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理应不穿“露透紧”


今天有一则消息挺引人注目,南京市教育局下发了一份《给南京市中小学教师15条礼仪建议》,内容涉及形象与举止礼仪、办公与教学礼仪两部分,涵盖教师的着装、举止、教学、社交、网络等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系统经常会有一些约束和规范学校、教师行为的文件出台,南京市教育局的这份文件,相信会得到绝大多数社会公众、家长和教师的认同。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期间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不仅需要学习知识,也需要学习各种社交礼仪,而后者很大程度上会受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礼仪对于学生礼仪的锻造特别重要。

关于教师着装,文件提出要“忌脏、忌露、忌透、忌短、忌紧、忌异”等 “六忌”,即:1、忌脏。即忌懒于换洗衣服而使衣服皱皱巴巴;2、忌露。即不宜身穿露胸、露肩、露背、露腰以及暴露大腿的服装;3、忌透。即外穿的衣服不能过于单薄透明,不外穿吊带衫;4、忌短。即不能穿着过于短小的服装,不应将肌体部位暴露出来;5、忌紧。即不宜穿着紧紧地包裹自己身体的服装;6、忌异。忌着装过分怪异、色彩过于艳丽。这六忌特别是露透紧三忌,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中学生而言,青春萌动,如果老师在讲台上不够朴素或者过于扎眼,则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引发一些非分之想。男生见到女老师会如此,女生见到男老师也会如此。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男老师就喜欢穿牛仔裤,身材又很高大,档部经常是球球的一坨,而且高于讲台上的桌子,看了很不舒服。好在那个时代的女老师都比较保守,没人敢穿现在这种薄露透的服装。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种新想法。好多学校都有校服,统一学生的着装,可不可以考虑扩大一下范围,也对教师的着装加以统一呢?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教师着装不够规范的问题了。至于下班之后,那就随便教师穿什么好了。

 

附:

南京市教育局的建议“15条” (摘要)

 

1、着装的礼仪: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公共场合,着装都要体现职业特点:美观大方,有时代感,受学生欢迎,符合教师身份;

2、仪容的礼仪:教师仪容要端正、庄重、斯文、雅气。不浓妆艳抹;不佩戴款式夸张的耳环、项链等;不染彩色指甲;不将头发染成怪异颜色;

3、举止的礼仪:坐姿须端庄、站姿应挺拔、行姿宜稳健;

4、社交的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约束自己,自律自重;

5、参加聚会的礼仪:教师出席正式晚会,男教师以深色中山装套装、西服套装,女教师以旗袍、连衣裙或西服套裙为宜;参加沙龙交流时不要离题万里,浪费众人宝贵时间;

6、网络的礼仪:教师在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与他人交往时,应牢记教师身份;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7、进出校门的礼仪:进入校门主动向人问好;自行车(电瓶车)推行,摩托车、汽车慢行至指定存放处,整齐排放,离开校园主动道“再见”;

8、课堂的礼仪:进教室前准备好上课教材、教具,不携带通讯工具进课堂;讲课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来回走动;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

9、办公室的礼仪:举止规范,谈吐文雅,遵守公德,文明办公。不上网聊天,不玩游戏,不下载娱乐影视片。

10、打电话的礼仪:上班时间不煲电话,接电话宜内容简洁,声音适度。

11、与学生交往的礼仪:微笑交谈,平等沟通。

12、与家长交往的礼仪:接待家长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13、家访的礼仪:家访前应写便条或打电话预约,把家访内容告诉家长。切忌“登门告状”。

14、升旗的礼仪: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

15、会场的礼仪:手机置静音或关闭,不接听手机、不发送和阅读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