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王先金 编著
第四章 张学良将军幽居台湾 (11)
张学良口述历史正式公开
一、少帅痛贬蒋介石
2002年6月5日正式公开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在他的口述历史中,宣泄了他积压50余年的愤懑、怒气与怨气,痛贬蒋介石的人格与事业。称蒋介石在近代史上的作用只有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对抗日、对台湾都没有贡献,晚年的思想像袁世凯,想做皇帝,但魄力不及袁。
张学良在1991年7月26日开始的一系列访谈中,一扫过去对蒋介石含蓄批评、谨慎恭维的作法,对蒋介石猛烈开炮,而且炮火猛烈。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张学良写了一副“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挽幛悼蒋,称蒋是“白粉知己”,但在4800页的口述历史中,对蒋几乎没有一句好话。
张学良说:“我的判断,蒋先生讨厌我极了。所以后来蒋先生不能让我自由的原因,我是主张抗日,假如我要是获得了自由,那抗日的功劳都是我的。换句话说,我是他的一个大敌手,政治上的大敌手,他把旁人枪毙,把陈仪枪毙了。”
访问者问道:“我们在哥大图书馆看见很多书,是说蒋先生对台湾的贡献。”
张学良说:“那大概都是国民党写出来的,要说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我承认。蒋先生有什么贡献?”
访者:“那你说蒋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张:“那是北伐、黄埔军校,没有旁的。”
访者:“抗日胜利?”
张:“也就是那样说,蒋先生不愿意放我出来。”
访者:“为什么?”
张:“我主张抗日的。在蒋先生心里,他的第一敌人是共产党,而我的第一敌人是日本。”
访者:“您说他那时不抗日,是不是希望妥协?”
张:“不是那样讲。能保持他的政权,他什么都……。第一个问题不是抗日不抗日的问题,明白吗?所以他的最大敌人是共产党,只有共产党能把他弄倒。”
抗日与反共,蒋为保政权,反共摆在第一。
张学良说,澳大利亚的政治顾问端纳说蒋介石是个骡子,很难跟他讲,很难说服。少帅又说:“蒋先生这个人,我批评他,他要是有机会,他真会当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顽固,旧的思想,不是当代的思想。蒋经国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说,到台湾以后,要不是蒋经国,蒋介石就没有了,现在也是没有了。蒋介石没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我本来很尊重蒋先生但后来不尊重,因蒋先生完全是自我主义。唯我的利益独尊主义。”
在西安事变谈判释蒋期间,蒋较器重宋子文,但张学良说:“那是另一回事,利用他。蒋先生这个人就是这样,用你的时候就......。宋子文的情况也跟我一样,蒋先生用我的时候,他就拼命地……。说不要你,就不要,蒋先生这人就……。蒋介石是个投机取巧的买办,好吹什么‘几年准备反攻,几年成功’,这样只会失信于民。”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都不认为蒋介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张学良很不客气地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发表的《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都是假的”。过去盛传少帅看了蒋介石西安日记,而大受感动,“始知委员长人格如此伟大”,事实上是蒋嘱陈布雷于1937年2月在杭州新新旅馆闭室杜撰,八易其稿。少帅批评蒋介石唯我独尊,一定失败。他说:“蒋先生什么都没有,蒋经国还留下点东西,蒋先生留下什么?没有。蒋先生后来的思想很像袁世凯,可是没有袁世凯那么大的魄力。”
蒋经国对台湾有贡献
除了蒋介石,不少人被少帅点名,他说蒋纬国是个“小丑”,他是日本人生的,他的妈妈是个下女,他是谁的儿子他不知道,是个下女生的,他自己也不在乎。所以我说这个人二百伍,这个人脑筋不太好,不是挺清楚的……他的野心也很大,他有一回要竞选副总统的……。张学良对宋美龄并无微词但与少帅一起接受访谈的赵一荻说,到台湾不久,宋美龄介绍董显光教张氏夫妇研习英文圣经,赵一荻说,董显光是他们派来考察少帅思想的。张学良说,孙夫人宋庆龄曾责怪他“为什么还不反蒋”!他说宋庆龄是彻头彻尾地亲共。少帅又透露,1936年12月25日释放蒋介石这个日子,是宋美龄、宋子文挑的,以作为圣诞礼物。
少帅说他很不喜欢孔夫人宋蔼龄。他说宋蔼龄是“坏蛋”,对他态度不好。她说:“这小家伙(指少帅)捣乱得很,你要不整他一下,他是捣乱,你们不能放松他,应该惩罚他。”少帅透露,张家和孔家差点变成亲家,他说:“原来我们想做亲,他要我的儿子娶他的孔大小姐(孔令仪),要娶的话,你要保证不娶姨太太。我说我也不能反对,也不能赞成,最好让他们两个在一起相处。”少帅说他看不起孔令侃,也看不起孔祥熙,他说宋子文和孔祥熙不和,他和宋子文是好朋友。西安事变时,宋子文曾拍胸脯说姓宋的不说瞎话,一定保证少帅自由,结果宋子文陪少帅到军事委员会受审时,有人骂宋子文:“你姓宋的人永不说谎,怎么到了现在这地步。”宋子文哑口无言,少帅则说他听了“很难过”,但谅解他。少帅说宋子文并没有“担保”他的自由,他说:“宋子文怎么能担保,他怎么敢担保呢?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外头说话连一点影都没有!”少帅又说,他把蒋介石送回南京后,有人主张枪毙他,宋子文对蒋介石说“如你把少帅枪毙,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来”。但少帅并未进一步说明宋子文要抖落什么事。
中国近现代军政人物中最被少帅看扁的是何应钦。王新衡曾对少帅说,蒋介石不用人才,只用奴才。少帅说何应钦就是一个奴才。他说,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方面知道南京有些人有野心,想借机除掉蒋介石。少帅说他知道何应钦有很大的野心,但不怕他,是怕蒋的学生,一旦西安方面和中央军打起来,西安方面因兵少弹药少,绝对打不过中央军。少帅说,有一次蒋先生对何应钦说:“你把军服脱下来,你走。”何应钦不敢走,少帅说:“若蒋先生这样骂我,我真会把军衣脱下来就走。所以我看不起何应钦。”张学良称,何应钦从来就没被重视过,也没有实权,没带过兵,如果他是何应钦,早就不做了,跟着李宗仁叛变,奴才一个。张学良说,西安事变如杀死蒋介石,则中国必大乱,结果到何应钦这种人手里会更坏。
周恩来善言又会处事,好厉害!
张学良批评同属东北人的齐世英,他说:“这个人反对我很厉害,他是国民党,他是CC。这个人很不守规矩,从小野心就大,东北的党务就在他手里,他专门在东北跟我捣乱。……这个人是个很有能力的人……病重时我去看过他。”
甚少人受到张学良的欣赏,在这少数人中,周恩来属第一名。少帅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西安,蒋本不愿见周,后来见了,只见一次,周看到蒋即叫:“校长”,周在黄埔军校做过政治部主任。少帅说,后来在西安主事的都是共产党、周恩来。“周恩来的人好厉害,他们都控制住了,连我的部下、杨虎城的部下都听他的,他说出的话很有理。这个人好厉害,不但会讲,也能处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个人。”另一个共产党员李克农,也是少帅欣赏的人。在1936年1月,少帅曾和负责中共情报的李克农在洛川秘密会面。少帅说,李克农这个人好厉害,很会说话,对东北军影响很大,王以哲(东北军将领)受其影响很大。80年代初,叶剑英公开证实王以哲是中共党员。
二、张学良与宋美龄的深厚情谊
宋美龄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数十年一直对少帅备极保护、关怀,两人往来信函反映深厚情谊。张学良生前说,他因为蒋夫人而保命。
相对的,少帅与蒋介石之间的信函,多半严肃,二人都作“表面功夫”,不像少帅与宋美龄间的诚挚。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同谋杨虎城,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全家遭杀害,张学良却躲过一劫,宋美龄力保少帅安全,少帅随后度过余生。
少帅生前留下500封以上信函,其中以与宋美龄的通信最多,有100封以上。
信中显示,宋美龄与结金兰的少帅元配于凤至也有深厚情谊,称她为“凤姐姐”,有一次宋美龄访美国加州特与“凤姐姐”见了三次面,写信给少帅记述加州行时,还夸“凤姐姐”家布置得好,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例如1947年10月5日少帅写给宋美龄的信中写道:
“夫人钧鉴:
9月19日手示敬悉,附所赐果物等及凤至来的药品统领到,夫人对良护念周至,使良感谢无极,展读手示再三,并阅剪报一则,闻道家乡事,心中情况难以笔述。夫人,大概你晓得海城是良的原籍,良祖父及上代的坟墓皆在该地,真不知今日是何景况,兹借东坡两句诗,可以代表良现下的心境,“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夫人,请您不要这么挂念,良这里吃穿用度倒还算得周备,假如良有所需,当再烦钧听,请释念,谨祝康健并请叱名代叩介公钧安。10月5日灯下。”
1950年4月,宋美龄想去看望少帅,少帅因路途困顿,请宋美龄不要来,他于4月16日写道:“由新竹到井上温泉汽车往返约5到6个钟头,公路之坏,使夫人难以想像,竹东到井上一段,因石头露出地面,轿车不堪通行,只有吉普车或卡车方可行驶,并且险处甚多,颠簸万分,而良之寓处,对夫人供用,更有种种不便,切请夫人不可前来,何时何地,请夫人随时吩咐,良立可前往。”
宋美龄于1952年3月30日致张学良信(原为英文)如下:
“汉卿:得照片与手卷极美,多谢!早当致意,唯两周来苦于支气管炎,不便作书,目前始渐愈。
《生活》杂志拟刊一文,附余画作照片,出刊后当寄奉一本。余习石涛、沈石田甚勤,以余师谓余笔法风格近此两家之故,然台岛难得真迹亲炙,尽力而已。”
1957年7月致张学良的信函如下:“汉卿:闻汉卿眼疾,寄美国台灯一盏,此灯不拘位置角度,极为方便,余在美用之,甚感满意,另奉上旧金山Blums糖果店名产此许。
另附汉卿家书数扎,汉卿阅后可将回信托信使带回,以便转达。”
张学良与宋美龄还有过一段恋情呢!
有人说:张学良没有输给了蒋介石,而是输给了宋美龄。
宋美龄说:我们对不起汉卿
张学良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
蒋介石说:吾妻爱国明义,应知今日一切须以国家为重。
宋美龄说:你对那个小家伙(指张学良),你要对他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走开台湾,我把你的事情都给你公了’。
张学良还说:只要夫人活着,我就要把秘密守住。
这是一个什么秘密?
年轻时候的张学良:
1925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后,首次进入上海。纨绔子弟遭遇花花世界,自有一番风流。当他第一次和宋美龄见面时,宋当时未婚,在上海也是知名闺秀,才貌双馨的美女。两个人当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少帅一见面,立刻为她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为“美若天仙”,宋美龄也为张学良的风度倾倒,称他为“莱茵河畔的骑士”,此后两人频频约会,宋美龄带着这位关外年轻的“胡帅”出入于上海的社交界,而从少年起就在青年基督教会接受过洋派熏陶的张学良也礼仪得体,风度翩翩,跳舞、游泳、高尔夫球,无不老道精通。两人一时成为十里洋场的最耀眼的明星。他们非常愉快。少帅晚年回忆这段往事,不忌讳赵一狄女士在场,情不自禁地脱口对采访他的美籍学者王书君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这些蒋介石都不知道)。”那时蒋介石也几乎同时也在追求宋美龄,不过蒋介石当时只是个上校,当然也是一颗冉冉飙升的政治明星。
有记载的是,张学良在上海渡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令人揣测的是,这段时光带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愫。在国势动荡、兵荒马乱的岁月,爱情可能更青睐平民,对于名流世家可能就像天边的彩虹可望不可及且转瞬即逝,因为婚姻的背后维系的是利益甚至是江山。然而,毕竟,上海是浪漫的,上海是冒险的,一段情缘的奠定,也许如昙花一现,但也许会铭刻一生。
当张学良把惊魂未定的蒋介石安置到西安城的一间公馆后,蒋介石的第一句话就是:汉卿,在华清池的五间厅里,还遗落一个文件包,那是我随时随地带着的,是机密,万不可落入他人之手呀!张学良感到蒋介石的眼神真诚而复杂,里面有难以言表的内容。张学良立即赶到那里,幸好包还在,张学良觉得有必要打开看看——结果,他震惊了。里面除了秘密的军事调防计划,还有张学良几年来,一直给宋美龄写的书信。当然,这些信完好无损,显然没有被打开过。良久,张学良平静地合上包,平静地交给了蒋介石……
后来,在西安事变风波过去以后,蒋介石独自去了上了一趟钟山,他焚烧了一批信件,当灰烬随晨风飞散时,他立起身,眺望着不远处的美龄宫,轻轻叹了一口气……
再后来,1945年在陪都重庆,宋美龄用笔名写的一部3万来字的爱情小说——《往事如烟》,字里行间好像在追述一段远逝的爱情,又像不是……
张学良晚年,曾对史学家唐德刚说:“我没死,完全是蒋夫人保的。依蒋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我枪毙的。这情况我原先不知道,但我后来看到一个东西,这是美国的一个名叫约翰的公使写的文章,有朋友抄下来,拿给我看。上面说,宋子文警告蒋介石,对蒋先生说,你要是对那个小家伙有不利的地方,——当年,他们都喜欢称我为小伙子,宋子文说,那我就把你的内幕都公诸于世。他这句话很厉害。我认为蒋夫人是我的知己,她称我为绅士,她对蒋先生说,西安事变,他不要钱,也不要地盘,要的是牺牲。你要杀他,那我就走开!是蒋夫人保护了我,我很感激她。”
在张学良的眼里,宋美龄“绝顶聪明”,是“近代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来”的人物。同样,在宋美龄看来,或许当时也难以找到第二个与她关系如此密切和被欣赏程度可以与张学良相比的人了。因此,张学良到台湾之后,在反省西安事变时曾感慨道:“如果蒋夫人那时在西安,也就不一定会发生兵变了。”
在蒋介石撤离大陆之前,宋美龄不只是保了张学良的命,而且,在到台湾之后,她对张学良在生活方面的关爱也可谓无微不至,平时书信往来不断,逢年过节,则更是有厚礼相赠。尽管如此,宋美龄依然放心不下,还常想亲自去井上温泉看望张学良。
张学良、宋美龄到台湾后的第一次约见,张学良在4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
“昨一夜未睡好,早五点半出发,十一点抵大溪蒋家别庄,小休约一小时,蒋夫人到来,谈了一些家常,然后在寓午餐。饭后,夫人问我对她有什么话说吗?我答国家已到了这样天地,还有什么可说哪,我是无有可以帮助的了。只有二件事求一求夫人。1、在私情上想望一望蒋先生。2、请代家中索几个钱用,她答应可给家中写信由她转。又谈了谈国事外交等。”
在5月1日中的日记中,张学良写道:
“给凤至和孩子们games写信,上蒋夫人一函,将信附去托转,并谢昨日事。”
7月23日张学良就收到了由宋美龄转来的于凤至和孩子们的信、照片及照相机等。8月23日,刘乙光又“交来games由美来函附美金支票三千元”。从此,宋美龄就成了他和在美国家人的信使和钱物的中转者。
1951年2月,旧历春节前夕,张学良又收到宋美龄派人从台北专程送来的年货。在当时台湾货物奇缺的情况下,宋美龄竟把较难买到的食品肉类运到清泉的深山之中,实在让张学良感动。他想起上月12日宋美龄在来信说到她要学绘画,就决定把自己从大陆辗转到台湾的珍藏品,挑选几样托送年货的侍卫们带回台北,作为给宋美龄的回赠。其中有一幅苏轼手卷《少年游》,是他早年在东北不惜重金从北洋某大臣手里买到的,多年迁徒始终珍藏在身边。
宋美龄收到张学良送来的贺年礼,万分惊喜。尤其对书法家苏轼的真迹,更是爱不释手。
宋美龄是一位重感情、讲信义的女性。早在1947年,宋美龄已趁访美之便,到加州去看望过张学良的家人了。回国后,她就派人把于凤至给张学良带来的药品和食品,送到了张学良的幽禁处。宋美龄在9月19日写给张学良的信中,除介绍她先后三次在美国和于凤至见面的情况外,还赞扬于凤至说:“凤姐姐在加州的家布置得得体而气派,不但那所房子让我见了会想起你们从前在北平时的顺承王府格局,而且让我惊奇的是,她用炒股赚得的收入,还在昂贵的美国高级居住区买了一幢带花园的房产……”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与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后,与赵一荻在台北正式结婚。张学良总说:“我们俩结婚,可以说一半是蒋夫人出的力。”
张学良和宋美龄晚年都到美国定居。他们依旧年年互赠圣诞礼物,把近乎神圣的友情维系到了百年之后。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檀香山病逝,23日举行葬礼。宋美龄特委派台湾妇联总会秘书长辜严倬女士前往致悼,她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送张汉卿先生远行。蒋宋美龄敬挽。”
(注:《孤岛落日》最新电子版本约有94万字,有图片300多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