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矛盾日积月累,车市神话或将破灭


每日阅读:矛盾日积月累,车市神话或将破灭

编辑:汽车自修室

优秀文章:

成为伟大的汽车企业需要创新与变革》广州日报  贺江华

治理城市“拥堵” 不能选择性“国际接轨”》张少华

 

读后感一:矛盾日积月累,车市神话或将破灭

2015年,一汽的500万辆,上汽的500万辆等,或许仅是一厢情愿。

随着车辆不断增加,目前部分大城市已经到了现有交通设施可容忍的极限,以至限行措施不断除交通压力外,包括能源压力、环境压力,甚至不断加大的税赋压力等,也是日趋严重。上述不利因素必将经历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爆发阶段届时极有可能打破车市稳步上升的美好预期。

从更理性角度讲,面对矛盾不断积累,我们与其歇斯底里的销售汽车,不如认真规划一个和谐的汽车社会,有效协调交通、能源、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如还是保持目前粗放型发展,哪怕2012年世界不会迎来末日,我国车市也是极有可能将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劫难。

l  广州日报 汪清云  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所谓黄金十年,像是发育最快的青春期,接下来的十年,自然就会进入成熟期,发育的速度也自然会慢下来,甚至停下来。但是速度慢下来,体质却会更强健起来,如果前十年是发展速度的黄金十年,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完全有可能是体质提升的白金十年

l  予墨  大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与汽车销售增长,北京限车政策恐怕要被其他大型城市所效仿或者部分效仿。尽管目前还并未有其他城市明确表示要紧随北京出台限车政策,但早在北京之前,多家城市就曾经计划出台各种各样的限车政策。比如,早在20104月份,成都就曾计划出台限制上牌量的政策,不过在后来的听证会上由于多数人反对后暂不执行。如今北京已经开始,相信不久后成都或许会再次重启这一限车治堵政策。另外还有2010年年末新闻报道的浙江宁波拟施行要买车先买车位的限车政策,目前也未执行。

l  毛彦平  象车多了马路通常会发生拥堵一样,一个行业太热了,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拥堵,原因在于,一个原本渐进的过程,一下子被提速了若干个月甚至若干年,同样的道理,若干年后本应该发生的好的和不好的东西统统被提前了。这是个表面似乎突然或怪异,实际上却是非常自然并且很符合逻辑的结果,于是我们在愕然中不得不面对本应该几年后才会面对的事情。们似乎越来越应该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平衡关系,譬如企业与环境的平衡、业态的平衡、地区发展的平衡、机制的平衡、团队组合的平衡、生存与发展的平衡等等。

 

读后感二:广州限车,将使车城失火且殃及日系

上海、北京限车,日系笑了,如广州、深圳等相继限车,估计得轮到美系、德系笑了。众所周知,广州市我国最大汽车制造城之一,而且当地消费功不可没。另外,华南是日系的根据地,广州更是大本营。如广州限车力度不断加剧,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广州的汽车制造产业,其次影响的必然是日系的市场优势。

近几年,多数地方掀起造车热,而与之相伴的则是交通压力愈演愈烈。看来,在确保社会和谐发展前提下,地方政府切忌一味发展经济。

l  南方网 作者:陈洁娜 赵琦玉  《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前日(18日)经媒体公开,这个架构庞大囊括30项措施的《方案》却被指太温和太空洞”,如没有提到限制汽车上牌和控制公务车增量。对此,专家和市民都有话说。

l  广州汽车工业行业协会统计,刚刚过去的2010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共完成产量136万辆,同比增长20.15%;共完成销量134.8万辆,同比增长19.53%,产销量约占全国汽车的7.5%和乘用车的9.9%,保持了我市汽车产业平稳、健康、较快的增长。1-11月累计,全市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2620.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9.56%,同比增长24.0%。预计汽车制造业全年产值可达到2800亿元,进一步巩固了汽车在广州市的支柱产业地位。

l  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在过去几年,攻占华南市场一直是大众和通用的目标,但截止到目前收效甚微。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三大品牌牢牢占据了市场制高点。

 

读后感三:坐拥零部件利润,丰田中国不自主

通过“丰田通商”,目前丰田汽车已牢牢控制在国内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而汽车制造环节的主要利润就在零部件供应,这意味着丰田在华利润颇丰。

合资汽车之所以要发展自主品牌,正如多数评论员所言,是中方为了争夺利润。而丰田暂不自主的表态,除了继续把持在华高额利润外,也将继续伤害一汽、广汽等中方合资者的利益。如本田,甚至大众在华合资车企加快推进合资自主的步伐,必然促使中方合作向其余合作伙伴倾斜,届时丰田或将很被动。

在利润独占和销量走高面前,包括丰田在内的外资车企,的确需要进一步权衡。

l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丁彬第一财经日报110日报道 日前,丰田汽车常务董事毛利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明确表示:丰田中国未来几年内不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这样的话在如今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将打压中国土生土长自主品牌的讨论声中,可能会赢得自主品牌的掌声。然而,话音甫出,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多位媒体人士开始怀疑,这还是那个因为深谙中国市场,曾带领一汽丰田高速增长,并因此而升迁的毛利悟吗?原因很简单,如今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已经成了中国政府鼓励的方向,日系三强中的另外两家——日产和本田的合资自主品牌都已经发布,并亮相了量产车型。

l  时代周刊信晓霁     “人们通常只看到丰田汽车的销量不佳,但丰田在华布局已经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白益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组装工厂的业绩下滑对丰田集团的盈利只是个小问题,丰田的商业能力实际集中体现在丰田通商身上,后者总是刻意保持低调,尽量隐蔽起来,在背后支持丰田汽车。”

l  新京报  何醒言  合资自主中方将掌握零部件主导权。

 

读后感四:全权代理,见证中国销售渠道趋向垄断

南方都市报 朱中齐  1月初,上周,本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萨博汽车已与中进汽贸签署合作协议,今年7月份开始,双方将联手在中国市场销售萨博车型,其中主要产品包括萨博9-5和萨博9-4X跨界车等。据了解,萨博汽车此次选中的重返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中进汽贸为国有进口汽车经销商,也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进口汽车经销商之一。相关人士表示,萨博汽车之所以与中进汽贸合作,主要原因是中进汽贸与萨博新东家荷兰世爵汽车,已经达成了稳固合作关系。去年4月,世爵汽车与中进汽贸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全权代理世爵汽车(SPYKER)中国市场销售。

 

读后感五:车企领导的伟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亨利福特能领导一汽、上汽走向光明吗?没准其连屁股还没坐热,就挥挥手说声再见了。在中国车企混,尤其是国有车企混,没几把刷子是绝对不行的。如领导竖着签字就可能表示再商榷或直接否定了。但这些伟大的创意能告诉你吗?或能说出来吗?

人活着无非做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只不过我们的领导,在做人方面,花费的心思多点了而已,但创举还是不少的,甚至很伟大的。

广州日报  贺江华  我们很多的汽车企业,尽管看上去活得非常滋润,他们有快速增长的销量,有快速成长的团队,有让其他行业眼红的庞大利润,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能配得上伟大的企业这个称号,原因何在?因为他们经营的都是别人已经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在品牌、技术、商业模式甚至是具体的产品上,他们都没有值得骄傲的创新之举,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墨守成规不愿意在自己的产业链上更深入一点的企业,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读后感六:维权网站可能拿车企或消费者开涮。

张毅老师描述中的所谓合法汽车消费者维权网站,在我看来,也挺操蛋,如其联系方式,可能始终联系不上。神话都是浮云,合法或不合法的汽车维权网站,都可能拿消费者开涮。还是请张毅老师多写几篇批判文章吧,这个比合法或不合法的维权网站都靠谱,至少白纸黑字看得见。

张毅  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和汽车质量有关的投诉急剧上升。一些山寨网站正是看中了其中隐含的商机,纷纷介入汽车投诉,要充当汽车厂家经销商和汽车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山寨汽车投诉网站靠什么活着呢?这些网站都标榜自己是不盈利的,是全心全意为了消费者权益。问题是,这些商业网站或者个人网页是要拿钱来支撑的,没有钱网站怎么办下去?汽车消费者要对汽车产品质量进行投诉,除了到当地的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投诉之外,也可以到合法的汽车网站去投诉。目前,国内合法的汽车投诉网站有中国汽车召回网和中国消费者网。

 

读后感七:限车或适得其反

如公共交通未跟上,盲目的限车,只能加重百姓不便和负担。

央视网的访谈中,有关专家表示,“政府在将收费项目与国际接轨之前,首先还是要将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只有在公共交通发展更加完善,管理更加到位之后,再来考虑以经济杠杆对社会车辆进行控制才会更加趋于合理”。

 

读后感八:城市治堵,居然还可以用来拉动城市投资

希望不要借治堵之名,行腐败之实。

张少华  城市道路过往车辆征收系统的创建及维护,都需要大笔支出。无论是与车主银行账户相连的无线电发收机系统,抑或还是ERP公路电子收费系统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自动车辆识别系统,所需投入的资金都不是小数目。伦敦的经验表明,征收“拥堵费”的前三年,征收系统运行和维护方面的总费用支出高达2.89亿英镑,占到总收入的48.82%。此外,推进道路交通强制性行政管理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人员的增加和相关费用的支出。

 

读后感九:福特中国将重拾“多个福特”战略

就现阶段中国市场而言,福特“一个战略”,显然是弊大于利。

经济观察报张耀东  福特过去几年在中国的确表现平平。2010年,福特在中国总销量为58万余辆,同比增长40%。表面看来还不错,但是这其中有1/3以上是由马自达品牌和江铃品牌 (福特持股江铃30%)贡献的,而福特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为35.6万辆。更为严重的是,福特正在被通用、大众等车企大步甩在后面,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相当于通用的1/4强。这显然与福特在全球的地位不符。因为,在北美三大汽车集团中,福特是唯一一家躲过破产保护命运的。但也有人认为,福特解困的策略 一个福特就是在剥离非福特品牌的业务,丧失了其在新兴市场的扩张良机。而通用在重新IPO之后,其包袱也要比福特轻。

 

注明:汽车自修室欲建汽车行业最大的“新闻写作选题库”,免费为行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