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间,我会同几个同好,做了一份《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的创刊号,在网路上获得总计3000次左右的下载,或可视为该读物某种意义上的首期发行。虽然这个数字对于整个数字世界而言,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也着实让我们小小惊喜了一下。
本月,由何威兄担纲责编的第二期现已刊发。我这个人,一向素无设计方面的才能,故而相较於创刊号的过于朴素,本期的设计感有极大的提升。再次特别感谢何威博士的辛苦劳动。而自创刊号发布后,我们这个小小的团队也得到了新成员的加入,他们有来自美国、英国、台湾、香港的华人,可以说,为这份读物平添了一份“全球视野”。外加又和《译者》、《互联网法律通讯》两份读物建立了内容共享合作关系,因此,较于初期,质量也更上一层。
本期有12篇书评,3篇编译文章,加上其他栏目内容,共约6.5万字,76页,PDF下载这里,EPUB下载地址这里。
本期书评有:
谷歌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战争 读《当Google向欧洲挑战的时候——为奋起辩护》/文:胡凌
历史的洞见 读《电话的社会影响》/文:郭镇之
媒介形态变化——13年之后 读《媒介形态变化》/文:牟怡
数字时代的流离失所 读《Digital Diasporas: Identity and Transnational Engagement》/文:章戈浩
网络时代的爱情“买卖” 读《Romance on a Global Stage》/文:任珏
网络社会运动的文化解释 读《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Citizen Activism Online》/文:胡凌
脂赝斋批豆瓣:Going to Extremes 读《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文:malingcat
技术世界的西西弗 读《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文:立早
大规模业余化之后? 读《未来是湿的》、《网民的狂欢》/文:魏武挥
Web2.0正在退化? 读《网民的狂欢》/文:袁楚
互联网在扼杀文化? 读《The Cult of the Amateur》/文:刘晗
谨以革命的名义忽悠 读《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文:秋叶
本期编译有:
作为道德神学的社会科学/译:立早
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译:小米
公众外交2.0:当美国政府遇到“新媒体”/译:小米
以下,是本期责编何兄写的“编者的话”,全文恭录于此: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二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几日,恰是北京秋天最美好的时光,金风送爽,碧空澄澈,令人心神宁静而愉快。
我们的创刊号发布后,其PDF文档在“新浪爱问”的下载量,三天内超过了1500次,一周超过了2000次。在浩瀚的比特海中这只是个小数目,但是一份新创书评读物,既没有娱乐八卦,也不谈成功致富,能有这么多同好关注,还是让人开心。更有人因为读到创刊号,前来加盟编辑团队,令本刊的视野更为宽广,令我们的交流网络更为多元。
于是,有了第二期的丰富内容。12篇书评,3篇编译文章,加上其他栏目内容,共约6.5万字。希望在信息爆炸和快餐式阅读盛行的数字时代,本刊能打上“耐读”的标签。
在“书评”栏目中,胡凌的《谷歌数字图书馆的文化战争》,由读书而见问题,由问题而触现实,引人深思。郭镇之教授的《历史的洞见》及牟怡的《媒介形态变化——13年之后》均属“旧书新读”,且都与“媒介形态演化”主题相关,提醒我们前人著述之可借鉴。其后来自章戈浩、任珏、胡凌三位的书评,都是未译介到国内的英文原版学术著作,原作或许艰涩,但经过消化后的精华,让我觉得趣味和价值多多。Malingcat老师自称“最爱名家小书”而写下的《脂赝斋批豆瓣》,在我看来也是“名家小文”,将法学政治学教授桑斯坦的观点融入对日常网络生活的评点,挥洒自如。立早《技术世界的西西弗》对波斯曼读得细致,更发挥她对“媒介生态”的钻研积累,纵横捭阖加以比较。接下来三篇书评,是真正的不约而同——都涉及对同一本书的阅读和评论;而且,作者分别自拟的标题中居然都有一个问号。所不同的是,魏武挥的《大规模业余化之后?》同时点评了两本书且从个人媒介素养的角度来阐发其观感;袁楚的《web2.0正在退化?》则带着IT业界观察者的视角;刘晗的《互联网在扼杀文化?》是基于该书的英文原版的阅读,评述较少但背景介绍甚为详尽,而且从其行文中似乎也隐现臧否判断。最后一篇是秋叶的《谨以革命的名义忽悠》,评的是畅销的书,写的是轻松的字,其中蕴藏的批判怀疑态度,却是一点也不少。
在“编译”栏目中,立早节译了波斯曼书中一段,《作为道德神学的社会科学》,讲的是极为根本的方法论,以及“关于理论的理论”。另两篇文章则是由小米译自《经济学人》杂志和“传统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主题分别为“网络战”和“公共外交2.0”,引人入胜。
感谢由网络志愿翻译者们创办的《译者》电子读物,以及北京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法律中心主办的《互联网法律通讯》与本刊共享内容。
简介过本期内容后,请读者诸君各取所需。开卷有益,欢迎你向本刊投稿,也欢迎加入编辑、撰稿人团队。
按上期发布时例,本日志将置顶一周。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