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苦旅2010
终于找到点时间来写东西了,经过几个月的求职,什么感觉都有,只想写点东西,一来为师弟师妹以后求职所用,而来也是我人生的一段小结吧。
百日八千论文
从大四上学期只有两门课,两门课都是我期待已久的,一门是张小平老师《港澳台文学研究》,一门是温阜敏老师的《歌词研究》。所以这学期一开始,我就初步打算先完成论文,再找工作。就这样咚咚咚地开始论文的准备,包括阅读大量理论书籍、论文、收集数据和材料。幸运的是,我选的这两门课不仅仅都是我喜欢的课,喜欢的老师,而且这两门课的老师中,温阜敏老师就是我论文的指导老师,所以一上老师的课我就顺便准备了一些问题过去请教,这样节省了很多重新预约老师的时间。再说说第二位老师——张小平老师吧,我跟张小平老师的认识要从大一开始,大一的时候有阵子在打算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所以就找一些老师了解情况,一个一个地寻找在这方面的资深老师,后来就找到了张小平老师。得知他的电话号码后预约时间,接着就在张小平老师的办公室里讨论了将近一个钟,张小平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以作家为中心来读作家的作品、传记、评论。虽然后来我没有选择考研究生,但这短短的一个钟却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张小平老师温文尔雅学者气质、求同存异的学术包容心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运气再次眷顾我,让我在大四也能享受张小平老师的学术教授。每次去上课,我也准备了有关论文的奇奇怪怪的问题去请教他,下课十几分钟就是我们讨论的最佳时机,记得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题目的设定的,关于古典美和后现代性这两个范畴的讨论,他说古典美是属于西方的概念,是审美方向的,而后现代性是一种属性概念,不好等同。惭愧的是,虽然我读了那么多年的文学理论,只知道这两个概念不能等同,但总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这样句斟字酌地,推敲来推敲去才定下我的题目。
就这样与两位老师的讨教,资料的整合创新中,草草八千多字论文,终于在12月份的时候写完初稿。写完后没几天,有一天下午,我在宿舍里看书。舍友就进来说,她要过广州看看招聘会,问我要不要去,我想了几分钟,就开始收拾衣服,前前后后差不多十分钟,就跟两个同学走出宿舍,草率地踏上了初次求职之旅。
投出人生第一份简历
来广州之前,连什么招聘会都不知道,所以回来就赶紧上网查找,才知道原来是广外国商学院的招聘会。第二天早餐也没吃就早早出门,转了两三次车,一路吐啊晕的,用了将近三个钟的时间才找到了招聘现场,那两个同学中,有一个是想过广州参加老师招考的,另一个呢,就认为交通不便也就放弃了。就剩自己一个人“逛”招聘会了,逛了老半天,没想到逛着逛着,真的被我看到了一个杂志招聘,是环球旅游杂志,我那个高兴啊,几乎要哭出来。马上找到一家复印室——打印简历——还好以前参加过学校的职场新星大赛,有准备过一份简历。所以当场将简历修了修,就打印出来直奔杂志招聘现场。没想到一波好几折,这家杂志不招编辑记者之类的,只招“业务人员”?!这次是气得想哭啊,失望至极。
就在这时,招聘的广播服务台响起声音:“请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意往教育方向发展的的同学往G10号招聘位!”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竟然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虽然自己不大想着往教育方向发展,但是既来之,则投之,投投简历也好。所以走到G10,瞧了瞧,就把简历上多加了两个求职砝码——高级语文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问了问,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培训机构,而且还是专业作文的培训机构,出乎意料、喜出望外啊,还有此类的公司?我一急就脱口而出:“啊!那我不是来对了!”逗得在场的HR也笑起来。因为他们的招聘要求——教师资格证、汉语言文学、本科、二甲,我都一一符合,而且我有一个优势就是大学期间比较喜欢写作,所以写作也都还好,至少能混了七八个校级以上的征文比赛奖项。他们看了,以为很了不起,笑眯眯的。我也大胆了起来,问了问他们公司的规模和待遇情况等等。他们约好我一月四号回广州复试,就这样,我投了人生的第一份简历。
投完后,已经十二点多了,才感觉肚子饿,早餐中餐都没吃呢。就在这个学校吃了点东西,也顺便逛了一会儿学校,就回家。第二天就回到学校继续上课、考试,放假后就回到广州,过两天就复试,时间刚刚好。
备在求职前
在大学生满天飞的年代,我深知寻址的艰难,所以在复试之前的两天我就做了三大准备:
第一,做好一份简历。之前也说了,虽然投过一份简历,但都只是匆忙之下随意之举,还没认认真真地做过一份简历。简历是是大学所学的目录,最直观的求职名片。所以做好一份简历还是至关重要的。我把简历分为两份,一份是师范方向的,一份是非师范方向,也就是文字方向的。方向不同,强调的强势又不一样,比如说我,如果是师范方向的简历,我就强调获得的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甲证,还有参加院系教师技能一等奖等等与师范有关的信息。如果是非师范方向的,我就强调获得的征文比赛奖项和发表的文章以及实习记者等等与文字写作有关的信息。
第二,帮家人洗脑。众人都深知,一个普通家庭熬出一个大学生有多难,父母望女成凤的心有多切。经过二十几年在家的摸底,我已深知父母的秉性。所以在求职前夕就先帮父母洗洗脑,什么大学生现在就业都很难啊,什么以前有这样的例子,有人承受不住压力自杀了等等,暗示父母在我求职期间要多点鼓励,少些唠叨。或许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在外怎么碰钉子都行,就是不想回家看到母亲暗自神伤、唠叨不止,看到父亲沉默寡言、猛抽闷烟。呵呵,洗脑也没办法的事情。
第二,建2010年求职者QQ群。减压最好的方式就是交流倾诉,所以我把以前的同学都拉进群里,有学医的、有学经济的、有学日语的、有学中文的、有学IT的等等,有中大的、华工的、华师的、中医药的、广工的、广大的、广外的、技师的……同学也纷纷支持响应,把自己的同学也拉进群里,然后同学的同学的同学又加进来,我的群就满满的了。有事没事我们都会在群里吹两句,侃几下。今天有一牛人在刁钻苛刻的HR面前,摔下简历,扬长而去。明天又有一牛人考上了广州检察官……
说到这个群,我至今仍然沸血腾腾,感动不已,多年了,同学之间都忙于学业,很少能像这样聚在一起瞎聊的。就因为求职,我们都走到了统一战线上,我一度感慨,有这样一群战友,即使战死,也值,呵呵。就像群友发的搞笑的QQ表情,一群猪高举“求职”字样的锦旗,大喊“一起冲啊,同志们!”真是笑得流眼泪啊,就感动于这两个字眼——“一起”。
破四关,得第一个offer
到了一月四号,我去复试了。
这个公司通过简历的筛选,剩下五十几个人参加复试。复试的时候很简单,是考一份关于创新思维的一份考卷,做完了差不多11点,他们说在一点前会给我们通知,所以我们就在附近的饭店吃了饭。在饭桌上我们又来了次自我介绍,刚开始还以为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没想到什么专业都有,什么会计啊、经济啊,与作文教学离得更远的还有什么土木工程啊,机电系啊,我听了总有些别扭,就像听到学兽医的后来从事了医人的工作一样。后来被录取后才了解到这个公司虽然在全国有十四家分公司,在广州也有八个教学部,但是市场还不饱和,还处于开发期,所以需要储备不同专业的综合性的人才。此乃后话。
刚才说到通过第一关简历关过后,参加第二关考试,我们那一桌的人都考上了,第一个收到短信的是我旁边的女生,虽然感觉考试很容易,但当时没收到短信的我还是蛮紧张的。后来像火炬传递一样,我们都逐个逐个地收到短信通知——通过了!重新回公司,回去后发觉人数明显减少了,可能刷了十来个吧。第三关是当场培训当场考试,培训的内容大致是企业发展史、企业人才理念等等,还有修改作文的技巧,而且还学了个收费注意事项,我那时就纳闷了,怎么会学这个呢,难道老师也要收费?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公司最低级别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说到底呢就是什么都要做,几乎除了讲课以外其他都要做,包括学生作业的批改、与家长的联系、开家长会、收费等等杂七杂八的都要班主任做,然后看表现晋升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又有八个级别。
整天就这么过去了,回到家就是吃饭也盯着手机看,有没有短信通知,还好,终于收到通知了。但第二天回去,发现又少了十来个人。第四关是面试关,就是针对之前考过的两份试卷来进行提问的,然后又叫我们回家等通知。
就这样,当天晚上第一个offer就收到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