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薪危机下,企业应对策略思考


                                                             作者:世明管理咨询机构    李泓颉

  【提示】富士康十二连跳与佛山本田罢工的已画一句号,但这只是涨薪个案吗?不是,这只是开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必然成果。面对由此引发的企业经营危机,尊敬的企业家们,您敏感了吗?您准备好了吗?您将如何应对?

  一、与时俱进,大势不可违

  30年改革开放造就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但如何由“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这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使命的关键命题之一。因此,30年前、今天、10年后、50年后。。。。。。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必将不可回首。

  尊敬的企业家们:面对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强力振兴行动,您是选择怀疑?观望?等待?逃辟?积极应对?顺势而为?这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存亡!

  企业,虽然贵为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中坚与底座,但其发展命运必定与国家政策、命运息息相关。古今中外,历史一致地证明,顺应时代的行动一定获得成就,违背时代发展规律的行动也定将停滞直至消亡。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是任何企业任何时候最明智而负责的举措。

  二、关注外部,企业家必抓好三件事

  根据我们的研究与咨询案例: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命运是由企业家的眼光、胸怀决定的。企业家日理万机,要做的事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但有三件核心的事必须且只能由企业家亲自来做:一是定战略,二是寻人财,三是找资源。

  战略决定生死,利润是设计出来的。湖南步步高董事长王填1995年创业时定下“只赚消费者认为不贵的钱”这一战略,于2008年成功上市。IBM将旗下包括PC的很多业务分拆卖掉,但为什么其业务规模与利润不降反增,只因其芯片核心技术越来越强。

  战略确定后,人财决定成败。刘邦找到萧何韩信,开创一个王朝;毛泽东找到周恩来,建立新中国;盖茨找到鲍尔默,成就软件帝国;陈天桥找到唐骏,盛大上市了;陈发树挖到唐骏,新华都上市了;格力电器找到董明珠,成了中国空调第一。。。。。。

  新经济时代是资源整合的时代。既然战略的本质是为实现未来关键目标做出的现在取舍的决策,那说明这个目标是现在有限资源的未来决策,因此企业家必须整合资源,否则目标也只是一个目标。

  兵法云: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企业最好的机会在外部。

  三、价值创新,高唱进行曲

  价值创新是开创蓝海、突破竞争的战略思考和战略执行的新途径。剔除、减少、增加、创造——这是企业实施蓝海战略,实现价值创新的四个基本动作,其目标指向客户价值与市场边界延伸。价值创新的可行与成功,源于其始点与终点均不在竞争与对抗,而在客户与企业价值的飞跃,而在共同把市场做大,这是一种格局与视野。要知道,当一个企业的战略是为追赶、超越甚至打败竞争对手而制定时,它也就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丧失了企业发展的前瞻性。如家在酒店丛林中的迅速崛起就是价值创新的结果,携程网异军突起是如此,蒙牛崛起也如此。

       但《蓝海战略》也强调指出,价值创新的重点在于“价值”与“创新”兼顾,如果企业不能使创新围绕价值进行,则作为技术创新者和市场推广者的企业往往生出了蛋,却会被其他企业孵化。

  四、技术升级,吹响集结号

  产业升级,合适否?对大多中小企业来说无异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命题,升可能是找死,不升又可能是等死。

  工厂转移,这对太多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转移到内地,综合成本能降多少?配套能力跟得上吗?经营环境有利吗?我们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可以向富士康学习。

  技术升级,对任何企业尤对中小企业适用,应吹响集结号。面对涨薪潮,企业用机器代替人力,淘汰过时的设备与工艺,更换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采用更好的工艺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对人力的依赖。这是必然之选。

  困惑:去年底回故乡看望我17年前的技术师傅,他现在粤北某地一家小织布厂当技术主管。师傅说工厂请不起工人,要关门了,并说该厂设备是2003年在我们厂破产时买过去的。我惊愕:我们厂的设备是上世纪50年代产的哟,并且到2003年时已使用了30多年。我惊呼奇迹,更佩服我师傅不愧是当年劳动模范,还能玩转那些老古董。即使该地工资更低,超低的设备效率又能怎样?

  五、开源节流,全体总动员

  开源节流,无论对企业、家庭还是个人,都是一个永恒的经营之道,尤其在新经济环境下。我们在很多企业发现:很多管理者对此重视不足,甚至视而不见,企业销售乏力、良品率低、浪费严重、开会很多效率低下、士气低迷,他们更多在抱怨市场、抱怨员工,甚至抱怨流程等,但不怎么想去解决或束手无策。

  流程再造运动,势在必行。成本的魔鬼就在流程中。组织的流程恰似人体的血管系统,一旦血管发生阻滞,人体就开始疾病,如不调理,一定有生命之危。企业家应客观思考,组织架构设计合理?它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依业务增值而设计的流程吗?执行了吗?效率如何?流程合理吗?为什么不能砍掉、缩减?根据我们的咨询经验:流程再造可以激活组织活力,可以提升效率20%以上,可以降低成本至少10%以上。

  转换思路,打开开源之门。站在客户需求与情感诉求的角度,开发革命性、替代性、互补性的新产品,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改善常规的、固有的销售思维与销售渠道,可以获得销售增长,如: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合理吗?其能力发挥了多少?网络销售的巨大潜能采用了吗?为什么只把希望寄托在几个大客户身上?那些有成长潜力的客户关注了吗?能否采取先合作后提成回报的方式销售?只有销售人员可以销售吗?其它员工发动起来了吗?

  挖潜增效,拧紧节流阀。人均产出达到行业标准水平了吗?存货周转期还可以降低吗?设备产能还可以提升吗?行政后勤浪费还可以减少吗?一次良品率可以再提高吗?等等这些问题,希望企业家不要自己马上回答,也不要去问你的管理部门,最应该去问你直接担责的员工,他们一定知道一切且有足够的办法解决。

  业务外包,应抓紧实施。企业经营讲究的是抓住核心,轻装上阵,抢战先机。效率源于专业,专业始于专注。企业完全可以将一些非核心业务交给外部的专业机构去办,比如:招聘外包、培训外包、劳务外包、后勤外包、网络推广等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非核心业务有价值吗?

  六、以人为本,打造雇主品牌

  人的问题,是企业最大的问题,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是从解决人的问题开始的。美涂士集团总裁周炜健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员工和客户。”万科董事长王石说:“善待客户从善待为客户服务的员工做起。”成功的企业家都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先有员工的满意度,才有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员工满意度,虽然薪酬很重要,但并不是最关键因素,当然前提是不要让员工饿着肚皮干活,企业文化、成长机制、学习环境、管理者行为、娱乐平台、心理辅导等均很重要,所以企业要花点时间去研究并努力满足新生代的需求,做些实事。企业应坚持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逐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打造雇主品牌,把人力资源建设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障企业高速稳健发展。

  (本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否则,本公司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