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是高考志愿咨询的法宝吗?
张恒亮
经常与一些学业规划师交流,谈及个人成长及营销之道,很多人都说要在讲座时多讲一些案例,这样比较生动,有利于学生及家长在自身填志愿时的借鉴。
如果说理论或者原则比较枯燥,案例比较生动,这我承认,但说案例更有利于学生或家长的借鉴,我是不能苟同的。案例是针对一个个具体的个体而言的,在甲身上适用的方法在乙身上就不行,所以我们经常要求大家多举一些典型案例,以期获得更大范围的代表性。就即使如此,也仍然是无法穷尽每一个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况的。中医上有个观点: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症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什么意思呢?愚蠢的医生治病时只是根据病人的病症到药书中现找方子,而高明的医生在治病的时候首先根据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寻找致病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原则。而穷尽案例以指导别人的作法就如同中医的下工,可谓愚蠢的咨询师,而根据不同的案例抽象出指导原则才是高明的咨询师。辩证唯物主义中最核心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谓法无定法,具体到高考志愿咨询时,只有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咨询师的个人知识及智慧,深刻认识并掌握学生现有的各类个人发展资源,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真正适合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学校与专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平常,人们都喜欢直接获得结果。但作为学业规划师,却不能按照许多案例直接给学生填志愿。学业规划理论是一种方法论,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而学业规划师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哲学修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实现自身知识及能力的飞跃,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作者系学业规划与升学决策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