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馄饨
今天是夏至。
但今天没有馄饨。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老家的夏至,是要吃馄饨的。
为什么夏至吃馄饨?
我不知道,也没问过家里人。
不过,夏至时节,正是新麦入仓之后。老家主食以大米为主,虽然也种植小麦,但面食主要是打牙祭。买筒挂面,轧个面条,搁在平时,也算是个认真讲究的事,除了夏天新麦打下之后,会经常做些面条之外。
吃馄饨,更讲究。剁馅、轧皮,包馄饨,对于习惯于吃米饭的人来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最初缺少机械轧面机的时候,是擀面杖时代。
擀面杖时代,馄饨皮都是用竹竿做的擀面杖擀出来的。即便手艺最高的人,手擀的馄饨皮,与机轧的相比,也是有些厚。虽然工艺流程与北方擀饺子皮相比有类似之处,但南方人对吃的精细的讲究,使吃馄饨成为一项大工程。
夏至的馄饨,通常是以猪肉小青菜馅,或韭菜馅为主。尤其韭菜馄饨更多。
因为夏天天热,土壤也热,潮湿闷热的天气条件,经常让小青菜长不出来,即便出来了,长的也不好,街上买的话,价钱会很高。
老家的菜馅馄饨总是那么美味,虽然料很简单。
甚至不用鸡汤,农村也没有这么讲究,用白水煮的馄饨,开锅之后,略微加些猪油,就是香入人心脾。
如果是小青菜馅馄饨,出锅之后,略微撒上些切得细碎的韭菜,更是美味,韭菜也是老家夏天一鲜,颇适合调味(冬天的馄饨,通常用青蒜调味,但夏天没有青蒜,只有韭菜)。
我小时候喜欢小青菜馅馄饨,不喜欢韭菜馅。因为韭菜有“异味”,小时候不习惯。
我爷爷在世时,夏至喜欢吃韭菜馅馄饨。不过,那时没那么讲究。地里的小青菜长得好,或者街上小青菜便宜,就吃青菜馅馄饨。若是韭菜长得好,就吃就菜馅馄饨。
什么有收吃什么,这是农村的习惯,也是我小时候的记忆。
后来来北京,北方吃饭粗犷不讲究,馄饨常是我梦寐以求的食物,可惜,我的手艺没学到家。
北方的饺子,现在我主要吃一种馅,就是韭菜鸡蛋馅。小时候不喜欢韭菜成馅,没想到远离故乡之后,却喜欢上了韭菜馅。也许,这是历史的嘲讽?
今天打电话,忘了问家里,今天夏至,做没做馄饨。
不过,现在父母兄弟正忙的不可开交,想来也可能疏忽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