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8月间,我作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大三的学生,以随团英语翻译兼导游的身份,参加了中国青年旅行社组织的一次旅游。这次活动,让我开始了自己的幽默启蒙。
我陪的旅游团,共有30来人,全部来自美国东部。其中有一位名叫罗伯特的年轻人,特别具有幽默感,与他在一起的20多天,让我深受其感染,下面仅举五个“段子”。
段子一:好消息 坏消息
一天大清早,我们乘火车由北京来到洛阳旅游,并安排好要赶晚上的火车去西安。在洛阳,我们一路参观了市容、关帝陵及石窟等旅游景点。到了下午,顶着骄阳行走,大家深感不适,非常想找一个地方洗个澡。但我们没有住店,哪里来的浴室洗澡呢?这时,罗伯特代表团员们建议我去找一个游泳池,说是在水里扑腾扑腾,不就算是洗澡了嘛。我赶紧与“地陪”(地方陪同)联络此事,结果还真找到了一个游泳池,可惜没水!
当得知此事后,我感到很沮丧,一是觉得八月天的游泳池没水,这事很荒唐;二是这事没办好,我感到很没面子。没成想,当我一脸丧气地把此事告诉罗伯特时,他倒反过来安慰我别着急。不光如此,他还主动提出,代我向大家宣布这件事。
他把大家招呼了过来,上来就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大家,大家想先听那一条。”“先听好消息!”团员异口同声地说。
“好消息是我们真的找到了一个游泳池!”罗伯特眉飞色舞地说。
听到这里,团员们都非常兴奋,还相互击掌拥抱。“那么什么是坏消息呢?”有人问。
“就是没水!”罗伯特回答,还做了一个干脆的手势。
“噢——,”团员们一致先是叹声,然后又都大笑起来。
从此之后,我也学会将不顺心的事,用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方式来告诉他人。
段子二:哪里呀,是我应该说对不起的!
洛阳游玩了一天,我们上了夜车去西安。我们旅行团包了一车厢的软卧。为了确保人数及安全,我在开车后不久,又沿着包厢一个一个地确认。当我走进罗伯特的包厢时,我发现他已经脱掉外衣裤子,只穿了一件内裤坐在车位上乘凉(因为当时的列车还没有安装空调)。见此,我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
不想罗伯特随手用枕头遮住大腿,连忙说:“哪里呀,是我应该向你说对不起的!”
说到这里,我们两个人都笑了。
段子三:I want you, not she
到达西安的那天早上,由于一位姓石的“地陪”的失误,罗伯特被安排与一位女团员同屋。当两个人进入同一个房间时,那女士立刻表现出极大的不悦,罗伯特也感到很生气。后来,经过我与“地陪”和旅馆方面的协调,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罗伯特仍是气鼓鼓的,我问他还有什么不满的,他想了一下说:“I want you, not she。”
在这里,因为我的“岳”字美国人发不清,所以团员们就简称我为“you”。而那个“地陪”姓石,团们就把他称作“she”。由此,“I want you, not she”表面上是在说“我要你,不要她。”实际上,他是在说“我要你来帮我,不要石(导游)来帮我”。
罗伯特的幽默,真是没得比啊!
段子四:你怎么没说你太太也很漂亮
一天,大家在餐桌上聊天,一位教授团员说起他去年到日本做学术访问,一位教授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席间,美国教授很赞赏他家墙上挂的一幅画像,说它很有意境,听得那日本教授一直在点头。临出门的时候,那位日本教授说是要送美国教授一样礼物,美国教授客气地问是什么礼物,那日本教授指着墙上那幅画说,“就是它”,并执意把它送给了美国教授。说到这里,罗伯特突然插了一句话;“感谢上帝,你怎么没对日本教授说他的太太有多漂亮啊[1]。”
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开始时,我并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可夜里2点钟我想明白了(她是指,如果你恭维日本教授的太太漂亮,那他也会把太太送给你的),一直笑到了凌晨!
段子五:我要把你“偷运”到美国
我们旅行的最后一个晚上,大家举办了一个的欢送会。会上许多团员都送了我小礼物,罗伯特神秘地对我说,他要送我一件大礼,让我会后去他的房间。我来到他的房间,发现屋中央放着一个大箱子,是新买的。我问他要送我什么礼物,他指着大箱子说:“就是它。”
“这是什么意思?”我不解地问。
“我的意思是要把你装在这个箱子里,带回美国去,然后带你到美国各地去旅游,从加州到纽约岛[2],领受世界之巅[3]的感觉……” 看着我一脸诧异的样子,罗伯特笑着说:“当然,我在是与你开玩笑啦。不好意思,我出门前没想到这一块,所以没有带礼物给你。不过,有朝一日,如果你来到美国,一定要来看我,也让我有机会尽地主之谊,这就是我要送给你的礼物。”“就这么说定啦。”我回答。
不想临出门的时候,罗伯特又说:“等一等,我还有一个礼物要送你。”
“什么礼物?”我好奇地问。
罗伯特过来深情地拥抱了我一下,说:“就是这个!”
多年后,我终于明白,罗伯特还是送了我一个大礼——那就是幽默!
这是笔者到了美国之后与罗伯特的合影。我问他,那天的大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我的中国心”。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