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谊
“学东,你等一等”,喝完酒出饭店门,作鸟兽散回家看球的时候,D喊我。
“这两瓶茅台你带回家吧。”D从自己骑车的后备箱拿出两瓶茅台,其时我手上还拎着一瓶钓鱼台,是P给我的。
今晚一群老乡聚会,以前黄中学校友为主,兼有其他老乡若干,喝酒,P请客,带了3瓶钓鱼台,D带了好几瓶茅台,结果,搞了2瓶茅台2瓶钓鱼台。G要再开的时候,被我们制止了。
D和P都是我中学同届同学,D是我前黄中学同班,当年我们常州市文科状元,江苏省文科榜眼,复旦毕业,长期在金融系统服务,在美国好多年。过去喝酒,有生人在,我介绍D的时候,都会说他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这不是酒话,是大实话。
P一直是前黄中学年轻一代校友的楷模,我的邻班,毕业于清华,如今是一家美国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他是我们校友或老乡聚会的主要赞助者,当然,M也是老乡聚会的主要财务支持者,而我是主要的联络人。
晚上的酒,是临时动议。虽然前两天P出差回来就跟我提了,但这两天一直没有凑到一起,而今天是我最忙乱的一天,杂志下厂付印。
上午P再次跟我提,恰好稿件大多已尘埃落定,遂临时联系了十一位以前黄中学校友为主的老乡聚会,最后到场的有9位。
尤其要感谢从常州来的J,无论在前黄还是人大,都是我学弟,但却像是我的亲兄弟一样,他原本今天晚上飞机回南京,临时改签。前两天我们三人在簋街搞掉了30瓶啤酒7斤牛蛙,J送我到我家楼下的时候,竟然还说,哥,我们再去上次吃羊肉串的地方,一人一瓶啤酒?
把我吓得哆嗦起来。
另外几位,都是我的中学学长师弟,或是同乡中的老大哥,对我一直很关照支持。
地方是M按P的意见订的,天目湖会馆,是M的朋友开的。
餐前茶水是珍贵的白茶,服务员全部来自M的老家,也算是我们常州老乡,菜色也是M老家风味,无论是鱼头、甲鱼、鸭子、还是芹菜、酱板草(一种野草,在老家原来是不吃的,但北京人夏天喜欢用它蘸酱吃),都散发着南方水乡故土的味道。
尤其是芹菜,一定是精挑细选了的,竟然还这么嫩!我们一下子要了3份!
虽然,头天晚上没休息好,今天又乱乎了一天,明天还要加班看数码样,但因为下厂了,石头落地了,算得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还是没少喝。
不过,当P 要带大家去酒吧继续看球喝酒时,我跑了,因为明天还要看版样。
感谢建新大哥,有几次了,都是他的司机送我回家的。
要感谢的,还有我的同事们,尤其是一龙喝佳蔚等封面采编,这次稿件来回调整,加上封面落听晚,采访安排也晚,但还是赶了出来,而且感觉还可以。
韩老师建议,12号集体去怀柔看决赛。我看这个建议靠谱。
要感谢的还有凤凰卫视的刘春大哥和央视的小丫,他们竟然都没被我烦坏。
小丫还是写她故乡饮食习俗,一如她此前给中国周刊专栏的几篇文章,那么透亮干净,引人入胜,读的过程忍不住嘴里生津,馋虫蠕动。
春台专栏第一篇,大村小酒,是在香港回北京的飞机上写的,一下飞机就传给了我。
一读之下,我眼前顿时闪过小时候故乡乡村的影子。虽然春台写的是皖中乡村,而我的故乡在苏南水乡,但那味道,跨越了时空,竟然如此亲切!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曾经写过,一个人在一块土地上住多久,那块土地就会困扰他多久。其实,像我们这般从故乡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如今算来,故乡的岁月已经抵不过在外游荡的时间了,但故乡,却永远刻在了身上,而不仅仅是有多久影响多久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