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月饼是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天价月饼是体制下的必然产物
 
 
今天中国法院网有一篇文章“‘月饼节’是中秋节的沦落”,这篇文章最后说:“当月饼寄寓的传统文化元素不再,当作为‘团圆节’的中秋佳节只剩下月饼,沦陷为利益场博弈的‘月饼节’,甚至被‘月饼节’所取代,不知这样的中秋节还有多少文化内核与价值寄托,还有什么值得人们去传承与弘扬?”
这篇文名章最大的看点在于:“包装精美、‘内涵’丰富,价值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元的‘花式’月饼、‘天价’月饼、‘豪宅’月饼,早已远离食品、礼品的本质,使得消费者购买月饼不单纯是为了与家人团聚赏月或馈赠亲朋之用,而成为攀比送礼的一种不菲负担,甚至蜕变为当下吏治腐败中公款送礼、权钱勾兑的‘通行证’。”
商家们绞尽脑汁,抓住商机,就是为了在这个节日里博得更为丰厚的利润。过去也过中秋,也是要买月饼,而且也有老字号的月饼让人记忆犹新。但是月饼不会变成天价,原因并不在于月饼本身,而在于体制,当这种今天的这种体制消亡了,月饼也就自然会回归它的价值,回归它的价格,更不会花样翻新,做那么多的表面文章。
前连天在市里开讨论会,有朋友向我提出天价的烟酒价格,那时候我就说了同样的道理,这种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是体制原因。
我讲了一个茅台酒的故事。
文革的时候,茅台酒8块钱一瓶,没人买得起,放在国营的食品商店时间长了也是一件麻烦事情。卖酒的老师傅也想喝口尝一下,但是谁能买得起?
这位卖酒是的师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邀了9位酒友,自己出钱买了二两花生,然后打开茅台酒,每人一杯,由于时间长了,每人还摊不到一两。每人只收一块钱,茅台酒也品了,茅台酒也算卖出去一瓶。商店的客人们看到了,也都效仿,没几天积存了多年的茅台酒就卖完了。
也在这个时候,我结婚了,按照当地的习惯在中秋的时候当然要给老岳父送酒,当时曲酒供应是凭票的,每户一瓶。我妈妈和我两个户口,两张票,买了两瓶优质洋河大曲,那时候一瓶只有2元5角4分,两瓶也就是5元多一点,不过也是一个月收入的六分之一就算花出去了,这也算天价了。
我岳父对酒有很深的研究,两瓶酒让他非常开心。他有一段名言赞赏洋河曲香:“这洋河香醇甜绵,喝过了,睡上一觉,醒来打个嗝。还是余香不断,回味无穷。”
现在的洋河酒就大不一样了,牌子也在改,价格不断涨,蓝色系列最高的梦之蓝每瓶价格超过700元,这就形成买的不喝,喝的不买,而酒的质量,绝不会有老洋河的那种回味无穷的品质,梦之蓝与10元一瓶的中低档的洋河酒相比,不是没有差别,这种差别也绝对没有70倍。
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最后就讲到,如果现行的送礼,上贡的体制消亡了,这名酒名言的天价也自然会消亡,也许质量还会变得更好。茅台酒、五粮液假酒遍地也是体制所致,哪怕送的是假茅台,这面子上也是过得去的。“公款送礼、权钱勾兑”假的都无所谓,难道假货还不泛滥?
公款吃喝,公款送礼、权钱勾兑这种腐败在一些政府官员的眼里并不是腐败,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何尝不是使的这一招,今天下属向我上贡难道不也应当?
有人说公款吃喝,公款送礼、权钱勾兑太疯狂,我说不从体制解决问题,即使搞整治,即便出花招,其实任何靠刮风来惩治腐败,总是事倍功半,一阵风过去,春风吹又生,并且越来越疯狂,如是而已。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六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