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电视知悉,目前中国每年有22-26万人赴国外留学,这个数字还在迅猛增长。留学的青年多,对国家长远发展是一件大好事。但实际情况还是令人担忧,并不是说留学生每年带出去多少钱,而是国外的学校也是良莠不齐,并且让人触目惊心。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美国90%的所谓大学都是“野鸡”大学,“学历工厂”。用1-2年时间,花费2500-3000美元就可以得到硕士、博士学位。据说唐骏就是这样弄到一个博士学位,然后在国内大行其道。
在国内情况也是如此。昨天,外甥女打电话报喜,经过去年一年补习,女儿梅梅考上西安工业大学,刚刚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同时,又说西安有不少民办的学校到农村“漫游”扫街,争取生员,满世界打听,看谁家的孩子不愿意补习又入学愿望迫切。凡参加高考的,一二百分都可以入学上大专。现在,农村游荡着不少这样的“推销员”。儿子峰峰,高考成绩二百来分,死活不愿意去补习,已经送到学校又回来了。这两天闹着要去西安一家民办“大专”,学建筑,将来跟着他叔叔搞建筑。据说这家“大专”还很不错,明年有可能转入“统招”,将来还能“专升本”。看来,“迷魂汤”还真不少。我说坚决不能去,坚持补习一年看看,实在不行再说。
今天一大早有朋友来家,报告了一位老领导不幸身患胃癌的消息。无意之中,竟然又扯到学历之事。据传,现在农业厅领导班子中“中专生”多于“大学生”,是“中专生”领导“大学生”。一位“中专生”领导到一家大医院就医,教授又介绍一位“中专生”诊病,并告诉这位领导,别看这位“中专生”写论文不怎么地,但看病是行家。这位领导随口就来,“大学生”不行,“中专生”领导“大学生”是正常现象。
看来,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复杂。学历之争,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一直在困扰着人们。无疑,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学历社会,但无论多少人因为什么目的争取学历,学历毕竟就是学历,是一个学习经历的证明。人们应该学会科学对待学历,毕竟“能力”才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最终能够派上用场的还只能是“能力”。我还是过去那些观点,如有意愿,请阅读《学历、身段与人生成就》http://www.chinavalue.net/Blog/271943.aspx
学历之争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