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周的日志《中国人最应该问的“怎么看?”》中,提出了有关国人精神领域的一个尖锐问题,这想,这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国人所共有的焦虑——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什么在物质财富加速倍增的中国,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却越来越下滑和倒退?
近日,我偶尔看到《杭商:用“雷锋精神”做镜子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闻(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7/10/content_20302384.htm),结合对于时下中国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问题,我在查阅当代中国的道德楷模雷锋的成长经历后,终于有所心得,也为杭州商界组织的这次研讨会所感动,现在与大家一同分享。
雷锋,我们暂且不论其言行事迹是否有拔高成分,也不管其思想品德我们能否学到做到,但在探寻其成长之路时,我们的确可以发现他的真实性与可信性:在资讯闭塞信息落后的年代,一个读书不多的农村孤儿为什么拥有如此高尚的情操?这一道德典范在树立起来之前是如何自我形成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他能够认真观察和学习身边的领导干部!雷锋在县委当通讯员时,县委书记一心扑在工作上,廉洁奉公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感染和影响着他;在部队当兵时,排长连长吃苦在前、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无微不至地关心战士疾苦,时刻惦记战友安危的一举一动,都在他心目中铬下深刻的印记……加上雷锋性格上的积极向上、善良纯朴天性,使得他很快就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不由自主地的改变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化作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我想,如果雷锋同志在自己并不复杂的工作阶段,不是偶然碰到一个那样的县委书记、不是参军后编入几个纯洁正直的部队干部带兵的基层部队;不是他作为一个孤儿,打小就吃苦受罪,长大后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让他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相信,在中国是不可能出现一个雷锋这样的道德模范!
通过雷锋的成长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铸就雷锋这一道德楷模的关键因素,就是领导的带头作用!正是雷锋在成长过程中遇上的所有领导干部,都具有克己奉公、廉洁行政、关心群众、无私奉献等优良品德,才有了雷锋的出现!
为什么当代中国,不可能再现雷锋,甚至我们的80、90后,连在中国曾经出现过雷锋这样具有高尚情操,严于律已的人物,都不敢相信,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应该不难理解。杭州商界组织的这次“雷锋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正是针对时下中国商界不讲缺乏商道,缺乏社会责任的现状,呼吁商界优秀企业以领军人物以实际行动树立榜样的可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