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是个缺水、少地、土地盐碱化的滨海小城,鲜为人知。在改革开放前,莆田东庄镇的大多渔民为了度过每年几个月的饥荒,经常用如牡蛎之类的海产品换地瓜渣吃。
如今,几乎所有初到莆田东庄镇的外地人,都会被东庄镇的豪宅所震惊。出租司机张金彪是莆田人,长年在秀屿与莆田之间往返,他总结出一个规律:从莆田市区到秀屿东庄,越接近东庄镇,豪宅就越多;进了东庄之后,则是遍地豪宅。张金彪说,“这里的好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到外面去包医院的人建的。许多房子的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米,有40个以上的房间,造价要数百万元。有人为了老人行动方便,还在家里装了电梯。”
东庄镇的富裕只是最近20年的事情。让东庄镇闻名全国的不是其豪宅和遍地的富豪,带动东庄镇脱贫致富的也不是其靠海的地理优势,而是如张金彪所说的与海产品产业完全不搭界的医疗产业——民营医院。
有两组数据可以凸显东庄镇的地位:全国至少80%以上的民营医院是东庄人创办的;莆田秀屿区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有10000家(东庄镇占93%),资产总数达360亿元,年营业额3050亿元,年创利润13亿元,员工总数63万人;在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0家 (东庄镇占80%),资产总数25亿元,年营业额50亿元。也就是说,东庄镇人所办的民营医院及相关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了中国中西部个别省的生产总值。
“现在,东庄镇资产超过10亿的富豪很少,超过5亿的人也不多,但资产过亿的富人遍地都是。”张金彪说。
“游医”的莆田帝国
提到莆田,最广为人知的是“莆田系”,它被称作是民营医院的主流。这一切的缔造者是从“游医”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乡村医生陈德良的一张偏方,彻底改变了东庄人的命运。这一张偏方也成为民营医院诞生的前奏。
陈德良,1950年12月出生于莆田东庄镇,20岁时他还是东庄镇的一名“赤脚医生”。改革开放后,受贫穷所困,1983年陈德良去广东拜师学艺。师父把一个治疗皮肤病的祖传秘方交给他,陈德良用这一秘方为不少皮肤病人治好了病,一下子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名医 ”。
成名后,许多人前来拜师,他收了8个徒弟,基本上都与陈德良沾亲带故。之后,8个徒弟各自又收了徒弟,秘方于是在东庄镇迅速而广泛地传开了。莆田“游医”成为当时一道风景线。
“最初,他们都是靠着这个偏方挣钱,因为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人们的卫生条件太差,卫生知识又不多,那个时候得疥疮的人非常多,许多人到医院治疗后又复发。” 陈德良说。
1990年前后,医疗界的另一新兴领域——性病市场越来越大,思维灵活的东庄镇人看到了转治疗性病行业会更加赚钱便走出了莆田,立足上海,进驻北京、广州、太原等全国的大中城市。他们把治疗性病的医院、诊所开遍了全国各地,治疗性病的小广告也贴满了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新医改医疗体系重新布局(之二)是非功过民营医院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