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期待多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出台了,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自6月1日起,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城市启动私人购买试点工作,届时,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上限为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此外,四部委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这个新鼓励政策出台后,并没有象去年汽车消费政策出台那样引起巨大方向和引发直接的汽车消费热潮,甚至没能引起媒体的热切反映,原因是其实际意义小于象征意义。
现实是,纯电动乘用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根本没有上市产品,唯一的比亚迪F3DM双模轿车只在深圳少量露面,而且也没有国内外任何一家汽车公司宣布由此类产品即将上市,因此这个补贴只是给未来的未知产品,它起到的只是鼓励作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目前除了丰田普锐斯、本田思域是成熟产品外,一汽、上汽、吉利、奇瑞的类似产品还在襁褓中,这次补贴规定的试点城市看来是很有针对性的,但补贴的现实作用仍然不强。倒是”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涉及的产品可能最实际,只可惜力度太小。
而且从此项政策补助的幅度看,完全起不到对消费者刺激的作用,即使按最高额补贴,也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去买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对于调动汽车厂商研发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积极性也微不足道。如果说,汽车厂商仍旧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搞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那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如果今天不储备技术和产品,明天一旦全球强行推广,只会落得被淘汰出局。
不知道这样只具象征意义的政策是如何出台的?难道那么多专家和官员看不出这个政策的虚拟吗?!好在此次补贴政策加了”试点“二字,为今后的修改和完善留下了余地,这倒是政府部门的“高明之处”。
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象征意义”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