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的源头
我国民众积怨甚深,究其源头,无非有三:经济收入太低,入不敷出;贪官太多,激起民愤;社会分配不公,中下层居民怨气很大,当然还有个人不幸遭遇,引起极端自杀或伤害他人行为。
为应对这些民怨的源头,我提出下列对策:
A.把向农民倾斜的政策改为向城市人民倾斜。共和国立国时是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阶级这三大阶级为基石的,现在似乎忘记了后两者。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惠农政策,农民生活水平已远超城市人民,如房价、生活必需品价格、生活舒适度,农村均超过城市,现城市五无青年增多、逃离上广北现象、农民工荒严重、富士康等企业职工连续自杀,都说明急需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提高城市人民收入,升工资会影响我国劳动力的国际竞争水平,发红包各地操作有困难。我的意见可以做两件事:第一,降低城市公用事业费用(电费、通讯费、交通费、燃料费),这些费用几占人民月收入一半,而收费者是国有垄断企业。在当下国富民穷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向人民让利能起到良好效果,对国企而言,相当于交了暴利税,对人民而言,减少了一大块开销,生活减负作用明显;第二,上升银行存款利息,我国每次调升利息,只升贷款利息不升存款利息,据我计算,我国人民存款利息收入约占工资收入15%,如能随通货膨胀率适时调升存款利息,则可以在不影响竞争力前提下保证人民收入提高。为确保中下层人民能享受到这一块,可以实行银行存款实名制。
B.贪官惩治问题,现公务员来源充沛,无须担心因惩治力度提高影响公务员招聘。相反,目前对公务员中数量庞大的贪官惩治力度不够,我建议学习新加坡,实施“贪官充公法”,具体而言,所有大小官员,每年都要向国家申报个人家庭资产,包括存款和不动产,如财产和收入不符,或申报资产和实际资产不符,按充公法一律充公,并开除公职,永不录用。这样实际提高贪污成本后,可以有效遏制贪污,可以平民愤。
C.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光从累计收入税制动脑筋是不够的,因中国富人的收入多无记录,很难征税,所以要从高档消费品税着手。中国富人爱显摆,高档消费品名目繁多,如洋酒、雪茄、会所、健身俱乐部、游艇、高尔夫、按摩、赌场、名车、别墅,林林总总,项目很多,消费额很高,在这些高消费项目上加强征税,事半功倍,据我估算,年征收额度约为4000亿,国家用这些钱可以设置失业基金、无家可归者幸福基金,可以解决贫富分化造成的民怨。
除经济措施以外,为解决民间的个别因生活绝望而产生的自虐他虐问题,一个有效措施是成立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牧师。
民众精神和心理建设:成立社区服务中心
建国以后,我们在城市有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农村有村委会、镇政府,但已经蜕变为人浮于事的大小官僚机构,不能下情上达,也不能为人民服务,相反变成了比旧社会保长更令人讨厌的官僚。建议取消这些基层机构。而代之以建立像新加坡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人员以志愿者和招聘大学生各半。
建议政府将对过去街道办等基层的投入转投给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基础和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为社区的大龄青年婚介服务、失业人员再就业中介、孤寡老人福利机构、临时托儿、儿童教育、社区周末娱乐、社会收容提供最低经费支持和人员配置,并在社区中心用地、养老服务产业等方面给予优惠。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旧城改造的阶段,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搬迁、可以将社区中心的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为民生服务项目,在把对传统街道办的经费转投给社区中心的基础上,引入新加坡社区服务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模式,发挥这类组织的专业优势,提高专业服务水平、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使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种需求都能在社区中心得到满足。
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要改革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社区的为民服务能力。社区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和管理的前沿,也是社会运作的基石。在社区中心的建设上,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通过细致专业的分工,惠及每个家庭和个人,不留死角,提高社会运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同时,在服务提供方面,围绕居民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休闲、交流、情感等各方面需求进行硬件软件的规划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拓宽渠道,提高居民参与水平;制定《社区居民公约》,以实现社区的自我约束和管理。
设立社区牧师
由于自杀事件和攻击无辜幼儿事件的增多,我建议可以设立社区牧师。通过发展坚定支持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宗教组织和配备专业牧师,充分利用牧师天然的救助心理服务功能,带领志愿者团队,追踪社区中有突发困难的个人,给予具体帮助,建设安全社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
在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义工的发展上,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体制改革上,通过政策的引导和社会资本的推动,以规范化管理和政策鼓励为引导,形成良好的可循环的社区自我经营模式。同时依据各地区慈善组织的发展情况,设立稳定的资金募集和筹措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加及时、广泛的援助。在政府主导下,高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爱国宗教、慈善社团、家庭、公民的积极参与作用,倡导社区服务和自我管理,形成了“尊重、平等、和谐、繁荣”的基层社区,实现社会管理的“人本化”与服务过程的“人性化”,最终实现城乡社区安定繁荣,消灭突发事件于源头。
社区中心提供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无庸讳言,在农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大学毕业生就业,牵动上亿家庭的心。若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今年年底,将有约150万名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中组部计划从2008年开始,连续用5年时间,每年从各地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总数10万人,是个积极的行动。在我建议的社区服务中心,可任用大学生的空间依然很大。以我国现有60万个村民委,每个村民委3个村干部计算,共计180万人。长期以来,村干部缺乏正常的交流轮换机制,普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一些村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或就在本村工作,已经形成十分复杂、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甚至被某一利益群体或族群利用,为其代言,成为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的毒瘤(贵州省毕节地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干部,豪夺弱势群体的保命钱——低保金就是一例)。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应当提前退休或退职,空缺职位应开放给大学生参与竞争,加上城市社区部分,预计可供职数80至100万个。大量选拔优秀青年学生到农村任村官或社区牧师,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培养新一代青年、维护社会稳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每年6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人生发展机会如何,是考验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打造“无栅栏”政府,建立信访绿色通道
民众的怨恨和不满,是因为矛盾的长期积聚和诉求长久得不到解决形成的。信访,是基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也是行政力量实施救助的最终可能。信访渠道不畅,无异于关闭政府与民众沟通对话的大门。一些地方首长、书记接待日,流于形式,非主要领导到场应付推诿;主要领导到场也是回避矛盾,敷衍塞责。
将《信访条例》升格为《信访法》;实行限时办结和责任倒查制度;建立健全信访数据库和网上查询系统,实现信访信息共享,使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信访案件的实时动态。在县级(含县级)以下基层政府建立无障碍信访制度,以“人民群众的事无小事”的严正态度,开放绿色诉求通道,24小时(无假日)接访。第一把手每周轮值信访办。
所谓“民心不可逆,民意不可违,民怨不可积”,民怨宜解不宜结,民怨纾解也要与时俱进,不要采取愚民或高压政策。凡事都要给民众一个说法,若不给予正常的渠道,民众只能寻求非法的路径。当前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说明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矛盾不能得到解决、积怨不及时化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弱化思想政治工作。温总理指出:要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处理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改革党政干部考核机制,建立真实体现民意的评价体系
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与民众幸福指数严重不对称,官员政绩有了,升迁了,而民众却没有心理体念,感觉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老百姓的幸福无须调查统计,它埋在人民群众心里,挂在人民群众脸上。
要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地域特点和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实行差异化考核。建立新的指标评价体系,不以GDP论英雄;改革政绩衡量指标,评价的内容要真实反映当地民生的实质改善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评价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考评的方法: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考评,由上级考核机关通过公开招标取得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结合对民众问卷调查的办法,并逐步增加社会评价所占的权重;对乡镇、村委、居委一级的考核,则直接由区域选民票决进行。
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严厉追究监督失察责任
前段时间,扰得民声鼎沸的“蒜你狠”、“豆你玩”乱象,是不法商贩恶意囤积、哄抬价格行为。他们低价收购上千吨甚至上万吨大蒜、绿豆(红豆、黑豆),恶意操纵市场,囤积数月后价高时出手,从中谋取暴利,使原本2元一斤的黑豆、1元钱一斤的大蒜,卖到9元、19元一斤,出现上述商品价格异动,物价部门监管不力、难辞其责。
近日,刚刚发生的宋山木事件与90年代初的大邱庄事件又何其相像!不同的是,之前,禹作敏私设“公堂”,摧残工人的躯体;今天,宋山木通过“培训”,控制员工精神,强暴员工身心。在山木公司,“山木基本法”大于“宪法”,所有公司职员是臣民,山木是独立王国的皇帝。仗恃资源优势,利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暂时性困难下人们的求生心里,疯狂践踏社会正义,粗暴羞侮生命的尊严,藐视国家法律,挑战政府权威。此类“流氓企业家”不除,是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失职。
对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的失察,是纪检监察部门渎职。任由黑恶势力、利益集团频频挑战法律底线,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倒退, 使民众丧失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引发社会动荡。根本的原因是,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危机感、没有对人民的负罪感。案件不及时发现和延误查处的,要进行责任倒查,以渎职罪论。
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被挤兑和稀释
党中央的政策被误读,好的经被和尚念歪,群众称为“政策出来像太阳,落到基层变星星”。从源头上确保党的惠民政策切实落地,不被截流,需要超常的制度和方法。
颁发居民生命卡:以国家的财力作保障,由国家财政部发给所有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一张经济信息卡。任何持卡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国家最基本的生存救助。这是每位中国公民除身份证外拥有的另一张最重要的个人信息证明,实行一卡通制度,全面记载反映个人与国家机关之间经济往来的信息,包括获得国家救济、低保、失业补贴、退休、医疗资金等。居民凭卡可向相关机构缴纳税费,不通过该卡,居民可以拒交、拒领任何费用。国家通过投资有盈余,应定期向公民的生命卡发放红利。
建立覆盖全国的居民经济信息系统,需要联网的机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杜绝各部门各自为政,利用特权,为自身利益,滥发各种收费凭证或补贴凭证,导致卡证泛滥。减少中间环节,防范资金运行风险。美国的身份证背面只有一句话—— “无论你在何时何地,请记住你的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美国。”一张记录个人信息的身份证,彰显着国家对其公民的责任和呵护,我国的公民身份证和生命卡,应该承载更多对人性和尊严的关照。
政府在制订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立场倾向
政府要从保障民生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任何改革方案都要让人民受惠,在平衡利益关系的天平上,要向大众倾斜,而不屈服于某个利益集团。在计划经济时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当下,管住了“水煤电气行医房”,就是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正常生活的牛鼻子。
“水煤电气”是基础,对从事上述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企业,要实行更为严厉的政府定价措施,建立科学严密的成本核算体系,严格限制其利润率,合理规定其利润上缴比例,控制工资福利性支出占生产成本的比重,限制收入涨幅。还要逐步放开非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参予市场竞争,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防止成本转嫁到中低收入者身上。确保民生基本需求和国家能源安全。
“行医房”是重点。据调查,现在城市居民交通、通信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达24%,要大幅度提高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在综合交通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交通对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中的压力。国家安排用于居民基本医疗的救命钱,要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落入某些利益集团的钱袋子。
现在,医改被人为地复杂化了,许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利用职权,制订这《办法》那《细则》,各地千差万别,五花八门。唯一不变的,是成文的“政策”里或多或少都有制订者的影子。最后的结果,最终的目的,就是规定看病的医院,取药的门店,出现新的垄断。说白了,都是在打这笔钱的主意。对于指定、垄断,人们都有太多痛苦的体会,最后的结果是,药价高居不下,民众得不到应有的实惠和良好的医疗服务。
上述情况,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人为增大不同群体阶层之间差别,只会大大增加改革向纵深推进入的困难,永远无法实现权益趋同目标。沿着这种路线进行的医改,百害而无一利。从社会发展的趋势讲,我国应当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城镇居民享受统一的国民待遇。因此,只需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当然包括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不同经济实体从业的全体中国公民,个人出资和单位缴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集中统筹,打入“居民经济信息卡”内,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商业保险,居民在医疗上就可以获得有效的保障。居民持“居民经济信息卡”到其信任的任何医疗单位就医,是最经济、最有效率的选择,必将,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住房是居者有其屋的需要,也是城市留住人才的需要。一场大病使一家或几家赤贫,一套房子拖垮一家子消灭一个中产阶层,这些绝非危言耸听,有些还因为还不起债走上轻生的路。国家金融体系存在极大风险,不过正不足以矫枉,政府应坚决打击通过非正常“市场”渠道掠夺民众财富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