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游客到台北故宫参观,据说最要看的是一荤一素两个菜:一个是那棵翠玉白菜,还有一个是那块东坡肉似的肉形石。还据说由于内地游客排大队要看这两件明星级展品,造成人多拥挤,台北故宫只好另辟一个长廊空间,特设专柜,单独陈列这两件超人气展品,以便疏通参观人潮。我前几天游台湾也烧包好信儿地去看了,好家伙,展柜前那个拥挤的阵势,与上海世博会游人爆棚有得一拼,简直比台北著名的士林夜市的人潮还要闹猛。可是,当我饱了眼福之后,又多少有点不以为然,不过尔尔之思,扬长而来。
解说的人讲,这翠玉白菜是清光绪帝瑾妃的随身嫁妆,它的寓意从色泽上讲是清清白白,菜端一蝗一虫又象征着多产,希望子孙众多。也不知道这样的解读,是不是人家瑾妃和工匠的原本意思,权且信之便是。解说的人还说,翠玉白菜玉色天成、巧夺天工,价值连城、举世无双。也都是过誉的褒奖之词,姑且信之,也无不可。台北故宫在传播白菜文化做展出的同时还谙熟生意经,运营开发出小件的翠玉白菜仿制品,寸把长短,玲珑可爱,能当筷架用,100台币一件,也就20来块人民币值,这就人人买得起,卖得特火,也是一景。
这次去看过以后还了解到,翠玉白菜原来竖着插在瑾妃居住的永和宫里头,当时的那个木头衬托器座,现在也放在旁边当陈列品给游客看。可我却想,就这么一件玉雕的白菜,应该是瑾妃宫居中不少摆件里的一个吧?!那在当时,翠玉白菜是不是已经稀奇珍贵到而今这种镇院之宝的程度,我估摸是不会的。我又笨想了一下,皇室之宝再怎么排位论序,也轮不到一个皇妃之物上面去的。这也就是说,翠玉白菜之所以名冠天下,成为极品之王,多半是我们后人给煎炒烹炸出来的。这就怪了,一棵时代都已晚至清代的宫廷玉白菜,怎么就有那般魔力,能吸引无数的游客争先恐后要去竞睹呢?
这要我看,恐怕是我们国人的文物鉴赏观不太对头。调句话说,中国的文物多乎哉,但会鉴赏文物者,不多也。国人爱好文物者众,但告诉他们怎么看的专业学者寡。说实话,我也不太懂怎么鉴赏文物,每当在学校给研究生开《文物研究法》的课,总想辟出一章讲专讲文物鉴赏方法,却一直苦于找不到这方面的专业书籍看,只好推荐学生看李泽厚《美的历程》,但那书不是文物考古者写的,专业劲道不足,况且出版时间也二三十年前了,略显陈旧。比这更叫人纠结的是,我们内地的专业文博学者多埋首学术研究,乐于做那种历史规律、社会进程、时代演变之类的大课题,没空做如何鉴赏文物的小功课,不善于也看不起把学术转换成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套路。这更导致民间的一些自发的收藏爱好者,越俎代庖,鸠占鹊巢,滥竽充数,胡邹八咧,反倒成为广为人知的鉴宝大家,登台开讲,俗书大卖。和大陆相反,这次在台北的诚品书店,我倒是看到台湾有人已经专门做文物鉴赏学问的书籍了,走在了内地的前面。这里现买现卖,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心得,简略说说如何鉴赏文物:
鉴赏文物,角度很多:比如从历史角度,要看文物是不是有历史价值。像台北故宫陈列的那件以现存最长499字铭文著名的毛公鼎,就记载了毛公这个人在周宣王治下做事的历史细节,是研究西周晚期政局的重要史料。再比如从制作角度,要看文物是不是有科技价值。像名为“原来如此——青铜工艺之谜”的陈列,就以高科技和多媒体手段,展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再再比如从艺术角度,要看文物是不是有审美价值。像名为“慈悲与智慧——宗教雕塑艺术”的展览中,呈现多样的佛教雕塑艺术,从不同时代的美感诉求中,探索了宗教艺术的美与善。凡此种种,那就至少可以把文物鉴赏简归为三要素:历史鉴赏、科技鉴赏、艺术鉴赏。
从这三个角度看翠玉白菜,事情就来了:你说它有多大的历史价值吧,那就铁定是忽悠人了。因为虽然它出自清宫,有皇室用器之尊,但有它没它,都不会改变多少清史的实况和记载。即便缩到社会史或宫廷史范畴,也不是非得提到它不可,此其一。其二,如果说它有科技价值,那还算搭上点边,起码工艺制作还算巧夺天工。但问题是这种玉石牙骨的雕刻工艺在清代流行得很,并不是惟它独占鳌头。随便举两个例子,你像河南博物院明清珍宝馆就收藏有用象牙雕刻的牙雕萝卜和牙雕白菜,而在天津博物馆和北京故宫也都有收藏,论雕镂工艺,都不在翠玉白菜之下。其三,前两个要素轮不上,那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的最大看点该是艺术价值了。说它造型逼真,色泽天成等等,都是对的。但问题是这样精美的物件,正像上面例举得那样,不说到处都有收藏,可也天下非此一件,并不稀奇。你像前几年,一件曾被民国军阀曹锟收藏的清末象牙雕白菜,也不过拍卖到25万元。可见这类清代民国各种质地材料的雕刻白菜,并没有太多的市场行情和收藏高点。为什么呢?结论很简单:物以多为贱嘛,那翠玉白菜还有审美稀世之珍的价值呢?
问题到这里该清楚了,翠玉白菜以及肉形石至多是台北故宫收藏的那么两件仿生形的清代宫廷珍宝,但还没有珍宝到至尊、宝贝到文物之首的地步,更不至于令我们内地游客趋之若鹜,至必观之,观必赏之,观赏之后还得说“太像了”、“太像了”。换句话说,以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一件文物的好孬,来作为值不值得看的上下限,乃至我们参观都要首选像极了实物的翠玉白菜和加工到逼真的肉形石,那就只能说我们国人的审美取向和标准,尚处在浅审美的层次上,甚至说媚俗也不过分。要之,国人不太会审美,问题很严重。因为不会审美,就意味着咱们不善辨丑。美丑不分,稀里糊涂,人云亦云,结果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