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4章 (12)张学良日记里的半个世纪


 

             孤岛落日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张学良将军幽居台湾 (12)

 

                 三、张学良日记里的半个世纪

 

    张学良于193712日在南京日记上写着:“余深信有我见故土之日。”到19561116日在新竹竹东深山井上温泉写下“死里求生,改头换面”的句子。从宋美龄、蒋经国长年对张学良的丰厚馈赠和嘘寒问暖,到蒋介石于19561115日警告少帅不准收听中共广播和19581123日在大溪当面对少帅表示西安事变造成国家太大损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蒋家是以宋美龄和蒋经国扮红脸、蒋介石扮白脸的方式对待张学良。

 

                        军事特赦  私刑难逃

 

    张学良在南京被判10年徒刑,蒋介石向国府请求特赦,193714日国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结果,蒋介石以“私刑”管束少帅50年。在国民党军事史上,张学良和孙立人成为蒋家家法下长期失去自由的两位高级将领。

    1937年元旦,张学良在日记上用钢笔写下“提要”:“读旧约创世纪一篇,余身体不甚自由,但余精神十分自由,并甚畅快,知人静思真自得力。”

    在当天日记上,少帅感慨地写道:“呀!二十六年的元旦了!不只失地未复,而国权日衰,就是我今日之处境,丰感交集!但我是中国人,我是个丈夫,悲愤是无用的!只有不顾一切,不怕一切,冲出一条血路,打倒我们的仇敌日本帝国主义,然后中国才有复兴的机会。昨夜梦中过新年,同乡二人来访,述及亡国衰家之苦,大家相对哭泣,恐非东北人不知个中滋味。因梦中涕泣,被看守我的人,将我叫醒,我心中十分惨然。”

    12日日记:“余鲁莽孟浪,国难家仇,不知何日可雪?天下无难事,只怕不诚求。余深信余有见我故土之日。子文来一函慰我。”

    15日日记:“对于圣经,读之不感兴趣。”60年代初,在宋美龄劝说下,少帅夫妇开始研读圣经。日后,少帅变成虔诚基督徒。

    16日日记:“早要报纸看,不允。”

    1937113日,张学良从南京移至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雪窦山软禁,在此地待了十个多月。

 

 

                       多言任性  积习难改

 

    212日,少帅在日记上用大字写道:“多言、快口、任性三事不能改,余须远离繁世,何日能改,何日才可出世。”终少帅一生,他显然未能改掉“多言、快口、任性”的习性,在软禁时期少帅就因这三个毛病而屡遭警卫特务打小报告。

    1937214日日记:“凤姐来,怨我鲁莽,余言余知罪矣,请勿再言,增我杂感,余愿不听已过之事。”

    315日日记:“至雪窦寺散步,见愚妇愚夫,十分可怜,辛苦所得,供给不生产的和尚们。”

    1946112日,张学良和代替于凤至陪伴少帅的赵四小姐,由一架坐满警卫的专机送到台湾,在草山住了一夜,第二天即开往竹县竹东镇井上温泉。少帅和赵四小姐就在深山里的井上温泉日本人兴建的房舍中,一住11年。

    19571024日,又搬至高雄西石子湾石觉的房子。少帅行动完全受三四十人组成的警卫队直接控制,警卫队听命于“总统”官邸和情报局,警卫队长为刘乙光。

    19561115日,刘乙光到少帅书房来说,蒋介石于13日单独召见他,要他面告张学良两件事:一、不准收听中共广播;二、不许和警卫人员接近。少帅听了,吓坏了,他在日记上写下:“余在心中反复思维,深自内省,当痛下一番功夫,方不愧对斯人也。”第二天,少帅又和刘乙光谈老蒋的警告,少帅说他要“死里求生,改头换面,作一番复活功夫!”

 

                      出山遭拒  至为难过

 

    1956年,蒋介石准备写一本《苏俄在中国》,组织了一个写作小组,由陶希圣总其成。1120日,刘乙光见少帅说,他前天连夜赶到台北,后被“总统”召见,叫他告诉少帅写一篇西安事变与共产党勾结经过。

    少帅在日记上说:“(蒋)再三嘱咐要真实写来,并说此为历史上一重大事件。言后又再告刘嘱余要安静。余听闻之下,百感交集,十分激动,决心不计个人利益,说述前因后果,但二十年矣,已数年从不再忆这个问题,真不知由何下笔......兴奋过度,前思后想,反复追思,一夜未能好睡。”

    到了123日,少帅大致写好,刘乙光又说“总统”希望少帅写至离陕为止,少帅对刘说:“关于那时之事,总统知之甚详矣,余实不忍再回忆录写。如总统指示,余当详为,述写单一章。”126日,缮写完毕托刘乙光带至台北;1211日,老刘告诉少帅,蒋经国把稿子留下,并说蒋经国“嘱余将西安事变一段续上,余真不知如何下笔:不能不写真实,又不能不为长者讳,夜中未得好睡,再四思量,已得写法,真而讳可也。”后来少帅将呈给蒋介石的西安事变专函,改为《西安事变反省录》,蒋嘱少帅亲笔抄写。

    1957629日,蒋经国托刘乙光带一本《苏俄在中国》给少帅,并要少帅写一篇读后感。张学良所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的部分内容,被纳入《苏俄在中国》里面。19647月台北刚创刊的《希望》杂志,刊登《西安事变反省录》摘要,题目改成《西安事变忏悔录》,张学良很是生气。少帅又奉蒋介石之命,写了一篇《杂忆随感漫录》。

    19561224日,蒋介石叫刘乙光带一本《解决共产主义思想与方法》给少帅,老刘说这是“总统”亲手写给他的,少帅说:“我接受之下,不觉泪下。”蒋介石又叫刘传两句话给少帅:一、共产党必败,二、张学良对反共抗俄会有贡献。

    被拘二十年的少帅,很想离开牢笼,到外面活动,他叫刘乙光请示蒋介石可否让他去受训,蒋介石先说好,再说需要布置一下,最后则予否定。蒋介石的理由是:“因恐外间之人有些不谅解,贸然从事,万一引起误会或引起风潮,或有人对我(指少帅)侮辱,反而坏事。”总之,蒋介石不愿张学良抛头露面,他希望少帅生活在一个人家看不到他,他也看不到人家的地方。蒋总以“外面有很多人对你不谅解”为由,拒绝少帅出山,少帅说他“听闻之下,深为难过”。

 

                      日记为文  戒慎恐惧

 

    张学良根本不知道蒋介石完全没有让他重获自由的意愿,但他知道他的一言一行都受监视,少帅是聪明人,他连日记上提到“总统”这两字或“老先生”这三个字,前面都空一格,以示敬意,在日记上行文用字亦小心翼翼,生怕出事。

    张学良被幽禁50年后,从满头青丝变成秃老头,一辈子就葬送在蒋介石为他画定的圈圈里,难怪他要在口述历史中痛批蒋介石。

    1959725日,宋美龄召见张学良,他在日记上说:“临行她说我的问题,时间还要久哪,我须要有忍耐,我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愿我多作祷告。”结果,张学良在90年代才开始另一个生命的春天。

 

 

             四、哥大公布珍藏  掀起“少帅学”热

 

                       窥见心情的一扇窗

 

    少帅写日记时是“阶下囚”,做口述历史时是自由身,写日记写到“总统”要空一格,口述历史则痛贬蒋介石。研究少帅生平的人,增添了珍贵的两极对立材料,“少帅学”势更加热闹。

    张学良并不是一个勤于写日记的人,他捐给哥伦比亚大学的日记本,从1937年开始到1990年。有时数日一记,有时数周或数月未写,有时用钢笔、毛笔或铅笔,晚年多用圆珠笔。早期比较用心写,也比较真实,到后来看管他的警卫监视太严,蒋介石又把他当成天字第一号政治犯,少帅精神压力甚大,日记就写得像是“标准本日记”。

    蒋经国曾送少帅一本1957年台湾中央印刷厂特别为蒋介石印制的日记本,但少帅并未使用。

    蒋介石把少帅关成了举世闻名的英雄和传奇人物,哥大自65日正式对外开放张学良文件和口述历史之后,使用者连日络绎不绝,有学界人士,有媒体记者,也有一般民众。

 

                       身陷牢笼乐观以待

 

    张学良是个乐观、不屈的人,从他的日记里可看出他虽身陷牢笼,甚少露出沮丧、恨世之情,对生命充满希望这也许是他能享高寿的原因。

    1937123日日记:“拟定起居表8点起,运动10分钟,如厕、洗面等至9点。9点早餐,读书一两小时,习字半小时。12点半至1点午餐,走一走约15分钟。1点半至2点半午睡,一两小时。4点读书1小时。10点至11点睡。”

    张学良年轻时好玩,跳舞、抽鸦片,是个花花公子。被软禁后,开始大量看书,以经、史子集为主,旁及政治、哲学、文学、军事等。1957218日,少帅拿了一笔钱托情报局长到香港买书。少帅是很大方的人,情报局长帮他忙,他送了大礼(洋酒、火腿、茶叶和派克61型)。蒋介石御医熊丸帮他看小病,也送一支派克61型。少帅知道这批人必须好好打点,否则日子难过。

    少帅很喜欢读《明儒学案》,曾盛传他是明史专家。少帅最喜欢的也许是照相,每次有机会出游(都有警卫在旁),少帅和赵四小姐就拼命照相。

 

                         回赠送礼加上谢函

 

    从少帅的日记中,也可以看到国民党官场送礼风气的盛行,少帅每次都会把礼物内容记下来,宋美龄送礼最多,过年过节必送,平时也送,礼品包括皮鞋、烟、酒、水果、茶叶、火腿、肉松、衣物、桌灯、糖果、咖啡和月饼等,少帅都回赠,加上谢函。

    少帅的东北老乡、曾任考试院长的莫德惠,很尊敬少帅,常送重礼。其他官员送礼少帅都会记下“某某人送礼,回绝”。1958年圣诞节,蒋经国送卡片、酒、香水给少帅,少帅则回赠蜀刻明版《三国志》和一套女睡衣给蒋方良。1959年过春节,少帅送四盆洋兰给蒋经国,小蒋回送年糕、火腿。1959615日,蒋经国送一部轿车给少帅,算是大礼。

 

                          对小蒋颇为恭维

 

    蒋经国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对少帅“有兴趣”,因少帅一直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禁脔”,小蒋甚少介入少帅事务。但因少帅是由士林官邸和情报局负责监管,而小蒋是情报头子,又是接班人,故很自然地慢慢管起少帅之事,与少帅关系不错,因小蒋对少帅很客气,少帅心理上觉得很舒服,在口述历史中对小蒋颇为恭维。尽管如此,少帅和赵四小姐当然知道小蒋的厉害,赵四小姐在口述历史中说,什么人要去看少帅,都需经过小蒋的过滤,只有张群、张大千和王新衡等极少数人例外。少帅在高雄西子湾时,一些国军高级将领曾获准去看少帅,如王叔铭、彭孟缉、刘安祺等。

 

 

                五、张学良与蒋经国“交谊深厚”

 

    哥大公布的张学良生前文件显示,少帅与蒋经国交谊深厚,“情同手足”,且有“同窗之谊”。少帅夫妇与蒋经国夫人蒋方良、长子孝文、长媳徐乃锦也时有往来,这与少帅与蒋介石间的愤怨,形成有趣反差。

    19371月,张学良被押往奉化。当时蒋经国从苏联返国,领父命在奉化“念书”。少帅说,他与经国在奉化成了“同窗”,都应蒋介石之命“读书学习”。这是少帅与蒋经国友谊之始。

    少帅于1946年被送往台湾,蒋经国也渐在台湾掌权,先掌控情治,与监管少帅直接相关,两人进一步建立关系。

    少帅继承父亲张作霖在东北的产业,为数颇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虽软禁少帅,但未扣置他的财产。张学良生前对友人说,少帅元配于凤至40年代赴美治乳癌,此后即住洛杉矶。少帅美国友人、也是总管家艾尔德代为在美经营产业,股票和房地产都获利丰厚。于凤至1990年在洛杉矶过世前,曾写信给少帅,有意将财产转给少帅,但少帅没接受。据说,她留下遗产逾1000万美元。

    少帅财产未被没收,可由元配于凤至在美国继续经营,而少帅的几名子女,早年都被送到美国,这显示蒋介石虽软禁少帅,不给他自由,但对其家人仍网开一面,特别通融。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继位,给少帅更大自由。80年代,少帅向蒋经国报备后,赵一荻即可赴美探视在加州的子女。

    少帅生前说,他与蒋经国无所不谈,“胡扯一通”,蒋经国打个电话就到少帅家一起吃饭、聊天。因无政治利害冲突,蒋经国与少帅能诚心相待。

    90年代初,少帅赴夏威夷定居前,曾托人在台北拍卖字画,得款数百万美元。但少帅特别留下宋美龄、蒋经国及张大千送给他的画,现均由哥大保存。

    少帅于1957年致函蒋经国:“经国秘书长仁兄阁下,前承惠大著,捧读之下,慈孝忠爱,溢于纸上,羡兄有文,亦庆领袖有子,‘生子当如孙仲谋’,史话不能专美于前矣,大著置之案头,以为座右铭……兹又承惠赐珍果,自大陆来台已多年未尝此味……深希瞻奉领教,暑热望为国珍卫……张学良顿再拜  614日”

    “经国秘书长仁兄惠鉴:贱眼疾承关怀选聘医诸多分神令人感愧,尚无缘致谢,适又承节赐……张学良再拜  927日”

    “经国院长仁兄赐鉴:良之老友伊雅格先生上周在美病逝,一荻于日内去美。院长有无指示或嘱办之事。愿上帝祝福院长、方良夫人。(未具名)519日”

    除书信外,少帅日记也载有两人相互馈赠之事。除日常生活用品相赠之外,1959615日,蒋经国送一部轿车大礼给少帅。

 

    (注:《孤岛落日》最新电子版本约有94万字,有图片300多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