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我限权变制度限权是民主王道


  王晓桦在2009年春节前上任大名县委书记后,用两个月时间,连续起草了10份文件变更干部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民主,削弱县委书记的权力。他甚至出台了《大名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这样一个文件,在文件中约定自己“不临时提出调整干部动议”。

 

  王晓桦的这些举措,招来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对官场“潜规则”的恣意挑衅,必然阻力重重;也有人说,这项改革,实质上是“县委书记对自己权力的限制”;而做为当事人的王晓桦,他则表示:“我也是在保护自己。”

 

 出现这样的“怪物”是好是坏,是祸是福?听听大名县的官员怎样说吧――“背后有无数只眼睛盯着,干得不好,随时可能下台。你能不好好干?现在不能玩一点虚的。”、“现在不要说后门,连后窗户都关上了。就是找到县委书记也没用。他一个人说了不算。”、“他们的新书记在成安任职期间,当地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可见,有这样的官员对群众是好,对老实为官者是福,而对投机钻营者是坏又是祸。为什么对群众是好呢?因为在王晓桦这样的官员主政下,大名县的经济发展才能突飞猛进;为什么对老实为官者是福呢?因为王晓桦奉行民主,选拔干部不由“一把手”说了算,而是看民意;为什么对投机钻营者是祸呢?同样的道理,投机钻营者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可能在层层推荐中“脱颖而出”。同时,推荐也实行问责,还有谁敢冒这个险呢?

 

  所以说,王晓桦这样的官员不是“怪物”,而是个性官员,群众和老实人都欢迎这样的个性官员,都喜欢这们的个性官员。当然,也有人不理解这样的官员,认为他们是在挑衅官场的“潜规则”,而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因为王晓桦这样的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要站出来说两句“酸溜溜”说两句反驳的话。

 

  薄熙来说过一句话,“有些人埋怨我们“打黑”,其实做任何事情,总会有一些人品头论足、七嘴八舌,总会有《愚公移山》中“智叟”式的人物,自己不干事,对人民群众拥护的事,又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东拉西扯。如果有道理,我们就听,如果是歪道理,我们就不能听。”“

 

  同样,我们希望这样的个性官员不因别人的“说三道四”而止步,坚持自己做人、为官的原则,不因别人的“说三道四”左右自己的方向。

 

    当然,我们希望官场上出更多这样的官员,为民造福。但事实证明,但是仅靠“自觉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终久也靠不住。在利益驱动之下,寄希望于道德乃至党性层面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或者说自我剥夺,乃是缘木求鱼。这样讲,并不是要贬低王晓桦自我限权的意义。实际上,王晓桦通过以自我限权为核心的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取得了成效,已确凿地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一县之内,干部任用的“含金量”,取决于县委书记的权力是否被限;第二,王晓桦的自律,其实是每一招都“律”在关键处,犹如给出了“他律”的路径。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将王晓桦的自我限权,上升为普遍的外力制约。而最近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正是制度约束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