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公平开启公平的未来
陈晓胜了!
28日晚7点20分,国美电器特别股东大会投票表决结果在万众瞩目中揭晓:八项议案中,陈晓方面的三项动议全部获得通过。黄光裕一方提出的五项动议,除撤销董事会一般授权得以通过,其余四项均惨遭折戟——一场持续数月的巅峰对决,终于暂告一段落。
繁华落尽,意味犹存;高手对决,决定胜负的,不是故作神秘的绝杀技,而是股东手中的选票——这是“国美大选”最让人动容之处。数月来,黄光裕、陈晓这截然对立的两方,舌战唇枪各展腾挪,你一拳我一脚的全部用意,竟然最终都需博得股东的欢心。他们各自把对方逼到了无退路的境地,终于在法律的框架中,在特别股东大会这个竞技场上,在有关者以及无关者的众目睽睽之下,将命运交给了公平与公正、公开与透明。
黄、陈之争以及“国美大选”,堪称2010年最为轰动的企业案例,完全有资格载入中国企业史册。概言之,它让人看到了中国当下活生生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运行现状,并由此引申出企业伦理、个人情感、职业取向……正因此,我们关注黄、陈之争以及“国美大选”,就是为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波折究竟有何典型价值,它能否为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常态化的公开透明的行为方式提供借鉴的可能?
围绕黄、陈之争的大多数舆论争执,亦是着眼于公司治理结构而展开。家族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公众公司、老板与职业经理人,成为这场纷争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及其背后的伦理与价值取向,绝不为国美所独有,而是涵盖了众多的中国企业。可以说,国美纷争所暴露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地曾经以及正在发生在其他企业的身上。而国美的典型之处,就在于将问题真正“搞大”了,它以一个代言者的姿态,将许许多多中国企业过去隐身于暗处的不为外人道者,不得不展示在公众的面前。
就此而言,之于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国美纷争对中国企业的机制改进应该有重大价值,对如何修正法律法规的漏洞,以及如何保障股东——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的正当权益,都足为镜鉴。
但是,乐观一旦盲目,注定重蹈覆辙。国美纷争以一种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方式最终摊牌,自然代表了一种现代、先进的行为方式。问题的实质却在于,这种行为方式能否以及如何成为常态运行的机制、制度,乃至化为企业的生命基因。而一旦思虑及此,我们必要坦率指出,国美纷争所暴露的中国企业的许多痼疾,既然是在黄、陈对决中因招招相逼而“不得不展示在公众的面前”,那么,其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最终结果,也必然带有“不得不”的无奈与隐患——公平、公开、透明的对决,能否昭示同样公平、公开、透明的未来,依然需要观察。
愿公平开启公平的未来,愿公开与透明,为国美的大小股东以及中国企业,承诺公开与透明的企业发展前景和现代、科学的企业治理机制,是我们之于国美这场纷争的最大期许。对此,我们有理由乐观,同时,却也不敢放言乐观。
20100929《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