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人物,至爱当然是张无忌,但收场最惨淡的主角亦算是张无忌,无论是与赵敏的跳崖版或双双隐没山林版,最后都是不见了!与西方的所罗门王的收场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帝赐他智慧,却亡了以色列国,看来上帝赐的不是智慧,只是聪明;而张无忌的悲哀,不在于他得不国家,享不尽美人,而是他的绝世神功,传不了后世。历代明教教主要花上十多二十年学的乾坤大挪移,他在明教秘道中一两天就学会了,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时,与空闻神僧对阵,在阵前就学懂了对方的龙爪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得胜,赵敏围攻武当山,他在阵前,一个小时就学会了张三丰的太极拳,太极剑。
学成当破
如果这个不是小说人物,他肯定就是LEARN HOW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的极速天才,这种天才并非子虚乌有,在世界上,在商界内,的确有这些高手的存在,这种天才的特色是(一)能极快模仿成功经营者的手法,点滴不漏地抄袭;极速抄袭不一定有胜机,因为每套经营模式,都有它的用家优势,结合开发者的个人基础/网络/人脉,所以抄得到,未必好,最重的反而是第二步,手法是“破”:天才有如黑客,骇爆原来的模式,然后再结合黑客个人基础/网络/人脉,重新打造他的次世代模式,张无忌基本就是用这套手法打败空闻;而乔布斯亦是用“破”手法改变的手机面貌:由过往手机商只是加添功能,他就翻天覆地改变手机面貌,变成掌上娱乐信息中心,另外有间叫PALM的手机商,曾经红过一阵子,转眼间被收购而湮没了。
打花章到学无常师
要学成这种功力,天分固之然重要,但学习态度更重,第一个口诀就是“先专后弃”,就是首先极度专注,将每个部分牢记,然后在脑拆散步序,情况有如打麻雀的打花章,将牌乱拼,但自己心目中却知道“断”“缺”的是什么牌,叫什么糊。现实做学问怎样打花章呢?就是学晓了一门学问不沉迷,马上去学第二门学问,第三门学问,学到有一天,你觉得门门学问都差不多,派派学说都有长有短,就已经到了浑浑噩噩的高级阶段,自己出了招也说不出是甚门派的招,就算开始进入融通的境。对老师要既尊,亦同时视他如无物,一旦视师有物,就会出现“只蓝不青”,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像我小学时熟读三十六计,中学时出招争胜,得胜后才勉强分析到是用过什么计!但原来每次出手,绝大部分情况是三计齐用。若你在使用时,仍然太有自我,清楚知道自己出什么招,境界始终高不了去那里,“忘我随心”,是任何一门功夫/学问/运动都一样。
先觅首徒,后再传功
达到此高手境界,要再授徒,又去另一难关,就是此类高手已经太高深,用麻雀打比方,后面看你打牌的观众/学徒,只见你打花章,是否够搭子?等什么牌来碰?叫糊没有?都无法看通,更遑论要他们理解讨论是这铺牌的打法:是诛?是造?是守?是攻?中间有没有打错?要传功是先要觅一些“看通”段的弟子,能够掌握,解读师父的打法,然后再分流练习,初班练守与攻 / 中班练守带攻,攻带守 / 高班练不攻不守,忽攻忽守,一般天才只会嫌徒弟蠢,嫌徒弟慢,真正的Chief knowledge officer教官永远是天才座下的第一梯队弟子,他的解读,比师父更亲民,易入耳,而显浅。百千门生中,可能只有一二个学到师父全套功夫,大部分人学到其中一部分如净攻,或净守,已经是难能可贵,算是传下去了。要成功用李光耀那老话(1)任内成功(2)找到传人(3)传人成功,才算完全成功。香港任内成功人士多,找到传人者少,再要到传人成功方算伟大。
作者为MASTERMIND传承壮大辅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