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时代的学生更要学会淡定




    应该说,这是一个没有炒作就乏人问津的时代。

 

    古人可以有“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的坚守,但放到今天,有几个人还能做到如此淡定?虽然有人愿意默默无闻,而更多的人希望出人头地;有人喜欢走路一步一个脚印,而更多的人喜欢一步登天。

 

    炒作在这个时代存在的理由

 

    从“芙蓉姐姐”成名去演讲,到“凤姐”应聘踏入美利坚,再到“犀利哥”做品牌代言人……无论是炒作还是“被”炒作,这些风口浪尖上的人物确实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名利双收。张爱玲还说过“出名要趁早”,但是当正儿八经的奋斗途径难以成名见效时,头脑灵光者便转向通过搏出位、搏出彩甚至搏不雅照等形式来引起别人的关注。

 

    于是,“炒”也便应运而生了。先把锅烧热,倒上油,然后把人放上去,人们出于一种纯朴的好奇心而去主动关注锅里的那个人。事实已反复证明,如果锅里“炒”的是女性,更容易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如果锅里的女性还把衣服脱了“炒”,那么大家的胃口就被更大限度地吊了起来。

 

    社会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和受人瞩目的潜在愿望,但现实却是,只有很少的一个群体才有这样的机会。而炒作采取剑走偏锋的方式,用反常规的表现形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让普通人成功地吸引他人的眼球。

 

    炒作风气牵涉校园堪忧

   


    近期,这股炒作之风在校园里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奥巴马女郎”王紫菲、“奶茶MM”章泽天、人大裸模苏紫紫……当我们浏览各大网站时,这些陌生的字眼总会不由自主地跳进视线,很快变成了我们的“熟人”。不管当事人是否主观愿意,但有关他们的消息确实铺天盖地,让网络时代的人们想躲也躲不开。

 

    “炒作”能使人名利双收,对整个社会的导向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而当这一信号直接作用于单纯的学生身上时,就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忧心忡忡了。炒作成名的背后,折射的是人们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的心态。

 


    尽管苏紫紫一再回应,澄清自己追求艺术之美的单纯动机;尽管“奶茶MM”表示不愿被打扰,低调表态,但她们仍旧没有逃脱炒作或“被”炒作的质疑。当炒作的风气在整个社会蔓延,面对浮躁的世界,这些还在校园里的孩子们对各种诱惑又能抵御多久?

 



    同样,学术造假、学术不正之风……这些貌似与我们今天的话题毫不相干的事情,不就是教育体系内在人们扭曲了的急功近利心灵之下的畸形产物!当整个社会形成追名逐利的不良风气时,我们如何期待学校这一份净土永葆纯净呢?

 

    当“奥巴马女郎” 王紫菲被爆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时,这位就读于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在博客中坦承:“我需要炒作。”这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畸形的心态。对于想成名的人来说,那梦境像是至高无上的,可以想方设法寻找机会,甚至不择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一夜成名,有人头破血流。

 

    想成名的心理本无可厚非,但是不择手段绝不是捷径,不付出努力用花哨的炒作换来的人气,更不可能成为永远制胜的法宝。

 

    成名就像是爆米花:爆大米花比大米大,爆玉米花比玉米大,这谁都知道。可是大米花再大,也大不过爆玉米花,因为玉米粒比大米大。所以,炒自己也要先看实力,不学点真本事,炒大了,碎得快。对孩子而言,脚踏实地用功才最安心。唯有坚实的基础、充盈的内涵才是最可靠的保障。就像我经常对学生们说:“思想可以在天上,但脚一定在地上。”要成名、成功,必须稳扎稳打、拾级而上,一举成功的背后靠的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还我安静生活吧,如果还能重来……”王紫菲事后这样说。

 

    “我觉得网络这东西能让你轰动一下,也会让你很快被淡忘,我就等着自己被淡忘的那一刻。”“奶茶MM”接受采访时从容地说。

 

    好在她们还能保持这样的淡定。不管炒作与否,在浮华的世界里,但愿校园里还能保持一份纯净的坚持,教育还能保留一片幽静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