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谷:举荐台湾作家琼瑶担任中国作协主席!


王若谷:举荐台湾作家琼瑶担任中国作协主席!

                      

余秋雨阎崇年们为何吹捧腐朽清王朝? 

王若谷

 

    我的朋友、著名青年作家延文近日发表文章《台湾作家陈映真应担任作协主席》(《南方都市报》),看后很受启发。这种独辟新路的建议,在沉闷的中国大陆文坛,无异晴天霹雳,又无异当头棒喝,让人清醒。我基本上赞同延文的建议和推荐,她说的那些理由:如陈映真先生著作等身,卓尔不群的职业作家身份(完全靠稿费生活),大师型的文学成就等,都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相比之下,我认为著名台湾作家琼瑶更合适担任中国作协主席的这个重任。

    著名台湾作家琼瑶也是著作等身,也是大师型的职业作家,也是人品高尚,令人起敬。

   而比较起来,琼瑶著作在华人世界的传播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从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取得了更加引人注目的巨大成就。

   从1963年7月凭长篇处女作《窗外》登上文坛后,近50年来,琼瑶这个名字始终是关注度最高的作家名字之一,琼瑶作品没有任何“诲淫诲盗”的东西,她在她的影视文学作品作品中一再倡扬的“爱”,已经内化成许多人心灵的某种力量,某种意识,于无形中钻入身髓,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琼瑶笔下的爱,有男女之爱、朋友之爱、手足之爱、父母之爱、国家之爱、民族之爱……琼瑶倡导的纯洁真挚的爱尽管一度成了“稀世珍品”;然而,滚滚红尘,这样美丽的爱——又无处不在,世代相传。这正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古人曾经说:凡有井水处,皆有柳词。我们今天更可以这样说:在华人世界,凡有井水处,凡有人群处,皆看过琼瑶的电影、电视或者小说。海峡两边,现在的几代人,几乎都是看着琼瑶的电影电视成长和长大的,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而且琼瑶作品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影响非凡。

    或许有人会说“琼瑶的文学成就仅限于通俗文学”吧。我必须指出,把通俗文学和所谓“严肃文学”(也就是“雅文学”)断然分开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文学的最高境界、最高层次是什么?就应该是雅俗共赏,大雅若俗。而琼瑶的作品恰巧就进入了这个境界和层次。琼瑶剧和琼瑶作品的主要优势,就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雅俗共赏。

   她不低俗,可是又能够吸引观众;

   她高雅,可是又不脱离群众。

   琼瑶剧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的艺术上的切入点。琼瑶作品代表一种高度,一个品牌,一种艺术质量的保证。琼瑶,有长久不衰的号召力和与时俱进的创作思路。

   古代经典名著《红楼梦》《金瓶梅》《三国演义》等,当时不都是被“正统文学”家们瞧不起的“通俗文学”吗?有的甚至还被认为是什么“诲淫诲盗”的禁书呢。可是现在怎么样呢?它们不都是经典的经典,经典得不得了吗?!

 

   而且,她现在仍然在坚持创作,并且在文学艺术界大力扶持培养新人,不遗余力,让人感动。

   近日,琼瑶亲自给我回信,她说:“好想在我有生之年,多培育一些新人!
   那也是我的‘快乐’啊!
   想当初,旧还珠的演員都是新人,現在都火到不行了!
   他们付出过,也都得到很大的收获。
   茫茫人海,还有很多新人在努力摸索找机会,不是吗
”?

    琼瑶
的人品文品,由此可见一斑。

 

   我想,如果由影响力非凡的琼瑶担任中国作协主席,还有一层更加深刻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海峡两边首先从文化上一步步走向趋同。

   大陆化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近日访问台湾时指出:他近距离亲身体验台湾这些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台湾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台湾在文化建设当中,特别注重文化与广大民众的实际生活能够紧密联系,通过文化的力量,提升民众的素质和文明的程度,形成民众广泛参与。而文化发展的成果也为民众所共享。连结海峡两岸民众最牢固的纽带,就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如今两岸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取得很大成就的基础上,应该加快、加深、加强两岸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友谊与亲情,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显然,如果能够这样做,由众望所归的台湾著名作家琼瑶担任中国作协主席,必将加强两岸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友谊与亲情,共同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一句话,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有效促进中国作协“去官僚化”、“去行政化”,有利于大陆的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两岸逐步走向融合统一。

 

-----------------------------------------------------------

附录:阎延文:台湾作家陈映真应担任作协主席   

          阎延文  北京作家   

    据媒体报道,刚刚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十次会议,聘请台湾着名作家陈映真为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这是继去年吸纳金庸之后,中国作协聘请的又一位来自港澳台地区的名誉副主席。   

    我认为:相对于陈映真先生的文学成就,这个荣誉不是太高,而是来得太迟、也给得太低了。陈映真先生,应该担任中国作协正主席。可惜早在2006年,陈映真就患了中风。   

    众所周知,中国作协荣誉副主席只是一个荣誉头衔,并没有处理作协事务的实际权力。任何作家,如果只是戴上一顶名誉副主席的荣誉礼帽,而不能管理作协的具体事务,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现实功用。如果说,在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师担任作协主席的时代,由陈映真出任副主席当属恰当定位;而今天,在当代文学的"大师时代"已经结束,文坛缺乏重量级人物领袖群伦的时候,要想真正促进两岸统一,有利于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陈映真先生就不应只担任海市蜃楼般的中国作协荣誉副主席,而应该正式担任中国作协主席。   

    中国作协发言人陈琦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像金庸、陈映真等将近10位作协名誉副主席,都只是"虚职"."他们一般的开会都不会参加,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文学活动或者是作协代表大会。他们更多承担的是对外文学交流的象征作用。"(《青年报》8月24日)   

    可见,即使发展再多的名誉副主席,也只是个"象征作用".中国作协的"行政化"、"衙门化"、"官僚化"倾向,很难有根本改观。试想:在这种强烈的时代诉求中,如果中国作协不执行切实的文化体制改革,而只是靠给港台和海外某些着名作家"发英雄帖"、"加头衔"、"赠封号"来提高知名度和寻求存在的合理性,对中国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能有实质性推动吗?   

    因此,我建议不应只给陈映真先生这种迟到的"荣誉"称号,而应由他正式出任中国作协正主席。其原因有三:
    其一,两岸中国人都越来越坚信,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20世纪大陆新文学同声相应,是中华民族的文学重镇。1995年,我写作高教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台湾文学"专题时,就曾为中国文学的这种"两岸同构"激动不已。那也是大陆高校教材,第一次将台湾文学纳入到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框架中。创作"台湾三部曲"十余年来,我通过和台湾作家的交流,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台湾当代文学成就斐然,其间涌现的代表性作家灿若星河,而以往由于两岸阻隔,我们对台湾文学的重视远远不够。现在,若能由一位台湾本土出生的着名作家,担任中国作协正主席,必能给台湾文学应有的中国定位,把"中国"二字,深深镌刻在台湾文学的血脉中。   

    其次,陈映真先生着作等身,其卓尔不群的文学成就,海内外共睹。我曾参加映真先生的作品研讨会,并写过他的作品评论。读他的作品,你能感到鲁迅先生那种浩然的精神力量。陈映真用文学抒写理想,解剖社会也解剖自己,其思量力度、社会责任和爱国爱乡情怀,都是当代作家中极为罕见的。   

   在文学大师纷纷凋谢的今天,陈映真先生可称两岸硕果仅存的大师级作家之一。我相信,若能由这样一位具有强烈国家民族情怀的现实主义作家担任中国作协主席,会有助于恢复当代文学的信仰和尊严。   

    第三,由陈映真先生担任中国作协正主席,才能最有效地促进中国作协"去官僚化"、"去行政化"的文化体制改革。   

    和中国作协前任主席、文学大师巴金老人相似,陈映真也是一位始终保持民间化身份的"平民"作家。他驰骋文坛半个世纪,却从未因文学创作而获取官位、金钱和权力。与可敬的巴金老人一样,他完全靠稿费生活,为坚守文学信仰,不惜入牢房、丢饭碗,一生甘守清贫。我以为,由这样一位淡泊名利,不看重主席台、官帽子,不需要"给级别"、"给待遇"的着名作家担任主席,才能有望改变中国作协面临的"衙门化"、"官本位"问题,使作协真正回归到文学本位,回归到"为作家服务"的职能中,促进当前正在全国深入开展的文化体制改革。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4549787/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