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的费用(单向)包含了佣金,印花税,过户费(沪A),后两者都是固定的。佣金实行最高上限向下浮动制度,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包括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不得高于证券交易金额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理论上交易佣金的范围在0.2‰-3.0‰之间。显然,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证券佣金应该包括规费(证监会监管费和交易所费用)一般意义上的规费大约在0.2‰。
当前,绝大部分券商为了竞争需要,报价口径往往采用净费率,也就是不包括规费。为了让广大投资者更加清楚了解佣金费率,理财帮(股票转户)对于费率的报价口径统一为“X+2”。0.8‰的标准费率,统一报价口径为“6+2”。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海市区证券交易佣金的变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最早的证券交易佣金比例是由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定。对于股票交易,两证券交易所均采用3.5‰的固定佣金比例。
2000年度部分证券公司开始“佣金打折”。由于佣金打折行为明显违反了沪、深交易所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因此券商的打折范围仅限于重点客户,比较隐蔽。
2002年4月4日,中国证监会、国家计委和国税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其中规定,从5月1日起,A股、B股、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佣金实行最高上限向下浮动制度,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包括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不得高于证券交易金额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等。此政策沿用至今,理论上交易佣金的范围在0.2‰-3.0‰之间。
2001年至2005年,市场持续低迷,券商竞争愈演愈烈,同时网上交易的普及也降低了券商成本,佣金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券商价格战在“银证通”时代达到了顶峰,当时出现过净费率0.5‰,甚至是598元包年。也是从那时起出现了“净佣金”的概念,有些券商开始将规费和交易费单列,当时的实际费率要比券商的宣传多出0.2‰。当今证券公司中的新贵,如国信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都是当初银证通时代的活跃公司。然而大部分券商,当时并未跟进价格战,因而市场整体佣金水平,仍然保持在1.2‰以上。
2006年上海证券业协会,规定上海地区网上交易佣金下限为1.6‰,同年叫停银证通。各券商迅速跟进,自动上调佣金,当初挑起价格战跑马圈地的券商,利润迅速成倍增长。
此后,由于市场火爆,许多新入市的投资者从不过问佣金,因此都是1.6‰的标准费率。有些券商偷偷提高了标准费率,许多新开户费率高达2.5‰甚至3‰。也有个别券商,私自调高了老客户的佣金费率,发了一笔不义之财。总之,2006-2007年间,上海地区的佣金费率水平迅速提升至2.0‰以上。
2008年开始,市场急转直下,券商对于存量客户的竞争更趋白热化,由于当初挑起价格战的“银证通”新贵券商的示范效应,中小券商再度挑起价格战。然而其他券商由于前车之鉴,迅速跟进价格战,发起者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而行业整体佣金水平下降速度惊人,目前已经在1.0‰以下了。稍有资产的客户,0.6-0.8‰的比比皆是。券商再度用起了净佣金的概念,报价方式也迅速“灵活”起来。现在绝大部分券商所报出的费率都是净佣金。也是我们所说的“6+2”当中的前半部分。
不难看出,当前的券商佣金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而价格战难以帮助券商快速增加市场份额。因此,随着行情的好转,可能会逐步回升。作为投资者,在关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证券账户,选择信誉良好的券商和证券经纪人,防止在不经意间,佣金支出又被偷偷上调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佣金问题。我们理财帮(股票转户)不提倡“越低越好”,而是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证券公司,并且寻求一个“尽可能低”的合理水平。例如:经常做短线的投资者,应该在保证交易通道安全通畅的前提下,更注重低佣金带来的实惠。而对于交易并不太频繁的投资者,则更应关注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以及服务水平,佣金方面,差不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