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残疾比肢体残疾更叫人不堪
“公交车上还有残疾人专用座位,怎么就不停车让我搭乘呢?”昨日上午10点许,泉州火车东站广场,双腿残疾的黄先生拦在一辆23路公交车前怒气冲冲,黄先生自称在前方公交站点招手搭车,但公交车不停车,分明对他视而不见。这让他很生气,于是雇摩的一直追到终点站讨说法。对此,公交司机称没看见站点有人招手,要不然他会停车的。(20日东南早报)
公交车经过停靠点就是为了搭载候车者,仔细观察有没有人等候上车,既是司机的职责,更应该是司机的本能,司机辨称没看到黄先生招手候车,显然站不住脚。尽管真相如何还有待相关方面调查认定,不过,这不和谐的一幕却将某些领域的职业瑕疵放大在我们面前。
扶助弱者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要求,像黄先生这样的高位截肢残疾人,我们的公共服务理应比对平常人多一份热情、耐心、细致和周到。公交拒载残疾人,表面看也许是嫌麻烦、怕拖拉,往深处说,则与潜意识中存在对残疾人的歧视心理不无关系。
近日,杭州图书馆面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也包括乞丐,这一做法之所以会成为大家热议的新闻,正表明现实中类似排斥、拒绝残疾人、乞丐、拾荒者等特殊群体的情形很常见,因而馆长楮树青的一句“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也才会成为“名言”。
面对拒载,黄先生选择了抗争,捍卫自己的健全人格。其实,像他这样行动不便的弱者,恰恰需要更多“楮树青”帮助维护应有的权益。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群体之间平等相处,互帮互助,才有社会的和谐。漠视弱势者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残疾的表现,是现代文明之耻,比肢体的残疾更让人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