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下午茶之十八:孙建波不是安徽人与高善文的第七个故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用点私心篡改一下,可以变成:周周写专栏,哪能不犯错。

于是上周我就“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个小错:把2010年度公募基金冠军孙建波先生的籍贯,写成了安徽。

周一的时候,《两个安徽人的局:孙建波与王亚伟五大异同》在各大网站转载,经同事晓萌提醒后,我立即向孙建波发去短信表示歉意。孙建波回到:“我也正奇怪咋江湖风传我是安徽的”。

事实上,这个面相憨厚的聪明人来自河北秦皇岛。所以,在此我要为正宗的秦皇岛人孙建波先生正名。

按照传统的套路,情节到此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我却忽然灵光一现,想起另外一个关于犯错的故事。

大约半年多前,2010年的5月份,在上海的宏观经济分析研修班上,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先生做了一个演讲,他讲了十个故事,试图来探讨研究的方法论。

第7个故事叫做“诗必穷而后工”。

高善文想借这个故事来说明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之间的区别。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种区别很重要——我们在投资中犯的很多错误都与此有关。

高善文这样来描绘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具体区别。

假设A是一个现象,B是一个现象,C是我们没有看到的一个现象。如果A与B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那么可能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A是B的原因;第二种是B是A的原因;第三种是C同时是A和B的原因。

也就是说,看到A与B相关是容易的,而要确定A与B是因果关系,则要困难得多。

比如“诗必穷而后工”这个例子。

按照一般的理解,“穷”是指不得志——请注意,不是贫穷,是郁郁不得志,这是一个现象;“工”是指诗词写的好,是另一个现象。

“诗必穷而后工”,这句话描述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穷”,第二个现象是“工”。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就是因为“穷”,因为郁郁不得志,所以才能写出很感人的诗歌。所以“穷”是现象A,“工”是现象B,他们认为因果关系是A导致B。

但高善文先生提出两点有力的反驳。

其一,诗写得很好是要花功夫,花心思去琢磨的。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花心思去琢磨格律,你就没有太多功夫去琢磨主营业务。所以你就“穷”。

这是第一种解释,认为因果关系是倒过来的,是“工”导致了“穷”。

其二,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存在一个C。

有的人生下来感情就比较脆弱,多愁善感,听到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就会流泪。如果你的本性是这样,那么你的诗歌就容易写得好,因为你对世界的观察体会非常细微。所以这个C 就是你的天分,你的天分会导致你的诗歌写得很好。

但同样因此这个C,如果你的心灵天生如此敏感脆弱,可能工作就做不好,这样“穷”就不可避免。

所以这样一个C就同时导致了“穷”和“工”两个现象。那么,这两者之间就不是因果关系,而只是相关关系。

就好像:王亚伟是安徽人,王亚伟与孙建波棋逢对手,但你不能由此就去押注孙建波也是安徽人——这只是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穿越眼花缭乱的各种相关,去寻找亭亭玉立的因果——这就是投资家唯一要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