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的生活感悟 ,非常有哲理的故事(转载)


 (一)卖盆老汉 

有一天,我和一个客户喝茶聊天,他问我,说说你的广告经历吧,尤其要说说你的老师。

我沉思了, 7 年前我师从陈碧富??那个奥美的大胖子,但是他算不上我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他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不是我不肯跟他学习,我底子薄,学不了他的东西; 20000 年,我跟着叶茂中干策划,老叶是策划界的大师,两年期间我虽然做到了项目总监职位,我还是没有跟他学到足够多的东西,他比较保守。

我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一个卖盆的老汉,我不知道这样称呼他是否显的不敬,但实际上,我一直非常崇敬他。    

当我经过老家的那个集镇时,他总在繁华的路段中央摆放着一个三轮车,车上装载着各类大、小的塑胶盆,他声音洪亮,每隔 2 分钟,总是大喊一声,“摔不破, 5 元 1 个。”然后举起一个塑胶盆用力朝地下摔去,然后再拾起来,再吆喝,再摔盆……塑胶盆总是毫发无损,摔盆的响声和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他周围总是很多买盆的父老乡亲,有的给了 5 元拿着盆就走,有的卖两个给张 10 块的,老汉背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全是 10 元和 5 元面值的人民币,无须找钱,拿盆就走,乡里乡亲的不存在使假钞,也不存在拿了盆不给钱的。

这个小镇辐射的农村人口有 10 万多人,大约 2 万户,我趁着买盆的时候问过他卖了多少盆,他说快每天能卖上 100 多个,逢到节假日能超过 200 个,一年不到的时间,卖了 1 万多个了。

我粗略的看了看盆,可能加入了某些物质,使这个盆非常经得住摔,进货成本也就 3 元以内吧,每年卖盆就能纯赚 10 万多块,这个老汉可真不简单。  

我们来看看老汉成功的地方:

1 、 他没有选择门面房做买卖,直接用便利的三轮车,即可装载,又可陈列,省去了不少成本,可谓省钱专家。

2 、 选择在繁华的路段中央吆喝,人流量大,人群高度集中,媒体效果好,即使遇到城管,也可迅速转移战场。可谓是媒介专家。

3 、 摔不破, 5 元 1 个??卖点直接明显。抓住农村消费者购买物品时最看重的“耐用、便宜”的心理特性,可谓是心理学专家。

4 、 一个盆 5 元,正好是一张 5 元面值的钞票,好听好记好消费,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价格上不高也不底,即使买两个,也能迅速达成交易,可谓是定价专家。

5 、 吆喝的时候总共 7 个字,简洁明了,说明该吆喝具有高度统一性;每 2 分钟左右吆喝一次,很有频率和节奏,说明该吆喝具有很好的持续性,可谓是广告专家

6 、 进行摔盆表演的时候,他的动作夸张并且幽默,“吆喝、摔盆、拾盆”这三套动作一气呵成,自导自演,是产品最好的代言人,可谓是表演专家。

一个卖盆老汉,把 6 种高深的营销理论运用的炉火纯青,比那些光知道在写字楼里拍脑袋的策划大师更胜一筹。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客户,我开始竭力服务客户,我知道我服务的客户的档次跟卖盆老汉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营销的理论和实战手段是触类旁通的,我放弃自己对诗歌散文的所有爱好,我放弃编创顺口溜和打油诗的恶习,放弃所有花哨的展示甚至专业术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运用营销手法,让客户的产品卖个底朝天。

卖货是检验策划的唯一标准,如脑白金的恶俗也罢,如科勒卫浴的高雅也好,只要能促进销售,卖货的点子才是最好的点子。

不花哨、不浪费,塌实卖货;认真学习民间的广告大师,这些就是笔者的真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