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市房市看起来都不咋的,估计又会有一些4S店做不下去要倒闭或者改头换面。关于4S运营成本的话题公开讨论的多,但都是臆测,这里我把最近听到运营成本算个细账。我想说的核心问题是:4S店运营的主要成本就是地租,是万恶的房地产在推高4S店的运营费用。除非汽车大卖场能建在空中楼阁里,否则它的销售成本也不会低太多,现有的大卖场多数都是靠4S店寄卖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成本,但这是以4S业态存在为前提的,当4S店不存在的时候,大卖场同样需要支付高额的地租和承担高额的流动资金运营成本问题,考虑到它还无法从售后上得到补偿,它能否赚钱并不是想当然的。
首先算算地租这个细账。我拿熟悉的北京某汽车城为例。对北京这样的汽车市场来说,位于市区的汽车城有不少汽车品牌,原本那个汽车城的地主也做汽车大卖场,他的初衷是希望周边的4S店把车放他那展销,然后坐等收租金。但他的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显然没能玩转,最终东方基业的汽车大卖场模式黄了。当然,这个反面例子并不是说汽车大卖场模式一定没戏,同样的北亚市场据说活得还不错。这个例子只是说,按照房地产的暴利模式做汽车是没戏的。
现在该汽车大卖场原址变成了大型超市,这种大卖场加汽车专卖店的模式显然是靠谱的,一个集客,一个做高端销售。但很难说家乐福是否就比开汽车4S店收租金更赚钱。比如该汽车城最近有低端品牌的4S店运营不善倒闭了,按照我了解的情况,原本那里一个4S店一年的租金是200万,对于很多销售还不错的经销商来说,一个月销售100辆车是必须的,如果按照每月100辆车,一年就是1200辆,平均每辆车需要负担的地租是1700元左右。但这200万是几年前的价格,这几年东方基业每年租金都上涨,那家倒闭的店在原址上正在建的斯柯达店年地租估计要达到260万,这意味着如果每个月销售100辆斯柯达,每辆车负担的地租成本就是2000多元。这还没考虑水电、人工、税收等必须开支。一个月销售100辆车并不是个小数,对低端车来说100辆容易,但对中高端车来说,实际上一天能成交一辆车也是常事。这家倒闭的天津一汽在倒闭前其实每天就差不多卖出1辆车,想想看,如果每天只能卖出1辆车,其单车需要负担的地租成本就是差不多7000元,当然有人会说店里还会通过维修保养赚钱,但对中低档车来说,这种钱基本别指望。所以,如果一辆车销售价格的10%都被用来付地租了,你要想通过销售赚钱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销量,摊薄地租,否则铁定亏损。所以,那些真正能赚钱的经销商多数都是拥有土地的地主,他们不仅能从汽车上赚钱,更能通过土地升值上赚钱,反而是给地主交地租的经销商最惨,不仅要承担地租上涨的风险,同时还要承担车市波动的市场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可以选择,做房地产显然比做汽车更有前途。
说完了地租成本,我们简单算算人工成本。前段时间有人热议宝马燕宝的劳资危机,有人认为这与本田、丰田零部件工厂劳资危机的流通领域版。但我觉得燕宝只是特例,他是资方履行合同上出了问题,销售本就是个高流动性的行业,跳槽是常事,但不遵守合同的事情并不常见,不然销售服务业就没法干了。我们常见的汽车经销商通常规模在60~100人之间,我们取中位数大约是80人,就目前北京的工资水平,考虑到4S店多数员工是必须要上保险的某些岗位的工资可能会比较高,因此,我们假定4S店员工的平均税前月薪在3000元(注意是税前,因为这才是4S店的成本,至于你说车间小工普遍只有1000多元,那不是我能讨论的话题,我还知道有4S店维修工最低月薪5000元的呢)。3000一个月,80人一年的工资成本就是300万左右,如果我们折合到全年1200辆车上,每辆车的成本就又增加2500元。实际上无论你卖何种车,者2500元的人员成本估计并不高,如果你打算让维修保养赚钱,你支付的员工成本会更高——好师傅可都不便宜。
当然,一家4S店还需要资金,资金也是有成本的,比如一辆车30%到50%的钱得作为流动资金,如果我们认为1个半月的库存是正常的,那么一家4S店正常的库存应该有150辆,如果每辆车我们假定购置的成本是10万,其中经销商需要拿出30%的自有资金作为这批库存的垫付资金,其他的从银行贷款。其实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银行贷款,他们都是有成本的。这1500万一年的利息实际上也必须分摊到每辆车上。我们假定企业贷款的年利息是10%(别和你的购房贷款比,这是企业贷款,10%是很低了),即使如此,每辆车的资金成本也会增加1200元左右。当然,那些自由资金充足或者有品牌金融延期垫资的经销商这块成本会低很多。
即使我们不计算各项税收和其他杂费,运营一个4S店销售车辆,每月能销售100辆车,其每辆车的成本就至少要增加2000元的地租、2500元的人工、1200元的资金成本,这就是5700元。这还是每月能卖出100辆车前提下,对于很多中档车而言,每月销售50辆车也是很正常的,这样,每辆车分摊的4S运营成本至少是1万元。我说了,即使你用大卖场的方式来运营,这笔钱能剩下的只能是人工成本,而且只做销售也未必是件好事。除非你不在乎车主的销售体验,把所有车都挤在一个阴暗的展厅里销售,那你就别指望车主还会按照4S店的价格从你那买车,到底那头更能赚钱,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说了,只要你需要付地租、只要你需要占用资金,一辆车你就需要几千块的成本。如果一辆车你没有1万元以上的利润空间,通过4S店卖车基本不大可能赚钱。
最近市场的确不好,但我认为这才是市场的正常状况,想想看,如果车子、房子都不愁卖,是辆车就有人排队买,是个房子就有人连夜排队拿号,那日子消费者还怎么过?所以,每每看到车市房市不那么火,厂商得靠节约管理、营销来挤出给消费者的让利,我就觉得这比把钱砸在90%被浪费的广告上要有利于是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如果仔细算计下,其实厂商在每辆车上投放的管理、营销费用其实都小头,大把的钱其实并不是浪费在这里了,真正浪费或者说不得不浪费的是用来支付房租、地租了。说到底,中国最赚钱的是房地产和金融业,是中国不健康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在侵蚀着汽车产业的利润空间,似乎所有行业都是如此,我们能抱怨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