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词儿用得很多——经济两难。何谓经济两难?简单地说就是,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管得严了经济发展不起来,管得松了又怕出现通涨或滞涨。比如,如果把房地产政策放开,担心房地产价格会发生报复性反弹;如果继续严管下去,与房地产有关的钢铁、水泥、建材、家装、银行等行业就会出现巨额亏损,个别企业甚至会出现瘫痪或倒闭。于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一些钢铁企业开始“检修”起了他们的设备,可以肯定这只是权宜之计。于是,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包括总理在内的经济管理者为什么会出现“两难”。是啊,为什么呢?笔者以为,从表面上是一个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是我们的分配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忘记了分配制度创新永远是经济力量的源泉。
两难是由于我们没严格按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办事
近一段时间以来,“两难”这个词儿在经济问题上的使用频率非常之高。保持经济增速与抑制房价上涨两难,增加人均收入与保持企业竞争力两难,实际负利率与经济增速放缓两难等。总之,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得严点难,管得松点也难——中国经济的两难由此产生。笔者以为,中国高层管理者之所以会发出“两难”的感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忘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了。换言之,只要他们明白社会主义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他们就不会再犯难了。
首先可以肯定,我们的经济之所以会出现“两难”的窘地,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没有按规律办造成事的;反之,如果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在按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办事,那也就自然不会出现“两难”的窘地。笔者凭什么这么说?(1)凡是符合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的事物和物质,其产生与存在,运动与发展均是可持续的;反之,亦然。(2)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规律都有指向未来的性质,因为凡是规律均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必然性、不可逆性;反之,不按规律办事就会出现矛盾。
简单地说,所谓“两难”其实就是由于在管理者的思想中出现了“逻辑矛盾”的现象。所谓逻辑矛盾,亦称“自相矛盾”,它是指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作出的互相矛盾的事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或互相反对的事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判断。这么说或许有人不好理解,那我不妨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咱们就拿房地产这件事情来说,在现阶段,作为商品,房地产的价格本来主要是应该由供求关系或供求规律决定,可是我们的政府偏偏插上了一秆子。
或许有人会说了,政府如果不管,房地产的价格会更高。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不是那么回事儿,而是那么回事儿呢?笔者以为,是由于我们的政府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的原因造成的。也正由于如此,吴敬连教授才撰文——《中国的问题在于政府权力太大》。什么叫“政府权力太大”?我的理解是“当政府的行为超越了规律来办事的时候”。诚然,这也不是说政府就不能干预经济事物,而是说政府对经济事先的干预不能建立在违反规律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出现“两难”。
两难也是由于我们没能把目光投向人民的这一边
笔者以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两难”或“矛盾”都是不能按经济社会办事的结果,人类经济社会的两难如此,自然界亦然。换言之也就是说,矛盾不仅会出现在人类的大脑里、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中,也同样会出现在自然界。请问一些小行星为什么会撞到地球上,并能够造成恐龙的灭绝?毫无疑问,就是由于它们不能按照地球系的万有引力定律(实际上是远引近斥定律)办事造成的。一些文化、民族为什么会在地球上消失?笔者以为,也是由于他们或它们违反了规律。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遵守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的事物、物质就不可能在地球上、宇宙中消失,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最终没有断了香火,无疑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信神而信“道”者不无联系。什么叫“道”?当然是对道理、道德、道行,道路、规律、规则的概括与总结了。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写了《世界必将回归我中华原理的证明》一文。读者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不信神而信道理、道德、道行,道路、规律、规则的伟大民族,有在地球上消失的必然吗?
不幸的是,一个始终、正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并能够引领全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走向21世纪的一个伟大民族,竟然出现了“两难”境地,这不能不说是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分析原因,我看除了与我们的政府有违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的嫌疑之外,还有与我们的人民没能完全、始终站在一起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想取得最终的、彻底的胜利,就必须得与中国人民始终地站在一起。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会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在“三个代表”中又为什么有“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条?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术语,而是蕴涵了深刻之道理的。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也不仅是由于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永远应该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可是,我们的政府和政府的政策做到这一点了吗?产能为何会过剩?毫无疑问,是因为人民缺乏购买力!
作为最旺盛的世界市场中国不应该形成产能过剩
作为自称为专门揭示各种规律的专业户,笔者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假设,假如中国马上停止搞市场经济,假如中国马上停止搞外向型经济,假如中国马上停止搞资本经济,那么中国经济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而不能当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上述假设成立,那么中国将会变成一个既有市场、又有资本的朝鲜。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假设?因为笔者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如果那个“朝鲜”有这么大市场、这么多资本,其经济肯定差不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便是到了今天为止,朝鲜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依然比我们更知道,如何才能让他们的人民富裕起来的道理——虽然他们在前不久搞的“货币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既然在前不久搞的“货币改革”以失败而告终,那笔者还为什么说他们国家的领导人比我们更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民富裕起来的道理?这是因为,他们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他们十分地缺乏资本造成的。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拥有像中国一样的资本金而不是虚拟的,其经济改革是不会失败的。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再选择走计划经济的道路或再选择部分走计划经济的道路,我们的总理很可能就不会说“两难”的话了。什么意思?就是说人类社会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真正需要走计划经济的时候了,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却犯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病。亦换言之也就是说,“前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没能搞上去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什么问题,而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搞。
如今,由于社会主义中国已经把资本经济、市场经济搞了起来,而且还搞成功了,并且出现了产生过剩的状态,所以再搞或部分搞“计划经济”就正当时了。当然,要想把“计划经济”搞起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须把“计划经济”建立在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上,而不是为了搞计划经济而搞计划经济。这是因为,我们之所以要搞计划经济,是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危机在中国爆发,是为了能够使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不能成为资本的奴隶
笔者以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直再被西方经济、西方经济理论拖着走,而自己似乎连一点“主心骨”都没有。诚然,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笔者不能不说,这与中国经济的“矫枉过正”不无联系。笔者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具有一席之地,并能够获得胜利,产生一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而有必然性的。换言之,如果不具有科学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诞生不了。
至少,人们应该承认,市场是一种无政府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单凭上述,我们就不能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过时”的东西。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是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竟然有那么多的人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并堕落成为了资本的奴隶。凭什么这么说?只要看一些中央政府颁布、采取的所谓房产调空政策便一目了然。比如,只知采用金融财税政策,就是一个实例。
大家知道,金融财税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惯用的伎俩,他们已经用了100年了。笔者承认金融财税政策有效,但别忘了它亦有限。要不然,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也就不会频繁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了。本来,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儿,因为世界性金融危机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是中国的一次机会。可是,我们却怎么做的?我们非但没有利用了“危机资源”,险些被他们给拖进了危机的深渊。要不是由于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真不敢设想后果会怎样。
笔者以为,我们现在之所以会出现“两难”境地,完全是由于我们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的拖累;而现在之所以还有“两难”,也是由于我们没能摆脱上述矛盾,正在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什么叫“外向型经济”?明朝时的中国懂什么是“外向型经济”吗?回答是否定的,可是在明朝的中后期,中国的GDP却占了当时世界GDP的60%。即便是到了清朝中期,中国的GDP也曾经占世界GDP的40%。如此,中国经济为何就不能成为资本奴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