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皮与里昂信贷银行的故事


  就在百万法国劳工上街示威抗议退休制度改革之际,一则小消息在法国公众舆论引起轩然大波:法国国家将向社会党前政府部长、企业家塔皮支付高达2,1亿欧元的“赔偿金”。对于普通平民百姓来说,这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赔款,而且国家支付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支付。一面是近300万劳工为了两年退休年限(按最低工资计算也就是24000欧元的差别)而苦苦争斗,还基本上已经失败;另一面,则是国家要用纳税人的钱,支付一笔巨款给一个大富翁(加上利息和其他税费,平均每个法国家庭交纳给国家税款中的11欧元落入了塔皮的口袋),这怎么能不让法国普通百姓倍感不公呢?然而这却被称为是完全“合法”的。事实上整个事件经过曲折、复杂,令局外人很难弄清内幕。以“平等”为立国之本之一的法国出现这种现象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对理解当今世界颇有裨益。

  塔皮是法国政坛和商界的一个“另类”人物。他出身底层社会,胆大、聪明。一生做过的职业不计其数,终于从一介平民变成巨富!塔皮的身世是个谜。书店里有关他的书至少有十来本。网上关于他的信息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令人无法弄清真伪。据说他是从做电视推销员做起的,发了小财,接着又想当歌星,出了唱片;直到有了第一桶金后,开始做收购破产公司再转手的大生意,并因此真正暴发;然后当选过议员、被任命过政府部长、做过法国马赛足球俱乐部的掌门人、因操纵比赛和收买证人被判有罪而入狱服刑、出狱后当过电影和话剧演员、做过电视和电台节目主持人……使塔皮今天再度通过国家赔偿而暴富的这件事,2009年法国记者德尼斯·德蒙皮翁曾出版了一本书:《塔皮与萨科齐:理解丑闻的几把钥匙》,曾详细记载“丑闻”的整个来龙去脉。

  1990年7月,当时塔皮正在经营一种专门收购破产公司,然后经过改造后再出手的生意。塔皮当时看中了面临困境的著名体育品牌“阿迪达斯”,出资16亿法郎将其购下。当时主要向他提供贷款的就是法国国家银行之一“里昂信贷银行”下属的SBDO(西方投资)银行。两年后,塔皮被左翼社会党总统密特朗看中,任命为城市部部长。当时“阿迪达斯集团公司”经过整顿后,经营状况仍然没有改善。1992年公司亏损高达创历史纪录的5亿法郎。塔皮无力支付这笔亏损,也无力归还银行贷款,更无精力在政治与生意两条船上来回折腾,因此就决定将公司脱手。塔皮委托里昂信贷银行代理出售事宜,并亲自将价格定在20亿法郎的价格。里昂信贷银行接受了。这样,塔皮在这笔生意上实际上还是狠狠地挣了整整4亿法郎。其中主要投资并进行实际管理的,是瑞士巨富罗贝尔·路易—德雷福斯。因为投资这一企业有风险,故投资方在签约时做了一项期货协议,有权优先购入其他人所持有的股权。投资者中包括两家海外银行。1994年2月,路易—德雷福斯出资46亿法郎从所有其他投资者手中购下了“阿迪达斯”的全部股权,为其贷款的仍然是SDBO银行。到1995年“阿迪达斯”在法兰克福上市时,身价暴涨至110亿法郎,相当于17亿欧元。

  这时已经离开政府的塔皮又出现了。他将里昂信贷银行告上法庭。塔皮指控,1993年2月他将“阿迪达斯”出售给路易—德雷福斯时,里昂信贷银行其实是幕后操纵者。塔皮称,两家海外银行都是里昂信贷银行的“下属银行”。而且里昂信贷银行故意让他低估“阿迪达斯的真实价值”,从而低价出售,转手间背着他挣了一大笔钱。而里昂信贷银行则反驳称,当时路易—德雷福斯在入股“阿迪达斯”后管理有方,很快将一个濒临破产边缘的企业拯救出来,因而市值上升,与塔皮毫无关系……双方各持一词。于是,一场旷日弥久的官司拉开了帷幕。

  塔皮虽然是个政坛的“过客”,但他却在左翼民众中颇有影响。他曾是法国著名足球俱乐部马赛队的主席,并夺得过欧洲俱乐部杯冠军,因此在年轻人中间拥有一批数量相当的选民。左、右翼客都看中塔皮的这个特点,在必要的时候就要利用他。在1995年总统大选前,当时的社会党总统密特朗为了在政治上击垮他的左翼“盟友”政治宿敌米歇尔·罗卡尔,就曾动用塔皮。当时密特朗已病入膏肓,知道自己不可能再第三度连任总统一职。而曾出任过他的总理的罗卡尔却成为社会党第一书记,下一届总统的当然候选人。当时罗卡尔正率领社会党参加欧洲议会选举。密特朗于是暗中推出塔皮建立一个左翼激进党出面与罗卡尔竞争。结果果然使罗卡尔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惨败,被社会党摘掉了总统候选人的帽子。罗卡尔愤恨、心酸地透露,“我正如一枚火箭在高速飞行之中,但塔皮却是密特朗发出的一杖导弹,将我击落。”

  塔皮虽然是左翼政治家,但他却是很多右翼政治家的私人朋友,其中包括现任总统萨科齐。由于里昂信贷银行是国有的,因此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1995年右翼在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是在这一年,开始出现塔皮与里昂信贷银行的纠纷。经过一年多的审理,1996年巴黎商业法庭判决塔皮胜诉,里昂信贷应支付给塔皮6亿法郎。塔皮认为太少而上诉。这时法国政坛风起云涌,右翼于2002年再度在大选中获胜。里昂信贷银行作为国有企业,其行长由国家任命。在这一诉讼期间,里昂信贷银行行长已经换任。

  到2005年9月,法国巴黎上诉法庭果然再判塔皮获胜,并将罚金提高至1亿欧元。这回轮到里昂信贷银行提出上诉。这时双方便对簿法国最高法院。2006年10月,最高法院撤消了上诉法院十项判决中的八项,特别是认为此案中里昂信贷银行的责任仍有不清之处,赔偿塔皮的问题也就谈不上。因此驳回上诉法院重新审理。据了解法国法律和案情的人士透露,如果真的从头再来重新审理的话,这一次,塔皮胜诉的机会已经不多。但令人蹊跷的是,就在官司打到最为紧要的关头,最高法院撤消大多数上诉法院判决的翌日,里昂信贷银行一方却提出要让仲裁法庭来调解的建议。

  根据法国法律规定,涉及一桩私人商业纠纷时,由于官司拖延时日漫长,因此当事双方在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仲裁法庭进行仲裁,也就是“私了”。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案情不是很严重,双方谁也没有司法必胜的把握的情况下而出现的。但这一次,一方面当事一方是国家,以财政部为代表;而另一方则是塔皮。令人不解的是,如果国家在官司中处于下风的话,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最高法院的判决对塔皮是不利的。这时却由占了上风的一方提出仲裁,令法国部分舆论提出了“为什么”。官方的解释是为了这场司法纠纷,国家已经支付了一千万欧元的诉讼费。要尽快结束这场官司,以免纳税人的钱不至于一天天被浪费。但中间派“民主运动”主席弗朗索瓦·巴耶胡却不这么认为。他公开指责“是萨科齐干预”而使得这一案件从司法程序走向仲裁程序,从而大大有利于塔皮。而财长拉加德完全拒绝这种指责,认为是“毫无根据”的。仲裁法庭由双方共同指定三名法官(他们每人将从中获取30万欧元的报酬)来对案件进行裁决,裁决结果将是不可逆转。

  2007年10月,争执双方成立一个仲裁法庭来调解。不到一年时间,2008年7月,仲裁法庭的判决结果公布。94页的裁决书果然一面倒地判处塔皮全胜。里昂信贷银行应支付给塔皮2亿8千5百万欧元赔偿金,其中2,4亿是“塔皮应获的出售阿迪达斯公司的金额”,而4500万欧元则是“精神损失费”。当时这一消息便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财长拉加德不得不出面解释,称交纳各种税款,以及归还塔皮在破产时所欠的债务,塔皮最终可能只能拿到2000至5000万欧元。但本月初,法国专曝丑闻的《绑鸭报》披露,塔皮最终拿到手的钱不仅将高达2,1亿欧元,而且是不用上税的款项。也就是说,塔皮摇身一变,成为法国巨富俱乐部中的一名成员。拥有2,1亿现金的巨富即使在法国也是屈指可数的。

  此事激起的反响是如此之激烈,以至于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极为激愤。媒体和舆论也分裂成两大派,相互攻讦。法国著名前预审法官、因看不惯司法黑暗而投身政治的艾娃·约利声称,“国家在这里没有扮演公正的角色。国家在里昂信贷银行就要打赢官司时,却决定由仲裁法庭来判决,纯粹是为了使政权的一位朋友能够获利”。作为左翼政治家的塔皮,事实上在2007年4月5日总统大选进入最后关头时,宣布支持右翼候选人萨科齐。与此同时,一些政治分析人士也在私下向本报透露,这一案件背后还有着非常具有远见的政治谋略:2012年将进行法国总统大选。目前所有民意测验都表明,萨科齐总统将很有可能被来自左翼社会党斯特劳斯—卡恩、奥布利、奥朗德或罗亚尔等人打败。那么分裂左翼就是一步极为重要的棋。日前塔皮所属的左翼激进党宣布,“不排除塔皮成为该党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因此,塔皮是否被放出来的一匹“黑马”?这种说法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就像指责右翼政府“送了一项大礼给塔皮”的指控也没有证据一样。但其不合理性,特别是在法国目前经济危机严重,普通民众为争取两年的退休年限不得不进行激烈抗争的时候,2,1亿欧元的赔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能成为“一条平静的长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