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籁VS新君威:中型车竞争的深层真相


 

2010国产中型车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对于中型车来说,2010年是提前进入后井喷时代的一年。和紧凑型、SUV等类别市场相比,中型车在消费张力上表现疲软,并且缺乏内在的稳定能量。



    从上表可以见出,中型车市场在2010年主要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1-3月的强烈震荡,4-8月的震荡走低,9-11月再度经历强烈震荡。因此,震荡成为了2010年中型车市场的标志性表情。



    从上图可以见出,中型车在国产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虽然在3月和7月出现两次冲高,却仍然无法改变全年的窄幅下滑趋势。这表明中型车市场的消费势力在支撑市场的持续增长上,明显缺乏必要的能量。从而显示出中型车还是一个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型市场。

    在接下来的报告里,将从区隔市场和区域市场两个视角,对2010年度国产中型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度分析。

 

1 中型车市场区隔形势分析

 

    从顾客群体的产品选择标准、消费需求形态、消费行为模式等角度考量,在2010年度,紧凑型市场以品牌车型的指导起步价为向量,已经裂变为5个区隔性市场。这5个区隔市场从消费模式到需求形态,从竞争模式到竞争焦点,均存在显著的区隔性差异。





    从上述图表可以见出,在2010年度,5个区隔市场呈现出下述变化趋势:

    第一,从全年市场份额构成的角度考量,5个区隔市场均表现出相对强烈的震荡状态。这意味着在每个区隔市场内部都活跃着有能量、但却不稳定的消费势力。作为青春发育期的成长型市场,整个中型车始终充满紧张的结构性张力。

    第二,在5个区隔市场中,指导起步价16-22万的次高端车型占据了60%左右的份额,成为销售规模最大的区隔市场。因此,可谓是中型车的主导性区隔市场。

 

2 中型车市场区域形势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传统的主要销售区域,华东、华南和华北在中型车市场的份额达73%,完全主导了中型车市场格局。华中和西南组成了第二方阵。和紧凑型市场比较,这两个区域市场的份额有着大幅减少。西北和东北则继续留在殿后的位置上。

    对5个区域市场的区域销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下述形势特征:

    第一,华东、华北和华南的区隔市场上牌量占比,从超高端到低端呈现出明确的递减态势。其中,华东的低端市场和华南的超高端市场,出现了逆势翻转。通过易车指数进一步分析,发现华东低端市场逆势翻转的主要原因是桑塔纳的区域性热销。华南超高端市场的销售趋冷是由于奥迪A4L销势相对冷落。

    第二,和上述3个区域相反,华中和西北西南的区隔市场销量占比,从超高端到低端呈现出明确的递增态势。表明这3个区域处于明朗的市场成长态势。

    第三,西南的区隔市场销量占比在总体上保持着稳定的趋势。高端市场略微趋高,是西南顾客对东风本田思铂睿的本籍品牌特殊关怀所致。中端车型明显趋冷,表明中端车型在品牌和品质特征上的弱势,在西南地区被放大了。

    第四,东北的区隔市场销量占比在总体上表现出规律的躁动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东北,超高端、高端和中端市场的销售显著上扬。通过易车指数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顾客对本籍品牌特殊关怀,造成奥迪A4L、大众CC和奔腾B70的区域性热销。

 

    从城市级别的角度分析,中型车市场呈现出非常明确的销售态势:在一二三级城市市场,从高端到低端,销售占比呈递减态势。在四五级城市市场,从高端到低端,销售占比呈递增态势。这表明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迄今为止,一二三级城市仍然是中型车的主要销售市场。尤其是次高端端以上的车型就更加明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低端和低端车型在一二三级城市已经没有市场。相反,中低端和低端车型超过50%的产品销往了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

    第二,四五级城市已经成为中低端和低端车型的重要生存空间,同时也正在成为中高端车型潜量巨大的市场增长地带。

 

 

3 次高端以上区隔市场形势分析





    将上面两个图表进行整合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次高端以上中型车在各区域市场的销售分布态势。

    华东、华南和华北是次高端以上中型车销量最多的区域,同时,销量向一二三级城市严重集中。这表明这三个区域的一二三级城市,目前仍然次高端以上中型车的主导市场。它们的四五级城市的消费能量尚未完全爆发。可以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这三个区域的四五级城市,有可能成为次高端以上中型车的一个市场增长点。

    在次高端以上市场,东北和西南的销售占比只有6%和8%。它们的销量也明显向一二三级城市倾斜。鉴于这2个区域的一二三级城市相对稀少,所以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它的销售分布发展态势很可能向华中现有态势靠拢。

    华南和华中的销量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分布。西北市场则由于一二三级城市的严重稀少,造成销售分布向四五级城市严重倾斜。

 

    从关注指数和销量指数分析可以见出,各个区域的顾客在选购次高端以上车型的过程中,表现出下述趋向特征。

    第一,在品牌选择上,日产在4个区域市场的销量取得了领先地位。从全国市场的角度考量,丰田、日产、本田等日系品牌明显保持着领先地位。大众和别克虽然榜上有名,但与日系品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第二,各区域市场对本籍品牌表现出了强烈偏好。这使得马自达6在东北、帕萨特领驭在华东、新天籁在华南,取得了市场领先。

    第三,在华南之外,新君威在6个区域的关注指数独占鳌头,但在销量指数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表明在顾客选购初期,新君威赢得了最多的眼球。但到了深度驾乘体验环节,新君威开始从顾客的心头坠落。——如何改变这种前热后冷的营销问题,是新君威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4 中端和低端市场形势分析





    将上面两个图表进行整合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中端和低端中型车在各区域市场的销售分布态势。

    中端和低端市场的区域销售形势在结构和趋势上,与高端和次高端市场相比有很大变化。华东和华北依然是中端和低端中型车销量最多的区域,但四五级城市的销量已经大幅增加。华南市场的销售占比大幅降低,且向一二三级城市严重集中。

    东北、华中、西北、西南的销量份额大致相等,但城市级别的销售分布却有很大差异。西北和西南的销量相对均衡,而华中和西北的销量则向四五级城市严重倾斜。



 

    从关注指数和销量指数分析可以见出,各个区域的顾客在选购中端和低端中型车过程中,表现出下述趋向特征。

    第一,在品牌选择上,区域市场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品牌离散度。这表明在中端和低端市场,品牌价值不再具有先决性购买影响力。大多数顾客以品质-价格比或者性能-价格比来选择车型。因此,中端和低端中型车市场既可以成为自主品牌的根据地市场,还可以成为自主品品牌向更高级别和更高端市场突进的跳板。

    奔腾B70在中端市场、比亚迪F6在低端市场,已经为自主品牌作出了极有说服力的表率。

    第二,景程和奔腾B70广受关注的现象,说明中端中型车的顾客在产品选择过程中,非常注重大车身、大空间、高性价比、高耐用性等中国元素。同时,中端车型的顾客比较关注车型的出身血统。而桑塔纳志俊、比亚迪F6受到追捧,则表明低端顾客是旗帜鲜明的代步-工具用途人群。

    第三,在销量指数榜上,景程只在西南和华中取得领先。但是,在关注指数榜上,却登上了6个区域的首座。这跟新君威在次高端以上市场的表现如出一辙。因此,顾客选购初期大得眼球、决策产生阶段大失青睐,已经成为通用系在中型车市场的心头大患。

 

 

5 2010中型车市场的深层战略启示

    前面的分析已经说过,2010年中型车内部的消费势力,在支撑市场的持续增长上缺乏内在的稳定能量。因此,造成市场销售的强烈震荡。通过对易车指数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对主要消费人群的消费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平安信德发现,中型车内部的消费势力和竞争格局正在呈现出下述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次高端以上市场存在着3个导向不同的消费利益人群。

    第一个人群,是以崇尚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级为主的品牌车型消费群体。他们是中高层中产阶级里精英意识极为强烈的人群。对豪华品牌的尊崇与渴求,是他们汽车消费不可动摇的核心利益。

    第二个人群,是以新天籁、雅阁、凯美瑞、帕萨特领驭为主的品牌车型消费群体。他们是中层中产阶级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核心利益追求是:首先追求心理利益价值、尤其是社会利益的满足;在此基础上,追求精致而均衡的产品品质。这个人群是传统商务中型车的忠诚消费群体。

    第三个人群,是以新君威、迈腾和大众CC为主的品牌车型消费群体。他们是中产阶层里的新潮流派和新生代成功人群。在他们的消费观念中,具有较强的去精英化色彩。他们更愿意通过对运动、时尚等情趣性利益的追逐,来宣示自己的生活价值、个性和方向。

    在这三个人群中,第二个人群的消费主张相对现实,消费心智相对冷静,消费行为相对成熟,经济基础相对稳定,所以新天籁、雅阁、凯美瑞、帕萨特领驭的销售表现虽然也有波动,但在整体上考量可谓持重和稳定。

    但是,另外两个人群的消费就表现出了非理性的波动。以第一个人群为例,1月份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级的上牌量为7341辆,9月上升至9183辆,10月反跌回7729辆,仿佛坐上了过山车。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这两个人群在消费过程中,大多带有明显的心灵娱乐倾向和激情消费状态。

 

    趋势之二:中端和低端市场存在着彼此陌生并且孤立的消费利益人群。

    中端市场的顾客主要是由三个人群构成:一是中产阶级的蓝调人群,二是80后新生代的新商务派。三是蓝领富裕阶层。他们的核心利益追求是:在保证心理性和社会性利益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对于情趣性和功能性利益特别关注。因此,他们的消费天平经常会在次高端紧凑型车、中端紧凑型车与中端中型车之间摇摆。

    但是,不同的人群在消费利益趋向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综合易车指数分析,马自达6大幅降价后,受到城市新生代人群的青睐。奔腾B70凭借内敛的气质和颇具口碑的技术品质,受到中产阶层蓝调人群的追捧。而景程则凭借外型空间等因素,在二三级以下城市的中下层白领和蓝领人群中都能找到它的喜爱者。

    低端中型车市场的顾客主要来自家用-工具车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呈现出性价比消费模式的典型特征。目前,这个区隔市场的在销车型比较稀少,只有桑塔纳志俊、桑塔纳B2和比亚迪F6这三款车型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销售。

    从消费气质和行为的角度考量,中端和低端中型车存在着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消费人群之间彼此陌生,没有任何横向的利益关联。这造成品牌车型之间相互孤立,既不存在竞争也不存在竞合。根据易车指数分析,主要竞争者主要来自区隔市场以外的跨界竞争。



 

    趋势之三:不同区隔市场的消费人群,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品牌选择趋向。

    在前面的易车指数分析表明,次高端以上市场的消费人群在品牌选择趋向上主要表现为:在超高端市场,顾客的品牌偏好主要向奔驰、宝马和奥迪等豪华品牌集中。高端市场主要向大众品牌集中。而在次高端市场,华北、东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6个区域的品牌选择趋向是“大众通用日系品牌领先,大众通用追赶”。但是在次高端以上中型车销量最大的华东区域,品牌选择趋向却发生了“大众通用领先,日系品牌追赶”的形势翻转。

    值得特别重视的是,仅以顾客关注率的角度考量,在全国的次高端以上中型车市场,大众系和通用系已经取得全面领先。因此,如何将关注率有效地转化为购买率,是大众系和通用系最主要的市场课题。相反,对于日系品牌来说,如何有效提高关注率,并且在深度驾乘体验上成功阻击大众系和通用系,将成为关乎命运的市场考验。

    因此,可以预见,在2011年,在次高端中型车市场,大众系和通用系将向日系品牌发动炙烈的竞争。在华北等区域市场,现行的品牌竞争格局很可能发生结构性的翻转。

 

(本文为《2010国产乘用车市场易车指数年度分析报告》之“中型车篇”)

 

平安信德(北京)整合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师 边建平

 

其它文章推荐

    · 朗逸宝来悦动:揭密紧凑型真实竞争格局

    · 新蓝海:2011年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深层变局

    · 华南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与新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