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垫底2010的合理性


    有很多人在质疑,为什么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与股市的表现出现背离?

 

    中国的经济一直在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个增长的质量如何,换句话说就是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增长,有多少是名义增长,如果刨除名义增长的虚构成分,估计就能找出中国经济增长与股市走向的一致性。

 

    首先,中国是一个严重依赖欧洲和美国进口市场的经济,在目前的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危机中,美国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有针对性地压制中国对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出口,形成重要的制度性贸易壁垒;其次,尤其是美国在不断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的情况下,针对中国资本的投资限制从来也没有真正的放松过;第三,美国对中国出口即使在非常艰难的经济环境和非常弱的出口国际竞争力的条件下,也要维护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这对坚持了三十年的中国政府提出的以技术换市场是一个莫大的挖苦和讽刺。

 

    其次,中国的货币政策面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没有任何制约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是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根源,而由于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反击和制约能力,所以,中国的通胀或者通缩问题上是没有自我主导权的。

 

    第三,中国只能是一个生产大国,但是资源和农业产品是中国发展的主要制约力量,而且,需要长期的努力才有可能扭转,而这种扭转的唯一的力量是要控制美国和美洲的农业以及全球的基本金属资源,而恰恰是这两点,中国的大型公司屡屡遭遇全球资本的狼群式围剿。这两个领域的问题不解除,则中国根本不可能能够在未来是十年乃至十五年内赶超美国的经济规模。

 

    第四,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的,但是怎么调,调向何方,受制于多种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研发与生产联动、文化观念、政府等等,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体制因素在30年的发展中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强化,这些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的背后的更为复杂的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这些问题解决以后,经济结构的调整反而会很容易。

 

    第五,急需要调整中国国民的发展观和经济观,在面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制度性制约方面,中国人口形成的消费力市场是中国竞争国际的王牌,但是,这要看我们怎么用。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政府体制和政府构成的公务员队伍能不能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培育者而不是破坏者。

 

    不要以为数据上中国已经是第二经济大国就真的以为自己是天子,实际上,数据的水分和结构剔除后也许一切都没有改变甚至是退步,我们的很多政府官员们热衷于做数据对于国家经济和竞争力提升其实是毫无实际意义的,中国要成为第二经济大国还有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性。

 

    中国2010年经济数据虽然不错,但是,我们在与美元的竞争中实际上是战败,而这种战败表达为通货膨胀,所以,有什么理由中国股票不垫底呢?政府可以随便说,比如国家财政部的谢旭仁部长可以无视中国企业和国民承担这么高的税收压力而说中国的税收水平没有什么问题,广州市政府面对用纳税人的钱补贴自己子女的幼儿园说这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些本来应该由人大和国民来评价的事情我们的官员却敢厚颜无耻地自己评价自己自己表扬自己确实让人心寒,但是市场和股市从来是人心的表达,它不会假惺惺和给面子,股票市场可以正面解释其走势但同时它也可以逆向解释社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