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杆学习到标杆超越


周一一早从杭州飞北京,到达位于小汤山的中国移动通信管理学院。参加为期两天的企业文化标杆管理体系研讨培训班。

尽管远离市区,但这个管理学院的软硬实施极其完备先进,开会学习以至休息养生,都是难得好去处。北京跟其他城市有着许多特别的差异之处,散布着很多不为局 外人了解的深宅大院,门脸可能十分不起眼,甚至像是一个农村庄户人家,但曲里拐弯进来,总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甚至极尽奢华,恍若隔世。这样的场所不是 所属国字号的权力部门,就是有深厚背景的名门望族所建。像这样的深宅大院,潜伏在北京的真不知道有多少。

这次的工作核心,是对我们承担的“企业文化标杆管理体系”咨询项目,进行导入培训和试运行。做事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胡里胡涂被动着干;一种是有干劲有愿望,摸着石头过河凭 经验总结着干;一种是有明确理念指导,先有方向后有办法的主动着干。对于这个标杆管理体系,理解的越透,可能执行力越大。

在老驴看来,中国移动推行企业文化标杆管理体系,既有必要且又可行。从必要性分析,基础的考虑有四:

从优秀到卓越,中国移动应该补充什么?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营业规模排名已经是全球第一,但综合实力排名却是全球第15。实施标杆管理,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对标,寻找差距,补充短板。

面对全业务竞争和新的电信格局,中国移动的核心优势如何构建?六变三的电信业重组后,过去以硬扩张为主要竞争方式的竞争战略,必须在新格局中实现转变。打 造以软实力为核心竞争优势,是必然之选。

从文化建设本身的规律出发,中国移动文化工作从自发到自觉,从粗放到精细,现阶段如何深化文化管理?构建标杆管理体系,充分挖掘文化管理成果,整合文化资 源,强化内部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也是有效的工具和良好的机制。

而通过标杆管理体系,丰富和完善集团管控渠道,强化文化管控,以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统一集团成员企业的目标和方向,硬约束与软约束相结合,实现集团一盘 棋,更是重要的战略举措。

从可行性来分析,以老驴对中国移动的了解,现阶段推行标杆管理,是有现实基础的。

首先是组织保障:中国移动虽然是海外上市的规范化、社会化现代企业组织架构,但一直保留着传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体系,党群工会团组织设置齐全, 文化管理职能一直有着明确的责任部门,并有更加重视完善之势,为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和执行系统。

其次是基础保障:中国移动一贯重视文化建设,多年以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个集团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和实践案例,为建立内部标杆数据库提供了丰厚的案 例资源。建立标杆管理体系,即便不需要竞争者标杆,光是内部标杆也有着广泛基础。

第三是人才保障:中国移动人才济济,管理团队职业化程度高,执行力度和创新能力都是国内企业中的佼佼者,加之这些年责任和卓越意识的浸淫,文化工作者的综 合能力都为各项较为前沿的、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提供了主体性支持。

建立文化标杆管理体系,所产生的价值在各个层面的体现是不一样的。对于集团或省市公司,其价值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是承载优秀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系统平台; 是改进组织绩效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工具;是发现差距、学习和赶超标杆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交流、推广和应用创新的良性机制。

而对于基层文化管理工作者来说,有这样一个标杆管理体系,也是价值非凡,现实意义重大。可以改变过去埋头拉车多,抬头看路少的封闭状态;可以改变过去按上级要求多,自主创新少的被动状态; 可以改变过去有变更创新愿望,少前沿理论和思路办法参考的无力状态。

今天在会议现场,老驴不自觉想到一个名词:马太效应。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的“马太效应”认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 (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贫者 愈贫,富者愈富。越是优势的企业,越有空间和条件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以更开阔的眼界,瞄准标杆,寻求差距,从而实现创新,完成自身的最佳实践,实现着从 优势到卓越的提升历程。而弱势的企业大部分的精力是在为生存而苦苦支撑,无睱他顾,疲于奔命,最终被市场和竞争者摔得越来越远,难逃衰败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