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我和人民日报、政协报的媒体朋友去参观河北唐山钢铁集团,唐钢是特大型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地处全国三大铁矿带之一的冀东地区,环渤海湾京津冀经济隆起带的唐山,此行,要感谢媒体朋友的邀请和唐钢宣传部的热情接待,走进唐钢,让我感觉到很吃惊,原因是我去过首钢,坐落在北京的西部石景山,当时去到那里,空中地面除了灰尘还是灰尘,污染超严重,后来政府让首钢搬迁也是这个原因,唐钢也是历史悠久的一个钢铁企业,1943年建厂,是我国碱性侧吹转炉炼钢的发祥地。
唐钢让我吃惊的是什么,首先第一印象,环境,你进门后看到的厂区、路面、车间等每一个角落,都非常干净,你在路上、厂区花园里、车间里看不见一片纸、一个废旧塑料袋、一个烟头,他们评论他们的清洁工是“追树叶的人”,一片树叶刮下来,人们也要追过去,把他清洁干净,环境的干净舒适,对于一个钢铁企业来讲是非常艰难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环保设备、人力、物力来保持环境,公司决策层提出,要像关注使用一次能源一样关注使用二次能源,像抓表观成本一样抓深度成本。各单位提高标准,算精账、算细账,精细管理扎实推进。转炉吨钢煤气回收提高到120立方米以上,达到行业最好水平;仅节约煤气用于发电一项,年可创效近亿元;负能炼钢达到-19.25千克标准煤/吨,稳居行业领先地位。在河北钢铁集团组织的年度技术指标评比中,公司名列总分第一名。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公司主体工序能耗指标改善明显,能源成本显著降低,能源管理吨钢成本降低100元的目标顺利实现,全年实现增效10亿元,完成挖潜增效额36. 8亿元。但环境的优美,也给每一个唐钢人带来工作的干劲、信心,也是唐钢成为行业的环保环境标杆企业,成为工业企业的学习榜样。
唐钢在于总的带领下,不但对环境进行治理调整,还针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上下大功夫,使唐钢在全球行业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力创新高,成为行业的经营典范,他们在降低成本、管理控制上也是成绩凸显,唐钢为了规范化管理,实行门禁,职工车辆包含自行车不允许进入厂区,所有车辆停在门口停车场,每月能控制物料丢失几十吨,每年节省数亿元,小小的管理改变,产生大效应;企业为解决分流职工,成立若干个服务公司,砍掉原来的服务外包,每年节省几个亿,企业为了应对危机, 唐钢依照"做精主业、做大非钢、适度多元、持续创新"的思路,全面启动"创新管理模式",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积极打造主业与非钢两大亮点。短短数月,设备检修、机械制造、房地产、新事业等公司相继组建,"四大板块"集中管控平台迅速建立,形成了"集中管控,资源共享"这一独具唐钢特色的资源整合模式。清退外用工近万名,优化出钢铁主业人员近万名进入设备集中专业检修、房地产、高端轧辊、再生资源利用等全新领域。其用时之短,运转之平稳、顺畅,效果见效之快充分体现了管理的高效率和职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创立了唐钢模式。
唐钢为职工创造花园式的厂区环境,注重职工食堂的建设环境和食品质量,为职工提供可口的饮食,温家宝总理来访曾与职工共同就餐一起交流过,称赞:"唐钢技术改造有进步,节能减排搞得好,职工福利有提高。"中国钢铁协会的领导考察后说,唐钢"绿色转型",为全国都市型钢铁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唐钢成为"世界上最清洁的钢厂"。细心贴心的服务支持,为唐钢职工凝聚团结奋斗创辉煌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唐钢人更加奋进、不断创造佳绩的原动力。"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可以左右自身的工作",这是许多唐钢职工口中常说到一句话,也是融入职工血液的共同信念。"责任大于能力","干就干到最好",是职工们相互鼓励、劝勉的话,也是共同的思想底蕴。钱可以买来一流的设备和技术,但买不来一流的职工队伍。唐钢视职工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精品唐钢"、“幸福唐钢”,离不开好领导班子,更离不开用先进企业文化和共同价值武装起来的职工队伍。而做到精细,做出精品,就必须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改造落后的社会背景文化,打造自己独特的"软实力"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唐钢职工幸福指数,唐钢多年有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传统,近年来,唐钢的党政工等部门,更是以围绕打造"精品唐钢"、“幸福唐钢”这个新目标,以履行社会责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共同理念,通过开展"争先创优"、职工劳动竞赛等活动,使每年一次、已经搞了二十三届的职工技术比赛,每两年一届、开展了十二届的评选操作法等活动,成为打造先进企业文化的良好载体,唐钢已经形成一个优秀的工业改革发展模式,希望“唐钢模式”在全国得到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