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正在成为土地市场的垄断者


     

央企正在成为土地市场的垄断者

 

    9月19日,备受关注的广州芳村高尔夫球场等4块土地在广州房博会上现场拍卖,保利地产以18亿元的总价将两幅广州人所称的“靓地”夺走。业内人士表示,拍卖的结果显示土地市场热度不减,开发商对市场仍持乐观态度。(9月20日网易财经)

    引人注目的是,这场拍卖会的主角只有两位,它们是中铁集团和保利地产。捉对厮杀的这两个竞拍者尽管表现得很热闹,颇有你死我活之势,但它们却有同一个身份,都是央企。因此这一场拍卖,其实只有一个竞拍者,那就是央企,两家央企的争斗在局外人看来只不过是“兄弟阋于墙”,不管两幅“靓地”最终落于哪一家之手,“肉”都是烂在央企这口“锅”里。而回顾一下今年以来各地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虽然也偶尔会出现民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身影,但基本上是由央企在唱主角。央企频频出没于土地拍卖会,出手豪阔地甩出巨款拿地,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已经成为一个刺痛民众视觉的现象。央企以自己的行动向民众证明,它们正在向成为我国土地市场垄断者的方向发展。

    当土地市场被央企垄断以后,它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已经卸任的国资委老主任李荣融在刚刚落幕的达沃斯论坛上曾经说过,由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那么,按照他的说法,我国土地市场由央企垄断起来,显然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实际一点说,也就是有利于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的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的。目前的市场调控,其目的是希望结束去年以来在各地出现的房价疯狂上涨的势头,让市场回归到理性的轨道,让日益突出的住房矛盾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那么,央企将土地市场垄断起来,是不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向这个目标靠拢呢?答案显然是不容乐观的。

    经过近几年不断深入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我国的央企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确立了独占鳌头的优势,这也正是李荣融在卸任时足以骄傲的一个成就。但是,央企的这种成就,却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结果,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借力于政府所给予的行政保护,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长驱直入,正是凭着这样的路径实现的。因此,对于我国近几年出现的房价高企的现象,央企其实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众所周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对这个市场产生了过于强烈的“财政依赖”,通过卖地来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在此轮市场调控中,虽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还无意于改变这种格局。显然,对于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的垄断,地方政府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这样一来,通过在土地市场上肆意出击的央企这个“桥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利益也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土地财政”就取得了牢不可破的地位。那么,民众期望通过此轮市场调控能够有效拉低房价的期望,也就基本上成了镜中月、水中花。近段时间,各地房价出现了幅度不等的反弹,虽然其间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它与央企逐步加大在土地市场上的占有度,在方向上是高度一致的。

    在此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政府加大了利用行政权力这个“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尤其是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支持受到了空前的压缩,不仅银行信贷被严格控制,资本市场上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大门也基本被关上,这对民营的房地产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们的市场正在萎缩。而在这同时,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份额却正在急剧扩大,以至开始形成垄断的局面,这无疑是一种值得高度警惕的倾向。很显然,当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垄断真正形成,政府将更为方便地从这个市场上攫取利益,而民众对房价下跌的期望也就变得遥不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