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前进


  中国邮政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前进



          陈 宏    王   华



  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民通信权利、传递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桥梁。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邮政事业的发展问题。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西南宁市邮件处理中心时指出:“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更好地发展邮政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邮政服务”。邮、电分营以来,邮政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地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宗旨,走“自负盈亏、坚持普遍服务”的经营方针。

  

  一、邮政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邮政网络规模小、网点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大都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经过30多年的投资建设,邮政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2008年,邮政行业拥有营业网点6.9万处,从业人员97.3万人。全国邮路总数2.1万条,总长度(单程)369万公里;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我国的邮政网络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

  

  二、快递业迅猛发展

  邮政业务由邮政企业一家垄断的状态已慢慢改变。进入21世纪,随着非邮政快递企业迅速发展和快递市场的形成,市场主体逐渐多元化,邮政行业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007年12月29日,国家邮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参照《邮政法》修改、制定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正式实施。为应对市场,2010年6月29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其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资子公司也在同一天挂牌。

  

  三、邮政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八十年代初,国家制定了到200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原邮电部适时调整发展速度,1984年提出了以1980年为基础到2000年邮电通信翻三番的超前发展目标。1985年,我国邮电通信的发展速度开始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使邮电通信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状况彻底发生改变。根据《邮政法》第十八条“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的规定。现基本形成邮政“一体两翼”的格式。

  

  四、服务水平、传递速度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无论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邮政部门始终坚守“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在抗击洪水、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应对“3.14”藏独、新疆“7.05”重大突发事件,迎接香港和澳门回归、奥运会服务等重要活动中,保证了邮路畅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自身价值。在邮政服务中涌现出了王顺友、何建忠、尼玛拉木、全二平、“爱心邮路”等全国先进典型,创建了北京东四邮电局这块全国服务行业50年不褪色的旗帜。

  2007年底,全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结束了人工传递的历史,加快了传递速度。2005年邮政银联卡实现跨国ATM取款、消费。邮储银行为社会代发工资、养老金、医疗保险金、退耕还林直补资金、粮食补贴、发放贷款等。代收有线电视费,保险费、电费、烟草、水费、煤气费、话费、社保、医保费等,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方便服务。农村邮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邮政企业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参与农资配送服务,服务“三农”。

  

  五、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中国邮政参加了万国邮联EMS合作机构、“卡哈拉合作组织”, 在平等互利原则下,中国邮政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通邮关系。多次与邮联合作举办各种国际会议,促进邮联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999年,成功地举办了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在2008年召开的第24届万国邮联代表大会上,我国推荐的黄国忠成功竞选连任国际局副总局长,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万国邮联的地位。今年 5月26日,万国邮联邮政政策及监管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开幕,来自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经营理事会、各区域邮联的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这是首次在邮联总部以外的地区由成员国承办的邮政监管研讨会。万国邮联国际局总局长爱德华•达扬先生、副总局长黄国忠先生和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主席侯赛因先生参加研讨会。

  

  六、实现对台全面直接通邮

  

  2008年12月15日,两岸全面直接通邮仪式顺利举行,两岸“三通”变为现实。目前,两岸水陆路总包邮件量呈稳步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6月30日,福建已出口总包邮件累计8418袋,总重达151735.2千克。为便利两岸人民寄递物品,福州市邮政局从2009年7月1日起按照中央赋予海西的“先行先试”政策,利用“两马航线”先期开办福建省和台湾地区互寄的包裹业务,尽量简化通关手续,增加通关频次,加快两岸邮件传递时限。

   七、前进中的中国邮政

  百年邮政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是我国政府对邮政重视的结果,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各国邮政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我国邮政事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保发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物价上涨、市场竞争的原因,运行成本相应加大,各级基层邮政干部员工收入水平不同程度的有所下降。现行“一体两翼”的模式能否兼顾各方利益,还值得探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会继续加大邮政企业的运行成本,能否继续坚持下去,有待进一步考证;邮政服务三农配送月饼、化肥、农药、粽子、啤酒等会给邮政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还值得深思;邮政人员服务三农的本领能发挥多少作用,不得不令人担忧!!邮政投递能力还很薄弱,少数地区还存在马班邮路,多数地区还是自行车投递的原始水平。有的摩托车投递的费用还得不到落实。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纸质报刊、信函业务正渐渐萎缩,“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新修订的《邮政法》将保障邮政普遍服务作为首要立法宗旨,国家邮政局作为管理部门,应坚持监管寓于服务的理念,推动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体系和机制的建设,着力帮助解决邮政企业在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促进普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邮政主业改革后,纯邮政业务能养活自身吗?我希望国务院、发改委等一如既往地理解、关心和支持邮政事业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愿邮政的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规划更贴近基层、适应市场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切实可行地落实邮政普遍服务的宗旨。让政府满意、社会满意、邮政职工满意。虽然改革有风险、发展有难度。邮政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发展难、难发展的状况。但邮政人将始终牢记胡总书记的“邮政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重托,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服务社会,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前进。

  

  

  
                                                                

                                                                  2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