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不足一月的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面对记者的围堵,表示要“赶快冷下来”。可是如何能冷下来呢?人走茶不凉,李荣融之于央企,于今几乎已成“链接”,何况李荣融经常就央企发表极具轰动效应的看法。而就在此次天津达沃斯论坛上,他关于中石油等三大石油公司又语出惊人: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乱了。
李荣融是就“垄断”质疑做上述表示的。据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占据了国内石油产量的90%以上。2005年,他曾称石油等行业不存在垄断。5年过去,如今李荣融倒是承认石油行业是垄断了,可又为垄断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有利于中国经济。
李荣融的看法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岂止初级阶段,即便高级阶段的发达国家,在公用事业领域也存在垄断,这是由于这些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但李荣融的初级阶段垄断与发达国家的高级阶段垄断显然不是一回事。就中国现实而言,垄断尤其是引起巨大非议的国企垄断,并不是围绕行业自身特性是否必然造成垄断展开,而是国企垄断究竟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与民争利甚至仗势欺人。
概言之,就是国企的定位问题,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属性。
考虑到“初级阶段”,我们并不必然否定在某些关涉国家和民生经济安全的领域实行垄断。问题在于,为什么偏偏让国企去垄断而不是民企垄断?“对方辩友”很可能如此反驳——因为民企目前没有这个实力。于是问题又来了:民企没有实力究竟是他们自己不争气烂泥扶不上墙,还是根本就用看不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把人家给挡在外面了?
李荣融所谓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乱了,以及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垄断正常并有利于中国经济,大体也是对“初级阶段”现实的客观描述。可看上去非常悖论之处在于,即便客观的、真实的现状描述,依然引起巨大不满。难道是公众无理搅三分端起碗就吃放下筷子就骂娘?李荣融还在当国资委主任的时候就非常委屈:国企搞不好群众不满,如今国企搞好了群众还是不满。这确是事实。关键在于,要真正弄清楚国企搞好了群众为何还不满。
正如李荣融所言,2008年油价高涨时,为保持油价稳定,“三桶油”承受了高达1680亿的巨额亏损,为民生和经济稳定作出巨大贡献,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但付出并不是毫无补偿。民企500强全部利润不如中石油和中移动利润之和,其实就是之于付出的收益。据报道,大连7·16漏油事故至今,有关损害评估和赔偿事宜等未见丝毫进展,渔民利益受损却诉告无门且受行政压制——这是否也是一种形式的之于贡献、之于没让中国经济乱了套的补偿?
关于国企的前途目前正引起议论。国企究竟姓什么、谁的国企,以及国企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实质性地击中了当前国企极其行为方式的软肋,也深刻凸显了不满群众的伤痛。李荣融关于国企的看法,代表了一种之于国企的认识;但必须说明,这仅是一种认识,它无法代表也难以让舆论“统一思想”。
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为何一边做贡献一边却毫不含糊地刺痛贡献的对象?国企究竟是什么,是时候来一场关于认识的大讨论了。
对国企的认识必须搞清楚
评论
编辑推荐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