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与牛
马明博
瑜伽这个词,如今广为人知。
最初,瑜伽让人想到一位身披麻衣、满头乱发、坐在恒河边打坐的老人,他的身体可以自主地扭成麻花状,他仿佛具有一些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近年来,随着各地瑜伽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瑜伽这个词,直接让人想到那些为了保持苗条体态而去做体型锻炼的妇女们。
瑜伽的本意,是身心合一。其梵文词(yoga)与英文中的“牛轭”(yoke)系同一字根,都有:接受训练,整合身心,知止知进。
知止知进,就是比方我们身体如同拉车的牛,我们训练它,使它与心灵整合如一,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什么时候应该前进。
这让我想到我的乡村生活。
牵牛套车,到田野里劳作时,经过训练的牛,能够通晓人说出的简单的语言。
在行进中,如果想让牛停下来,人一拉缰绳,说“瑜——”,牛就会站住四蹄。
需要前进,人抖一抖手里的缰绳,说“伽——”,牛就会迈动四蹄,奋力向前。
需要拐弯,人牵动手中的缰绳,向左或向右,说“悦瑜——”,牛会适时转向。
牛与人能够如此统一,是长时间训练的结果。
要想通过瑜伽让身与心统一,也离不开长时间的训练。
这就算是我的“乡村瑜伽”经验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曲解。
真正的瑜伽,有四个层次。
首先是知的瑜伽:觉知到自我的存在;还要突破狭隘的自我;学会做自我的旁观者;
第二是爱的瑜伽:要像爱你心爱的人那样热爱真理;品尝糖的滋味,却不要成为糖;培养没有边际的爱、没有恨的爱;
第三是业的瑜伽:让我们的身口意,也就是行动、语言和思想,统一到有瑜伽的生活中;没有执著地做你必须做的;你有权利这样做,但并非为了由之而来的果实;
第四是修的瑜伽:要学会坚定不移的拒绝,不为外在的任何事物分心;控制自己的呼吸,以阻止任何的干扰,把注意力转移到内在的自性。
这个过程,也有个与牛有关的故事。
主人登上牛车,让仆人负责操纵缰绳,指挥牛拉车。主人安稳地坐在车上,一边前行,一边看路边的风景。
——我们的身体就是车子。
——车子经过的道路以及风景,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对象。
——拉车的牛,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经过锻炼的意识,就是仆人手中的缰绳。
——决定我们如何意识的心,是仆人。
——那么,主人是什么?
你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吧。
(参考答案:主人有全部的权威,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动一个手指头。主人就是我们的自性。当然如果没有系统的锻炼,我们对他的存在,一定会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