让子弹飞》之后,我便要大声说:《让子弹飞》不是一部好电影。
所有说这部电影好的观众几乎都是这样评价:《让子弹飞》讲的是土匪冒充县长打击地方恶势力的故事,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显露姜文才华横溢。乃至于更深的寓意在于针砭今天的官是要买的;黑社会的力量强于政府;打掉黑社会只有靠黑吃黑;枪和印加一起,才好赚钱等等。
社会有病,利用电影艺术针砭时弊,我以为无可非议。《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却真正在煽动社会的动荡。所有口碑好得“令人发指”的评价都说明了这一点。
电影中的色情,血腥,暴力我都不说了,故事最后,鹅城的老百姓瓜分了恶霸黄四郎的家产,全场一片混乱,就连张牧之坐的椅子也被瓜分了,难道这就是姜文所要表现的杀富济贫,这纯粹是污蔑贫困、受压迫的穷人。
这部电影取材于著名名作家马识途的故事《盗官记》,马识途说:“《盗官记》中的土匪张牧之虽然没有人物原型,但他是我所知道的很多人的合体。那时候官匪一家,‘杀人放火后招安’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有些土匪出身贫民,是被生活压迫得没有办法才上山为寇,也有很多人后来去干革命,为老百姓出头。当时的确有很多地方在买官卖官,成都人民公园在以前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卖官的地方。小说里县长落水的事情也是真实的,当年川东一位县长在刚上任的时候就掉到水里去了,我觉得很有意思,就用在了故事开头。”
姜文将这个故事改变成这样一部电影除了胡编乱造,加上色情、血腥、搞笑和台词的噱头,整部电影就没有马识途要表达的:“只不过有些土匪出身贫民,是被生活压迫得没有办法才上山为寇,也有很多人后来去干革命,为老百姓出头。”
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腐败,国人皆痛,全民诛之。毕竟时代不同了,中国国民反腐败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是不是需要《让子弹飞》电影里所描述的暴力方式方法?如果这是电影的亮点,那么这部电影恰恰是要把中国打黑、反腐引入企图。中国需要制度建设,是需要用制度是现社会民主与进步,实现反腐败,反对黑势力的胜利,赢得整个社会的进步。
姜文拍这个电影无非是在利用国民的情绪,实现电影商业票房的利益,姜文确实是要站着赚钱,《让子弹飞》在元旦已经获得过五亿的票房收入,这就是姜文的目标,公演之前姜文曾为这件事问过冯小刚。和冯小刚一样姜文已经堕落到只要金钱不要任何社会责任的电影导演,对于姜文而言,钱比社会责任更重要。
当中国电影步入文化产业化的路子之后,去年的电影票房将突破100个亿,而这100个亿的并不完全显示中国电影的兴旺,而中国电影用堕落的文化愚昧中国观众,搞笑中国观众,而最终就是豪夺百姓口袋里的钞票。
如果姜文得意于自己的这部巨作,就请姜文为自己的儿子放一个专场,让他的未成年儿子也领略一下老子的成名之作。
有人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提出中国年电影尚未实行电影分级。
笔者观点,西方电影分级实际也是一种谎言,任何分级电影都不会实现少儿不宜,任何少儿不宜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成人也不宜。
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说,《让子弹飞》不是一部好电影,中国电影不能学《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更不能学《让子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