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谐 促进 社会和谐
作者:程祥徽
博主按语:完全赞同程教授的观点。构建和谐语文生活,就是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同时容纳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容纳多种民族文字和多种汉字字形,和谐共处,各司其职,使社会语文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具体说,就是:(1)处理好汉语言文字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2)处理好普通话同方言的关系。(3)处理好规范汉字同繁体字、异体字的关系。(4)处理好语言文字规范同语言文字发展的关系。
7月中旬,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夏都青海西宁举行。我在研讨会上发表的意见得到同道者们的赞同,7月21日《人民日报》“文化”版曾刊载我的发言要领,其原文是:“普通话与粤语,两者都是全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们彼此吸收有益的养分,同步发展,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和谐。澳门面临的问题是要制定和执行尊重官方语文、善待其它语文和方言的政策,切不可因为政策的错误和措施的失当而导致语文之间的对立,语文的对立有可能带来族群之间的冲突。”日前广州、香港因为粤语地位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辩,甚至险些演变为社会行动。我以为必须从语言学理论上加以探讨,才能从根本上寻找根源,纠正错误的做法,促进社会的和谐。
今天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世界的多样性带来语言的多样性。今天的世界,很少有单语环境了。例如在不过三十平方公里的澳门,大的语种有汉语、葡语、英语;汉语中有粤语、闽语、客家话、上海话和普通话。这些语言和方言共处一堂,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起用语言或方言,没有哪一种语言或方言是绝对重要或绝对不重要的。语言的重要性要依交际目的与交际环境而定,也就是依“语境”而定。例如两个葡国人对簿公堂,什么语文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葡语;福建老乡聚会,家乡话是取得身份认同的唯一依据。如果在加拿大的法语地区强迫民众讲英语,或者在英语地区强迫讲法语,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澳门基本法没有写进中文是“最重要”的正式语文的条款充满了政治智能,是符合语言不分贵贱的基本原理的。
人们常说语文是交际工具,就以工具作比,钳子是最常见的工具,钳子是大的好还是小的好?能说大型的老虎钳比小型的重要吗?当然不能,修理手表,小型钳子最重要,在修理汽车时小型工具就不起作用了,必须使用大型老虎钳。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因应需要、各适其适罢了。普通话与粤语的关系同样,一个广东籍的人民代表进入人民大会堂开会,不用会议规定,你会运用其它代表听得懂的语言(一般是普通话,或自以为是的普通话);回到家里,你不会转起舌头跟家人讲会议上的语言。
今天的社会既然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注入多种语言,在多语社会中,语言的选择和协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个社会是一个整体,各种语言组成一盘棋,各就各位,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在中国,56个民族,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它们的关系是以汉语为轴心,与各种语言形成双语组合(汉藏、汉蒙、汉维、汉苗……),像一个大型辐射网一样。一个多语国家,为了交流的便利,或者说为了使交流成为现实,不可能随意用一种语言或方言与外界沟通,例如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言,不可能一会儿使用广东的某一种方言,一会儿使用四川某一民族语言吧,于是有了“国语”的选择。“国语”怎样形成的?国语是相对于外国语言的一种语言,它的形成自然有它历史的原因,中国选择的是普通话。官方语言如果不止一种,选择何种语言对外,同样有历史的原因。例如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文,新加坡人偏偏不用数量最大的华人语言而以英语代表国家与外界交流。
多语相处,相互尊重是必要的。中国内地有些省市提出“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口号似乎有欠考虑,容易伤害方言区民众的感情。人们会问:难道说方言就不文明吗?语言从交际功能上说是达意的工具,在文化层面上,语言却是族群传情的载体。“乡音无改鬓毛衰”,乡情来自乡音。在实际运用上,香港、澳门多半是在处理与中央关系时使用普通话,例如特区官员向中央宣誓、特区官员赴京述职。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说不说普通话是对中央的尊重和认同;而在其它语境中用的却是广东话,例如特首向市民拜年、立法委员在议会发言等等。语言学有“高低语”概念,高语用于正式场合(例如工作环境),低语用于非正式场合(例如家庭聚会)。留学归来的学子从事大学教育,多以学来的外语为高语;回到家中则用家乡话(低语)交流。在港澳,高低语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常常根据语境的不同而转换,例如电视台粤语节目以粤语为高语,记者在制作“潮语”节目时本人就是以粤语接受采访的。作为一名语言学工作者,我有尊重高语的意识,在我的心目中,虽然我的粤语远不如普通话纯熟,但为了尊重电视台的语言选择,我还是采用它的高语回答记者的提问。
语言是平等的,犹如民族和人种是平等的一样,没有优劣之分,贵贱之别。如果有这些分别,必然会得出民族乃至人种分优劣的结论,那将是十分可怕的延伸。澳门曾经被葡萄牙人“逐步占领”,葡语也曾经逐步成为澳门唯一的官方语文。澳门在葡语“一语独尊”的年代,社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广大华人奋起争取中文加入官方语言的行列,因为只有语言的平等才有法律的平等与社会的和谐。
澳门基本法在表述官方地位的条款时指出中文享有正式语文的地位,同时承认葡文也是正式语文,不是以牙还牙地将葡语打入冷宫。国家采取双官方语言的政策有利于法律的回归以及公务员的本地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国人对待另一种外国语言尚能如此宽宏大度,何况是对待自己的方言粤语呢?我的语言观是:尊重国语和官方语言,善待其它语文和方言。有人将方言与共同语视为对立的双方,我以为是不正确的。共同语的形成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文明进入先进的标志。一个民族不是想要共同语就有共同语的,也不是想怎样改变共同语就改变得了的,不是谁当了总统谁的语言就是共同语,也不是议员们投票选谁是共同语谁就是共同语。共同语是历史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语曾经经历过近一千年光阴,地域因素(使用地域辽阔)、文化因素(为文学作品所使用)、政治因素(诸多朝代的都城)起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要尊重之,珍惜之。地方语言或方言,承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应当得到善待。尊重共同语,善待方言,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程祥徽,著名语言学家,澳门大学中文学院原院长,澳门九鼎杂志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