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之后的兑现让人心寒


 

质疑之后的兑现让人心寒

 


 
    诈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只要有谁涉及诈捐,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将会是网民和公众阵阵的口水。“国际章”活生生的案例,就足以见证网络的威力了。而据说,最近麦当娜也步“国际章”的后尘,涉嫌诈捐,如果这一切是真实的,想必全球的口水够她受的了。
 
    但是,如果是政府涉嫌诈捐,又会是什么样子?最近,韩寒就在自己博客中却质疑,成都政府未能兑现此前许下的拍卖新建成的市政府大楼并将所得用于赈灾的承诺。
 
    说到成都市政府新大楼,就得从之前的旧闻说起,在汶川地震没有发生之前,该大楼就因为很奢华,被喻为“中国最豪华市政府大楼”,而在公众当中引起了一场舆论“地震”,不过,地震之后的7月16日,成都市政府作出决定,成都市委、市政府调整市级机关南迁计划,对已建成的新行政中心妥善处置变现,处置变现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据报道,当时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把调整理由归结为“时局艰难、民生不易”。解决受灾群众吃住问题、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成都市县两级财政面临数百亿资金缺口,“汶川大地震改变了我们办事情、作决策的基础”。这则新闻一经发布,当时赢得舆论的普遍支持。
 
    能在关键时刻,把坏事转变成好事,危机时刻抓住了转危为机的要点,说起来成都市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还是有点水平。当然,能够作为这样的承诺,对于在地震当中受灾的民众来说,也算是一种幸运。
 
    然而,如此长时间过去了,他们的承诺兑现了没有?很明显,在韩寒质疑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承诺,很明显没有兑现——据说,新行政中心的拍卖未正式举行即告流产。而成都市政府部分部门已经低调进驻新行政中心,成都所有市属媒体被明确告知不准报道新政府大楼以及市政府搬家事宜。
 
    韩寒以及网民们都发现,自从2008年7月那一次宣布拍卖的消息之后,网络上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新大楼的消息。而有意思的是,在被质疑之后,在四川新闻网首页出现一条名为《成都市原行政中心办公楼资产处置进展顺利》的消息。该消息称,经省政府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成都市人民政府已于日前由青羊区人民西路2号迁至成都高新孵化园(成都市高新区锦悦西路2号)办公。原市行政中心(天府大道北段966号)已调整规划为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原有办公楼除4号楼外均已处置完毕,变现资金15亿元全额通过市国库转入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偿还专项资金专户,专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
 
    看来,这15亿的捐款,还是到位了。尽管这都是在民众的舆论质疑之后而促成的。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果没有像韩寒这样的公众质疑,难道新大楼就这样悄然地低调地,最后继续成为办公大楼?那15亿的捐款就这样成为散落在风中的一句空话?而要知道,这新办公大楼本来就属于所有纳税人的贡献,政府承诺拿出来捐献,说起来也是借花献佛而已。
 
    是否,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更多需要质疑之后,才能兑现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