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影响了民众的安居,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中央分别从利率、房贷及保障房等多方面入手,制定出台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房市调控新政实施已愈百日,其效果令人堪忧:据统计,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10.3%,20个主要城市成交环比价升量跌。可以说,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失灵。房地产调控政策失灵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失灵在于调控路径出现了问题。
中央对房市的调控政策,采取的是市场化的手段,这种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调控过程中并不一定会起作用。原因在于:一、中国的房地产并非完全的市场化,中国的房地产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可以说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依靠市场化手段很难解决有地方政府参与的房市问题。目前,地方政府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迫使地方政府不愿看到房市冷清、房价下跌,地方政府有手段支持房价坚挺。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高价拍卖土地的方式抬高地价(再以投资返利的方式回馈开发商,不让开发商吃亏),当地价高于周边房价时,想房价不涨都难。二、开发商与银行已成为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利率与房贷已很难控制开发商的融资。首先,过火的2009年房市,使得开发商积蓄了大量的资金头寸,使其可以顽强地对抗一段时间的房市调控政策;其次,房地产紧缩政策没有遏制住开发商的融资冲动,也没有限制住银行的放贷行为。要知道,房地产可是银行的优质放贷资源,银行能轻易放弃吗?再说,如果房地产真的倒了,银行能独善其身吗? 1-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7539亿元,增长29.3%就是明证。三、从理论上讲,加大保障房的市场准入,确实能平抑房价。但是地方政府对推进保障房项目积极性不高,而且,保障房建设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的超标、放发对象的错乱,令人对保障房失去了信心,保障房最终能保障谁?群众心里没有底。
当群众看到房市调控而房价不跌时,不急着“入市”才怪呢?
要想房市调控显奇效,还需在调控路径上多想办法。笔者认为,管理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多动动脑筋。
一、变地方政府房地产经济为高科技经济。
只有帮助地方政府转变对房地产经济的依赖,才能彻底斩断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只有斩断了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房地产调控政策才能在地方上得到贯彻执行。
地方要想摆脱对房地产经济的依赖,必须走高科技经济发展之路。走高科技经济之路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中央要加大对地方发展高科技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
摆脱房地产经济、走高科技经济发展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完成转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对调控房市无益怎么办?国家可以在这段时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地方政府平稳完成过渡转型。
二、组建公益性的国家级房地产开发公司。
目前,中国的房市并非完全竞争下的市场,商品房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开发商手里,民众要购房,只能任开发商宰割。要想改善安居这个大民生问题,国家可以组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哪里房价过高,就介入哪里,在高房价附近批量盖楼,低价出售,以平抑房价。公益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小房地产公司,如此平抑房价速度更快。
公益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其开发费用、人员工资由国家承担,该公司开发的楼盘可以定个固定盈利率,例如5%,其售价就是其投资额乘以(1+盈利率)。
三、从快推进保障房建设。
要想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需要改变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改考核GDP单一指标为考核GDP、民生、环保等综合性指标;要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杜绝保障房超标现象的发生;要建立保障房建设与出售的公示与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保障房对群众的安居起到保障作用,杜绝保障房流入“肥田”。
房地产调控失灵的症结何在?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