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抗洪能力逐年萎缩的官方解释


     

三峡抗洪能力逐年萎缩的官方解释

 

窗外黑云压城,电闪雷鸣,狂风中阵雨横扫。浏览新闻,看了网络热帖《不是我们无能,是洪水太狡猾了》及引发网友的讨论,还有就是官方回应。

看到三峡大坝能够抵挡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感觉是清楚的,但是看到解释后反而犯糊涂了:原来这里面这么有学问啊!

其实,时期事情很简单:不管是万年还是千年、百年、十年,既然公开发布、报道了,老百姓自然是用最基本和习惯的方式去理解,既是长江的洪水,他们肯定是不会理解为其他什么江或河或溪的洪水。公开的发布、解释,需要依据科学研究的结论,而不是其他的需求,如果是错了就要及时的道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影响的可不是三峡抗洪能力究竟是多少,而是政府的公信力。

 

 

 

附:三峡抗洪能力逐年萎缩 官方称4种说法源自4标准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722/n273690219.shtml

    三峡大坝的承受能力究竟怎么样?近日,网络热帖《不是我们无能,是洪水太狡猾了》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大坝防洪能力一降再降?
  在《不是我们无能,是洪水太狡猾了》一帖中,网友贴出了四个不同时间的新闻:
  2003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年新闻,三峡大坝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新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三峡大坝有能力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010年新闻,长江水利委主任蔡其华: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记者上网检索这四条新闻发现,它们的信息发布源都是三峡大坝总公司的权威人士。八年之间,三峡大坝抵挡洪水的能力一降再降,是发布信息者的口误,还是三峡大坝标准有待商榷呢?
  

    四种说法源自四个标准
  这是网友们的误解,三峡大坝的安全完全没问题。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解释说,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分别是三峡大坝校核、自身设计以及防洪三个标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而发布的。
  万年一遇是三峡大坝的校核标准,指的是大坝承受超过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下,容许三峡大坝的主体工程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其他设施可能出现影响。
  千年一遇则是三峡大坝的自身设计标准,指三峡大坝在9.88万立方米/秒的流量的冲击下,三峡工程各项工程、设施不受影响,可以照常发电。
  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主要是针对下游的荆江河道和洞庭湖等保护区域的防洪效果来讲的。事实上,三峡大坝修建之后,已经将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这三个标准为国家设计部门制定,是根据中国长江流域水文的历史资料计算得出来的。赵云发说。
  至于蓄洪能力有限,三峡集团公司枢纽管理局局长张曙光表示,整个长江流域的防洪措施不能靠一个三峡大坝包打天下,毕竟我们还没有达到人定胜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