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中国市场,中国馆体验宝马本土文化


by lain

 

    虽然年末诸事繁多,但是“世博中国馆”的魅力仍让我趋之向往。受宝马之邀,参加在中国馆举行的“2011新年汇”,感受新年“悦”章的同时,再次感受到中国馆“东方之冠”的魅力。

 

    第一次,登上了中国馆的冠顶,14楼的餐厅,感觉和寻常无异,不过当走出餐厅抵达露天台的时候,顿觉兴奋,登顶众览上海的感觉油然而生。上海繁华的夜景尽收眼底,而曾经繁华的世博园区则显得寂静许多,或许是封道的缘故,本该繁华的世博街道两侧的各国馆都显得异常冷清。



   

    世博期间拥挤的人群,已然无法让人安静的感受中国馆的魅力,更无机会上到世博顶楼一览景致。借此次机会,到是弥补了曾经的一份“只叹仰望”的遗憾。走到天台,才发现,设计师特意在楼顶周边采用镂空玻璃做的别致“观光道”。透过玻璃,全然可以看到脚底的风光,心到也哆嗦了几下,这才发觉自己是如此胆小。

 


    作为高端品牌,宝马借势中国馆,无疑是相得益彰之举。而新宝马5系上市两个月就取得月销售5000辆的成绩也让宝马在中国市场的信心增长了不少。为了改变曾今宝马在中国市场的“不良形象”,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领军的宝马中国团队将宝马的品牌核心理念“JOY”翻译成“悦”,更用颇具东方哲学的“车、人、天”这三个支柱来支撑这一理念,表明了宝马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

 

     曾经,就听说英语是宝马的经销商招聘的必要条件,在感受宝马国际形象的同时不约而同的忽略了宝马的本土化决心。相比国内几大豪华品牌,宝马的“悦”文化已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新闻稿中,在中国馆12楼的电影厅,穿着中山装的史登科博士流利的开场中文演讲让笔者切实体会到宝马本土文化的良苦用心。

 

    一水的中国特色,贯穿了整个“BMW 之悦 中国悦章 BMW2011新年汇”。古筝开场演奏、中山装、汉语、藏舞、撞钟结尾等等等等,都让人感受到宝马向中国市场示好的诚意。

 

 



 

优雅、激情、进取,在中国馆,宝马用试图不同的乐器表达自己所有的一切。




    虽然许多合资品牌在不同场合都表露出根扎中国市场的愿望,但是做到宝马这般地道、这般中国化的并不多。当然,宝马取“悦”中国之举,也为其带来了不菲的回报:宝马2010年初即成功跻身宝马集团全球第三大市场,全年BMW和MINI品牌总销量达168,998辆,同比增长87%。BMW 7系全年销售26,553辆,在五年内第四次捍卫了顶级豪华车的领先地位。MINI品牌在2010年的表现更加耀眼,全年总销量首次跨越1万辆,达10,509辆,同比增长140%。


 

    

    拥有“东方之冠”美誉的中国馆,其设计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同时融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诸多环保高科技。作为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之一,中国馆将成为中国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和标志性建筑。活动现场,宝马高层与上海世博会有限公司的领导在现场签约,无疑,作为高端品牌,BMW试图借此平台让品牌融入中国文化的推广。

     

 

    浓郁的中国风,豪华的国际品牌,宝马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而在中国馆的南广场,宝马更是精心准备了宝马全车系亮相仪式。一曲“茉莉花”童声演唱,六声古钟声敲响了新年祝福,宝马全新概念车VISION更是谋杀了不少记者的相机快门,冒着震耳欲聋的音响,不少记者奋勇冲到前台,只为影下VISION最佳的角度照片。

 










 


    很显然,在中国市场,宝马曾经走过不少弯路,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探索,宝马已经不再是“冲动”“炫耀”的代名词。尤其宝马高层流利的汉语、纯粹的中国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宝马的“本土文化”。

 

    悦,已不是简单的汉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