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全民共同创造潜力的制度机制是强国的主要标志
----环球网辩论赛一
(代前言:因为辩论是以抽签方式决定辩论的正方与反方的。在辩论过程中,对方辩友为了驳倒我方,其观点并不代表辩友的真实观点。所以,此次辩论只能算对各方辩友逻辑思维的训练,不能算真实观点的交锋。但我的观点却是真实的。真实的观点需要人民大众当审判员,而不是交由主流精英评判,因为,交由主流精英评判,真理就会变成他们攻击的“错误”,谬误则成了绝对真理。这就为什么我把我的观点贴出来的根本原因。)
田忠国
以逻辑证伪,亦以逻辑求道,所以,逻辑闭环是证伪或求道的工具,价值标准是人类明辩事非曲直的尺度。所以,人类没有价值标准社会就失去了基本的价值秩序,这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失去罗盘一样。但是,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价值标准不同,观点也不会相同,而其逻辑的价值指向也可能完全相反。在阶级社会这也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剥削阶级把剥削的价值标准强加给被剥削阶级。
过去说求同存异。
但中国现实社会证明,存异易,求同难,因为,不同阶级利益其价值目标也完全相反。换言之,求同的前提是共同利益,利益不同,甚至矛盾冲突,求同的途径就是反抗与妥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阶级斗争。所以,本人和本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求观点趋同,但求观点鲜明,逻辑性强,求理明道。需要指出的是,阶级不同,或者说社会阶层不同,或者,辩论双方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各自追求的道亦不同。
各位辩友好,特别是对方辩友好,以上所说算是本人的开场白。
首先,请对方辩友允许我个人和我方辩友再道一声好。其次,感谢对方辩友精妙的观点给我们带来的思索之旅。我在此之所以说是精妙观点而不说好的观点的根本原因,在于观点精妙但并不代表我方赞同,而好的观点则表示我方赞同了对方辩友的某个观点。再次,不同的观点,即便是两个阶级完全对立的观点,对于任何思索者来说,都是思索现实与未来的起点。再其次,思索是快乐的,为天下人思索更是快乐的。
我方的观点是:社会问题占主导
因为,阶级社会,如何处理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对于中国来说是个新课题。从制度上解决,还是从人文关怀上解决?到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
我方的观点是:从社会制度上解决。
从逻辑上说,社会的制度机制,是导致人类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中国主流观点认为,解决因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形成的心理问题,由人文关怀就可以了。其实并非如此。前面我们说过,社会制度机制是导致人类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人文关怀是解决不了的。人文关怀解决的心理问题是可解的结,而不是制度带来的心理死结。
心理死结,是富士康寻求跳楼解脱的根本原因。
解决心理死结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关怀,而不是人文关怀.
中国前三十年是社会主义,后三十年是资本主义。前三十年刚刚积累的执政经验就不适应了。但资本主义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所以,需要长期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最终提升为制度机制的过程。
但事实上,这方面真正的理论根本还没有,有的只是蒙理论。
蒙理论犹如今天人们常说的人文关怀,大的问题、根本问题解决不了,还且还会在蒙理论的指导下,促生更多的社会问题。
所以,搞社会主义需要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搞资本主义同样需要资本主义理论建设。因为,理论建构的是实践模型,也就是建构一个逻辑体系,由实践者操作实践。无法操作的理论是非科学的,因为,科学的理论是个逻辑架构,也就是程序逻辑的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暴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到来了。
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出现。
这就说明,类似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比如说反抗,会逐渐增多起来。
当然,员工反抗的事实说明,员工自我找到了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中国经济应有道德。
但是,道德的制度必然产生经济的道德,非道德的制度定会促生经济的罪恶。
但什么是道德的制度呢?主流观点认为,构建一个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再加经济权重民主,是制度的道德。
我们则认为,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才是道德的制度。
而道德的制度,是激活全民创造潜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途径,也是解决心理死结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经济权重式民主呢?说白了谁的钱多谁当家。也即,股份制式民主。
股份制民主的要义在于,权重比结构是民主权利的结构。换言之,谁的钱多谁当家。再就是一个票决。票决后的归结点,还是一个权重比拥有最多者当家。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票决,但不需要股份制民主,而是需要劳动大众当家的民主。有人斥责我们的观点是毛左。其实,主流所谓的构建一个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再加经济权重民主,是制度的道德,恰恰是制造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由此可知,所谓毛左与主流之争,就是个制度应该大多数人构建,还是保障少数人利益损害大多数人的问题。
对方辩友的提问,因为没有显示没看到。迟复为谦。
对方辩友的论点是:“对于正方所谓的“死结”“无法解决的结”事实证明是错的,在连续的跳楼之后按正方所说的观点是死结的话,为什么现在的跳楼却没有发生呢?”很显然,对方辩友在此犯了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即,人人或大多数人有心理死结,才是社会问题,反之,就是个人心理素质问题。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们在产生心理死结的同时,也在自我寻找解决心理死结的方案或者说途径,比如,近期的罢工潮,就是解决心理死的新途径。
再则,以死解决心理死结,也就是寻求解脱,人们一方面认识到,这即是对家庭责任的放弃,也是对自我权利的放弃。
正因为如此,人们解决心理死结问题,更多的选择了权利诉求,而非一死了之。人生的要义在于通过个人权利的应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价值,而非是选择一跳为快。
另外,我们之所以论述各种制度问题的原因,并非向对方辩友炫耀知识,而是从逻辑上推论:个体问题,往往是社会矛盾的综合显现,而非个体天生就有心理矛盾。如来佛说,一叶一世界,虽然说的是佛学问题,但却道尽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所以,解决个体问题的途径,并非人文关怀,而是制度关怀。
制度关怀解决的是社会机制问题,而良好的社会机制,才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正确途径。助推非道德的社会制度,或者说放弃制度关怀,人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精神炼狱后,走出来的就是暴力或者有组织的反抗。
当然,现在的中国尚没有有组织反抗的迹象。
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也就是从不自觉到自觉,是个社会矛盾积累的问题。
前面说过,搞社会主义刚刚积累了一点经验,中国就选择了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同样没有经验,而且又没有理论探索,只有美国肢解中国战略的技术性移植,所以,个体心理矛盾的问题,必将形成社会心理矛盾。
社会心理矛盾,其实是个阶级矛盾尖锐,找不到解决方案的心理呈现。
所以,中国必须尽快正确的解决社会心理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说解决方法不正确,富士康员工的跳楼,就会转变为社会动荡。
在一开始,我方就明确说,以逻辑证伪,亦以逻辑求道,所以,逻辑闭环是证伪或求道的工具,价值标准是人类明辩事非曲直的尺度。所以,对方辩友一定要注意我方观点的逻辑关系,反之,就只会舍逻辑而求枝节。
系统逻辑是窥视混沌社会的眼睛,也是构建系统机制,解决社会综合问题的基础。当然,系统逻辑的灵魂是价值标准。
我方前面说过,价值标准是形成价值逻辑的核心。同样,有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价值逻辑。打个比方说,资方的价值标准就是追求利润,而员工方追求的价值标准就是公平,也就是合理的报酬。二者之间的价值标准不同,或者说是矛盾对立的,其价值逻辑的方向也完全相反。
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解决阶级两元对立的价值标准时,采取的是两元和平对决的方式,也就是反抗与妥协。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政府则采取了抑制资方的制度或政策措施。中国则完全相反,有的官员成了资方的跟班或打手,而理论研究和制度建构也完全站在资方立场,导致社会道德和社会良知的全面丧失,甚至以仇视社会道德和社会良知为荣。
这一残酷的事实证明,比富士康员工跳楼更为残酷的社会问题离中国十分接近了。因此,我方再次重申,中国人民需要的制度关怀,而非个体关怀。
所以,简单的道理源于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洞悉,呈现的是复杂的社会综合现象。
社会问题的本质是个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价值目标矛盾、价值追求矛盾的问题,也就是说,是个两元社会对立的问题,主流对解决这个问题毫无办法,这才有了员工跳楼和罢工问题。
心理死结即社会制度的死结。
人们解决心理死结最初的方法是一死了之,当社会底层意识到以死解决制度死结,制度死结就会越结越紧时,人们就会走向第二个途径,即,罢工。当然,人们解决制度死结还有很多条路好走,比如说主流社会思想文化的自觉革命,为社会建立一个道德的制度平台。但这条路主流社会早就拒绝了。
所以,历史的逻辑证明,没有和平式思想文化的自觉革命,必将孕育新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随着矛盾性质的尖锐程度而改变。
所以,我方认为,中国到了社会制度拐点期。
但决定社会拐点的,一方面是主流社会,另一方面,起根本性决定因素的是人民大众。因为,主流社会往往以其群体利益和利益共同体为衡量选择什么制度的价值标准,而人民大众共同的利益诉求,则形成了公平公正的社会思潮。
需要说明什么是公的问题。众权、众利为公。也就是说,大家通过共同的个体的权利与利益诉求,形成社会共识,就是公。
主流社会说公而忘私影响社会发展,不过是掩盖其自私的本性而已。
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要掌握自由满足私欲的权利,不允许劳动大众有诉求利益的权利。
社会问题是个巨系统,从价值标准到制度机制,到社会价值秩序,个体是无法解决的,所以,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所有成员共同解决,包括价值标准和制度机制的选择。
请对方辩友注意,如果语言有不周之处,给辩友带来了心灵上的伤害,请对方辩友原谅。
也由此可知,在阶级社会中,我们所有的个体能做到的就是给对方一个安慰,而制度安慰是长效的,因为,制度带来的是对个体的长效保护,而不是简单的安慰。比如,我们今天在争论过程中,如果语言不周带给对方辩友伤害,它即是个个人素质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从逻辑上说,社会上如果不存在富士康现象,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争论,没有我们今天的争论,就不可能给对方辩友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如果再以发散式系统闭环程序逻辑的方法分析,也就是扩而大之,我们会发现,解决我们的争论的关键,不是不争论,而是消除富士康现象。消除富士康现象的唯一途径是重构价值标准和制度机制。
好的制度机制和价值标准,使社会的大多数变成强者,而坏的制度机制和价值标准,使社会的大多数变成弱者。
社会的大多数成为强者,是以民为国的制度机制和价值标准的必然,也是强国或弱国的主要标志。
因为,国家的强弱源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激活全民共同创造潜力制度机制和价值标准。
呵呵,对方辩友的以上观点,给我方观点的正确加上了最佳注脚。在此,我本人和我方辩友,表示感谢。
由此可知,在逻辑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处处存在逻辑的陷阱。
所以,在辩论过程中,一不留神就会掉进自设的逻辑陷阱。因此,请对方辩友想办法从逻辑陷阱中冲决而出,用逻辑证明我方观点的错误,而不是证明我方观点的正确。
对方辩友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因为,即便富士康给员工报酬和相关的福利待遇,给员工加薪,因为其生产资料的私有性质,并不说明它不剥削。不剥削,没有剩余价值,其企业早就垮掉了。
而对方辩友所说的等价交换,恰恰是资本主义社会完成剥削的重要途径,所以,对方辩友的逻辑是错误的。
当然,为资本利益呼喊,掩盖社会现实,也是剥削阶级一贯玩弄的手法。
对方辩友,剥削妙论到处有,无处不输富士康。
对方辩友此论:“相反,个人的态度不一样,总感觉自己被剥削压迫,总感觉企业对不起自己,你都这样想了,谁能帮到你!就好比一个出生在贫穷家庭的孩子,父母没文化。就开始抱怨都是贫穷的家庭害了我,都是父母没文化害了我!努力是要靠自己的!”其逻辑语言是说,好好干,你一个小时给我赚一千我给你十块,十个小时就一百。
你不好好干,一个小时给我赚不了一千,我怎么救你?
主流社会的价值逻辑。
但是,富士康员工的罢工,打碎了主流价值逻辑的美梦。
由此看来,中国社会问题,不光是富士康的问题,是个价值标准和制度机制的问题。因为,现在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和制度机制,是个黑白颠倒、是非倒置的价值标准和制度机制。
对方辩友此论有点道理,但不是问题的实质,因为,自杀与个人心理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制度使然。
自杀其实也是一种反抗形式,是弱者盲目的反抗形式,而后来富士康员工的罢工,不过是另一种反抗形式而已。
反抗形式不同,其本质一样,反抗剥削与压迫。
对方辩友说,“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得到更多的劳动力,不在像原来的奴隶社会一样,残酷的剥削压迫。而是科学的安排时间,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从中获益。企业采用轮班制,岗前岗期培训,作为基层的员工,虽然劳动时间和以前一样,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所以,奴隶社会是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从社会发展的逻辑角度讲,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种进步,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同样是一种进步,但资本主义社会进步不等于资本主义不剥削了,而是,比之对方辩友所说的残酷剥削,资本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剥削,也就是尽量控制在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同样,这也就是对方辩友所说为什么富再则,对方辩友说,虽然我们渴望共产主义制度,人人平等,没有竞争。
对方辩友又错了,人类社会不论到什么社会都有竞争,但其竞争的目标不同,比如对方辩友说的共产主义,那时不是消灭了竞争,而是,为他人而创造的竞争,是创造性竞争,而非为生存资本主义规则下的竞争。同样,人类社会是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所以,如果按对方辩友的逻辑,共产主义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有发展、有竞争就必须有剥削压迫。
但人类存在的逻辑,就在于动态发展。
所以,请对方辩友一定搞清楚逻辑关系,再抛出自己的观点为好。
士康那么多员工,而选择自杀的只有少数人的根本原因。
人类之所以能够持续生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动态发展,没有发展,人类就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由此可知,对方辩友陷入了逻辑的陷阱:没有结论的结论,也可以称之为无解之解。
所谓无解之解的逻辑,就是在逻辑不能闭环,缺失逻辑验证。
当然,这是中国主流社会共同存在的问题,并非对方辩友所独有。
而中国主流社会的思维逻辑,与全球化时代的美国战略有关。
所以,对方辩友如果准备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大事,就必须走出主流社会的思维逻辑,构建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思维逻辑。
对方辩友还说,企业不是政治经济学里的剥削压迫!
这又是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因为,企业是政治经济理论与制度的外延,而并非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如果企业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企业就失去了一切存在的价值。
对方辩友说:“做为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富士康这样的事绝不是最后 而是开始。”对方辩友的这一观点,再一次从逻辑上证明了我方观点的正确。
所以,感谢对方辩友的逻辑支持。
刚读了对方辩友对自杀成因问题的精彩描述,但是,精彩不等于不等于系统正确。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和中医与西医一样,西医追求的是局部正确,中医则相反,追求系统正确。人类治病需要西医,也需要中医,但是社会从来不是个局部问题,而是个系统问题,所以,治理社会需要中医而非西医。比如,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关注于某个有自杀倾向的个体,固然有挽救一个生命的可能,这就同总理遇到一位白血病患儿总理自己掏钱给患儿治病一样,遇到一个,不等于所有的患者都有救。所以,局部正确往往是社会冲突的开始。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综合制度关怀,因为,只有综合性制度关怀,才可能关怀到更多的人。所以,个体问题虽然聚焦在个体上,但个体的本质是一个社会的巨大缩影,是一个社会未来微动的脉波。
激活全民共同创造潜力的制度机制是强国的主要标志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