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合作(下)


    竞争的好处,林林总总,但问题的辩证的,对竞争把控不好,也会带来问题。问题都有哪些呢?

    第一,报喜不报忧,既然大家之间是竞争关系,自然对外说的都是好事,问题都埋着呢。还记得我以前写的“蛤蟆理论”么?要想让上级看见,光叫都不行,必须翻着筋斗,拿着倒立,声泪俱下地表现,才能表现出与众不同,才有出头的机会。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一般大家不会给竞争对手挖坑、使绊,但不要做到不指责竞争对手而让自己的业绩凸显,就更需要将喜报发挥到极致,让其成为竞争绩效的成果展示。报喜不报忧的结果不仅是让忧积累沉淀得越来越厉害,更麻烦的是:如果报喜不报忧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竞争对手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相互知道问题也不曝光,只是夸自己,那么问题就会积累沉淀得更厉害。

    第二,忽视基础设施和公共部分的建设。暴雨考验城市排水系统,这是前段时间的热点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吸引眼球的是高楼大厦,街景店铺,而发展带来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往往难以受到应有的关注,缺乏资源投入也会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制约。想想也是,都是竞争对手,我把有限的资源花在为大家服务的领域,就会导致我自身的目标实现受到影响,真的会是人人当雷锋么?如果雷锋没那么多,那么基础设施的关注度就必然会下降。

    第三,忽视整体规划、中长期的演进和发展,只关注短期效益,不利于基业长青,长治久安。竞争意味着轮岗,短期的绩效考评和横向比较都会引导竞争参与者更关注短期效益、眼前效果,至于整体的长期的发展的问题,恐怕排序就比较靠后了,甚至极可能出现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期目标的情况。

    说了问题,根源在哪里?不在于竞争参与者自身,而在于制定竞争规则的人,或者说有权决定竞争还是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