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和宋丹丹在微博上掐架,为的是建外soho那堆白色的积木状楼群。宋说不好看,毁她北京市容。潘说审美有个体差异,要允许城建风格多元化。宋丹丹和潘石屹这俩人我都很欣赏,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很成功的业界翘楚。他二人的观点也都对,但针对性这么强地指斥建外soho我就不同意了。
建外soho到底在哪儿?位于北京建国门外大街使馆区外围的中央商务区内,寸土寸金的钻石地段。因为乘首都之便,全国人民都瞻仰过,在非诚勿扰2,杜拉拉升职记,还有其他现代都市题材的影视中都有取景。在晴朗的天气里,蓝天为背景,白艳艳的一大片,错落有致,风格简约,看着十分现代,视觉冲击力极强。但趋近了一看,这片楼用料俭省,工艺简单,设计和建设成本相当低廉,非常符合潘石屹精明小气“使小钱儿办大事儿”的个人风格。
潘石屹不遭人烦,不仅仅是他笑眯眯地说话有分寸不讨嫌,不像任志强那样苦大仇深黑着一张乌鸦嘴到处得罪人,还因为他善于借力使力才左右逢源,被公众亲切地称为“老潘”,他成功地把自己明星化,亲自出任自己地产项目的形象大使,好像还和梅婷一起出演过电影呢。总之,成功的人干啥都像样儿,跨界经营就像跨出门槛串个门一样。他的地产项目,还真是为北京加分不少。
众所周知,北京是个很土气的城市。三环沿线,和二环沿线,乃至长安街沿线,凡是北京本地开发商建设的居民楼、办公楼、商业楼,没一个好看的,都是臃肿的水泥墩子。前三门大街和复兴门外大街那些高层板楼,丑陋至死。从西单到东单,长安街畔那一栋栋占地面积巨大的楼房,各个粗壮笨重,又浪费又难看。幸好,外地开发商进入,北京开始出现风格各异的真正意义的现代建筑。
近些年,北京把路走向极端,一些政府投钱的大型公共项目成了外国前卫设计师的试验田,以央视大裤衩、鸟巢、水立方、大剧院为代表的建筑,放弃了实用的内涵,追求的是奇装异服。这些建筑的特点就是,设计费都是天价,建设成本是天价,维护和使用的成本也是天价。此外,一些金融、能源类央企总部大楼,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电、华电、华能、中电投、中行、建行的大楼,都是上百米高的挑空大堂,十分奢侈富丽,一年四季都要空调养着。是典型的烧钱建筑!
宋丹丹如果没有私心(已经爆出她现任老公也是房地产商),她攻击的建筑,应该是这些 花骚且奢华的建筑,而不是潘石屹那些简洁且低调的建筑。当然,她如果诚心要炒作,故意向潘石屹邀宠,假意打情骂俏那就另当别论。但以我们对宋丹丹的了解,她这样脾气爽快的北京女人,演艺事业如此成功,还真不屑于干这下三滥的事情。那么唯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丹丹的审美情趣儿真的成问题。
我想起来了。若干年前,在电视的家居栏目里看过宋丹丹的家,当时就令我大跌眼镜。她的家是那种陈白露公馆似的伪富贵风格。家具都欧洲古典范儿,或者镶金,或者蕾丝,或者镂空,或者浮雕,或者刺绣,因为是白色木制加彩色布艺,没有红木家具那样深宅大院般的沉稳低调,给人的感觉就是装富贵或者暴发户。总之,很长一段时间,宋丹丹家的样子,都是我们逛家具城时打趣儿的对象。
行文至此,也就明晰了,宋丹丹看不上建外soho,十分地正常。她高中毕业就考进北京人艺的学员班,没跑几年龙套就因出演《寻找回来的世界》里的失足女青年而成名,此后上了央视开始了大红大紫的星途,读书有限墨水不足,喜欢轻浮张扬的家具款式和建筑风格,不足为奇。
文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