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评价NSN收购到的摩托罗拉资产?
兼并的目标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强大一些,占山为王,乃至统一天下。市场行为里占山为王的比较多,至于统一天下,就要动用国资委了——可惜欧美没有国资委,所以他们不行。另一种是为了相拥取暖,这一招往往是大企业在经济上过冬最常被想到的招数,通信行业的例子不胜枚举,索尼爱立信、ALU、NSN等等,可以说,凡是那些没有863或者火炬计划、等不来政府救济款出国考察的外国企业,为了活下去,都要搞这一手。北电因为身处加拿大,既无可并对象,又无国家救济,只能倒闭了事。
北电倒闭的时候,很多人貌似很高兴,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高兴——企业少了,竞争反而更加惨,大家日子反而更不好过,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同行为何就理解不了呢。
拆分的目的,也通常有两个:一种是过于强大了,在道理上是在说不过去了,于是像中国武侠小说中所言,师兄弟几人,分成剑宗、气宗、某某宗,再比高下。(这一种,通常出现在政治上不被待见的垄断行业,例如美国AT&T、日本的NTT DoCoMo,以及中国的电信行业——我个人比较认可阚凯力对于电信拆分的反对,从2002年反对道2008年的反对,我都赞成。原因很简单,看看国外运营商走过的弯路,我们有必要再走一次吗?于是乎,电信宗、移动宗、联通宗,现在打的不亦乐乎。)另一种则是日子很不好过了,干脆将不行的部门拆走,在中国这叫优质资产剥离,在国外怎么说我不知道,反正“不优”的那部分资产,不能像中国,通过“下岗”这一完美无缺的方式解决,他们必须解决员工的就业问题,否则自己就会有问题。摩托罗拉现在的情况,就属于典型的“优质资产剥离”,当然,NSN买到的,属于“优质资产”以外的部分。
这样说,可能有很多NSN或者摩托罗拉的人不高兴。——我还是重申下,对于在市场中有所历史和成就的公司,我都很尊重的,例如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等。
对诺基亚,坦白说,我认为这家公司的未来,和爱立信当初的手机部门是一样的结果。还是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企业诞生的那一天,注定了其终极目标是倒闭。
诺基亚和西门子的合并,使得这家名为NSN的新公司,近几年来在企业文化上一直处于不太舒服的境地——这个不太舒服,不是说我们这些外人,而是对那些正在为NSN而努力拼搏的诺西人。
西门子、阿尔卡特,都和爱立信有类似的精髓,我很认可这些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外国企业就高高在上,中国企业其实做的也是非常好的。而在不足方面,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问题。否则就不会有兼并重组这回事了。
虽然都是欧洲企业,西门子和诺基亚在企业文化上是截然不同的。简单地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历,最终肯定会反映到每个企业身上,乃至每个人身上,中国企业和中国人,也是如此。
诺基亚,则在企业文化上,更偏向于日本和韩国企业——高高在上的姿态背后,是缺少厚重积累的自卑,只不过欧洲人不兴下跪的方式。
可能通信行业的有些人是不知道的:诺基亚这个企业所在的国家,芬兰,在1990年苏联解体以前,和苏联的政治关系,类似于朝鲜和中国,经济关系则又类似于清政府和日本。所以在这样一个不幸的国家里面的企业,能够培养何种文化,大致是能理解的。
每次我参加诺基亚的活动,看到身为中国人的诺基亚员工,有些人(当然,我相信是极少数)趾高气昂的那个样子,心里就挺乐:你不过是从一个曾经半殖民地国家企业跳到了另一个曾经半殖民地国家企业的员工,而且是从1949年跳到了1991年,还拽什么拽。可惜,很多诺基亚的中方员工既不懂中国历史,也不懂芬兰历史。说了也白说。
如果一个国家连在自己的国家修高速公路,都需要得到另外一个国家的允许,合同的承包也必须由另一个国家决定,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尊严呢?这个国家的企业,即便假装再多的尊严,那也是装的尊严——所以,我从不用诺基亚,至少不用花钱的诺基亚手机,因为我不爱同情弱者。别跟我说,诺基亚这个企业很早就有了,那我还说李鸿章早就创建了招商局了呢。在电信这个行当,诺基亚比华为、中兴通讯等中国企业,早不了几年,要和普天等比起来,还短了些呢。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NSN的企业文化很尴尬。
至于收购摩托罗拉无线资产是为了北美市场等等分析,网上有的朋友分析的相当深刻,我就不多说了。一些要素可以参见爱立信收购北电CDMA和LTE资产时候的市场评价。当时同样有批评爱立信出价过高的声音,如今,爱立信又一次将企业内的CDMA砍翻在地——我他妈砍不了外面的高通,还砍不了内部的部门么。
由此,现状推导的结论是说,为了相互抱着过冬而相互兼并的NSN,购买了正在为怕尾大不掉难过冬而发愁的摩托罗拉正在试图甩掉的尾巴,等于NSN花了12亿美元,给自己装了条不能做成皮裘袄的尾巴,并且拖着这个尾巴,在北美市场上寻求被认可是北美尾巴的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