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7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出炉

  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基本信息、财务会计信息、风险管理状况信息、保险产品经营信息、偿付能力信息、重大关联交易信息、重大事项信息等七大类信息,保险公司应当进行公开披露。《办法》自6月12日起施行。

  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明确了必须公开披露的七大类信息外,《办法》还对有关重大信息进行披露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比如,《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披露的重大关联交易信息,应当涵盖交易对手、定价政策、交易目的、交易的内部审批流程、交易对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影响以及独立董事的意见等。另外,当公司发生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变更、更换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等重大事项时,保险公司也应当披露相关信息并作出简要说明。

  《办法》还明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信息的披露应当包括:公司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资本溢额或者缺口、偿付能力充足率状况以及相比报告前一年度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如果有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的,该公司还应当在信息披露中说明原因。

  ●欧盟拟向银行征税组建清盘基金

  西班牙央行接管一地区性储蓄银行的消息再次成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的新导火索,并进一步凸显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昨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提案,建议向银行征税,并用此税项建立一项“银行清盘基金”。

  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与服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拿出巨额资金救助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业自身的错误到头来却让纳税人埋单,这无法令人接受。欧盟委员会当天的建议将让金融业自掏腰包,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危机,以维护金融稳定。

  巴尼耶表示,设立相关基金的目的不是用来亡羊补牢,而是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银行破产波及金融体系稳定。基金将按照欧盟统一要求由各成员国设立,并在相互间展开协调。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提案,上述基金将通过向银行征税来建立,但不会用来拯救濒临倒闭的银行,而是通过提供担保或购买不良资产等方式,有序地处理银行破产,确保银行倒闭不会拖垮整个金融体系。

  另外,欧盟委员会将提议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在今年6月的多伦多峰会上同意共同实施这一征税措施。

  作为此轮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以及多个欧洲主要国家是银行税的倡导者。刚刚推出削减赤字计划的英国新政府正在制定计划,对银行业征收最多80亿英镑(约合115亿美元)的新税,以弥补巨额预算赤字。而德国和法国也共同主张对银行业征收银行税,但德国似乎走得更远,倾向于征收“金融交易税”,即对每笔金融业务征收类似营业税的款项。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欧洲也加快了金融监管的推进速度。除了开征银行税,德国单方面推出禁止裸卖空的举动引起市场争议。德国财政部的一份立法草案显示,德国计划扩大裸卖空交易禁令所涉及的范围,这是德国政府第二次表态要打压投机交易。

  由于投资者普遍采取逢低买入操作,昨日亚太地区股市普遍上涨,印度尼西亚股市大涨7%。日经225指数上涨62.77点,收于9522.66点,涨幅为0.66%。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涨21.29点,收于1582.12点,涨幅为1.36%。香港恒生指数上涨210.95点,收于19196.45点,涨幅为1.11%。欧洲股市早盘高开高走,英国、德国和法国股市盘中涨幅均在2%以上。美股三大股指开盘后全线上扬。

  ●市场动态:上市公司增发募资"扎堆"投向新能源

  新能源正受到上市公司的大肆追捧。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去年12月至今,57家实施增发的公司中有14家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风电、核电、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行业项目,占比达25%左右。另有超过30家公司在增发预案中将募投项目锁定在新能源。

  昨日,刚刚于今年3月完成增发的大唐发电再度披露增发预案,公司拟以最低6.81元/股发行最多10亿股,募集资金80亿元投入8个项目及偿还贷款。公司表示,此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煤制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项目。对此,市场也报以掌声,昨日大唐发电大涨7.52%收于7.58元。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国家规划,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而“十二五”期间首要任务就是要培育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其中包括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进军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大军中,已有多家传统能源公司借增发募集资金捷足先登。

  其中,日前完成增发的上海电气是全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近年来正向新能源产业转型,本次以7.03元/股增发3.16万股共募集22.21亿元,主要投向为核电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的产能扩建项目;卧龙电气刚刚增发不超过1.04亿股,募资9.7亿元,将用于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等项目。

  此前,粤电力A增发1.38亿股募集8.09亿元,投向徐闻勇士风电等项目;华电国际将增发募资投向内蒙古通辽北清河300兆瓦风电特许权项目、河北沽源100兆瓦风电项目等。

  不仅如此,其他行业的公司也积极涉足新能源。其中,去年12月刚刚完成增发募资的综艺股份今年5月再次披露增发预案,两次募投项目均为新能源。

  ●市场动态:4月外汇占款增量创新高 七成或是热钱

  外汇占款仍持续高位增长。央行近日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达203453.7亿元,较3月份新增2863.1亿元,增量创近期新高。

  一般而言,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其他跨境资本流入方式是推动外汇占款增长的主要力量,而根据商务部数据,4月份贸易顺差和FDI(外商直接投资)之和刚刚超过90亿美元,这之间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差额无从归类,占比超七成。有专家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海外短期资金变动导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境外资本较大流入的态势已经基本确立。外汇局人士对记者表示,初步分析资本净流入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第一是直接投资顺差大幅增长,同比增长79%;第二,商业银行境内外外汇资产摆布有变动;第三,登记外债可能净增加130多亿美元;第四,贸易信贷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上述人士认为,资金大量流入中国,一方面反映国际资本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另一方面美国低利率的环境下,美元套利交易活跃使得机构和个人更倾向于将外汇资产转换为人民币。但是外汇局近日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境外“热钱”大规模流入境内,而是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

  据记者计算,今年前4个月,新增外汇占款约为10341亿元人民币。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持续高位的外汇占款会对本已充裕的流动性造成压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膨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以及汇改以后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年度新增外汇占款逐年上升。外汇占款上升引发货币被动投放规模迅速扩大,央行货币创造的路径也出现明显变化。

  ●黄湘平表示:我国证券业风险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中国证券业协会昨日召开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年度颁奖大会暨证券研究工作座谈会。协会会长黄湘平表示,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深化、市场大幅调整波动、市场维稳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实现了重大发展,证券行业合规经营意识显著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规模实力明显提高。

  黄湘平介绍说,当前行业内设置研究部门的券商已超过八成,2009年共发布研究报告10余万份,基金分仓佣金逾60亿元,证券研究已跃居为公司利润中心。他指出,随着行业发展“两难”问题的增多,今年证券理论和证券技术要重点研究五大课题。

  这五大课题分别是:一是及时跟踪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市场救市政策退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等重大事件的演变趋势、传导途径、传导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二是加强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分析,包括各种物价指数走势研究,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趋势分析,资本市场传导当前经济政策的路径和程度研究,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互动关系研究,证券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研究。三是强化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公司治理研究,包括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研究,信息披露的质量分析,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行为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风险的监测研究。四是加强资本市场的运行研究,包括新股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研究,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影响A股市场的途径和幅度研究,股票市场系统风险预警技术研究,扩大融资融券试点的政策研究,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研究。五是加强对证券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包括证券公司资本监管体系研究,证券行业压力测试研究,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研究,证券研究业务评价研究。

  黄湘平说,我国证券研究随着市场发展不断成长,研究部门逐步被纳入券商整个业务流程。据中国证券业协会问卷调查,截至去年底,106家证券公司有88家设立了研究部门,占证券公司总数的83.02%。研究领域逐步拓展为宏观经济、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研究和投资策略研究,2009年共发布研究报告100767份;证券研究从成本中心跃居为利润中心,2009年证券公司基金分仓佣金63.6亿元,同比增长48.8%;研究实力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券商争夺市场份额的核心要素,2009年分仓佣金靠前的十大券商市场占比50%;证券研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湘平指出,2009年,开展证券研究工作的市场环境、行业状况和制度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深化、市场大幅调整波动、市场维稳任务异常繁重的情况下实现了重大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合规经营意识显著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规模实力明显提高。

  黄湘平进一步强调,但要特别清醒看到,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预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证券行业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证券研究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业务布局相对失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监管机制缺乏激励的矛盾还很突出。为此,他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证券研究要集中解决好提升现实生产力、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市场动态:全面松绑 保险资金投资新政策很快推出

  流动性资产投资比例调整为5%,

  债权投资比例上调至10%;

  投资有担保债券的总额不再设限,

  无担保的增加恒生成分指数股、 H股等在港发行的债券

  权威人士昨日表示,有关保险资金投资的新政策正在加紧研究之中,“相信很快就会推出”。

  该权威人士特别表示,保险公司在投资中应该考虑长远利益,要增加收入的稳定性。另外,对债券的投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一环,相对而言,保险资金在此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据透露,新政策进一步拓展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比例。

  其中,活期存款、国债、央票、政策性银行债、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资产的投资比例,调整为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保险资金投资债权投资计划的余额,由原来寿险公司总资产的6%和产险公司总资产的4%,统一上调为10%;此外,保险资金投资债权品种的条件将会适当放宽,并另行制定相关规定。

  就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新政策明确,有担保的债券,信用评级从AA调降为A,总额不再限制;投资同一期品种的份额,不超过该期发行品种份额的20%,余额不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2%。

  无担保的债券品种,增加了境外的部分,包括恒生成分指数股、H股、红筹股以及大型国企在香港公开发行的债券。无担保债券信用评级,国内的不低于AA,国际不低于BBB。投资无担保债券余额,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投资同一期单品种份额,不超过该期品种发行额的10%,余额不超过该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1%;投资同一发行人发行的债券余额,合计不超过该发行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的30%;同一保险集团内的保险公司投资同一发行人发行的债券余额,合计不超过该期单品种发行额的60%;投资具有关联关系企业发行的债券余额,不超过该保险机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资产的20%。

  就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新政策明确,股票与股票型基金投资余额调整为20%,不单独针对股票及股票型基金设限。单一股票的投资比例上限为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超过的,仅限于实现控股的重大投资,需另外报批;投资锁定期超过3个月的股票余额,不超过可投资股票资产的30%。

  另外,港股投资调整为在香港公开发行并在主板上市的股票;境外投资仍遵循不超过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15%的比例规定执行,且统一计算境内外股票和债券等资产比例;投资同一交易对手及关联企业的资产余额,合计不超过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且不超过同一交易对手及关联企业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合并净资产的50%。

  ●市场动态:18基金密集发行驰援市场做多力量再添砝码

  在市场大幅调整之际,基金也加快了吸“金”步伐。统计显示,本周有多达18只基金同时发行,或成为驰援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基金目前总体对市场持谨慎态度,一些次新基金手握重金等待入市良机。

  发行:迎合市场

  随着新基金审批通道的拓宽,今年以来基金发行明显提速,多只基金同日连发的现象也逐渐频繁。本周一,有6只新基金联袂登场,由此本周在发的新基金规模扩编至18只。这使得今年五月成为近几年来新基金发行最为密集的月份。

  在扎堆发行的激烈竞争中,为了迎合市场的“口味”,新基金开始尝试“转型”。

  从类型上看,偏债型基金逐渐在此前清一色股基的发行市场上崭露头角。继鹏华信用和国联安信心增益之后,在周一的6只新基金中又出现了银华信用债和长信中短债两只债基的身影。

  分析人士表示,前期在股市没有明显反弹迹象之际,固定收益类基金的业绩应声而起,债基在新发型基金中逐渐增多,特别是中短债这样比较明显的低风险品种的出现,是基金对于持续震荡市场的回应。

  此外,在新推的股基中,也可以看到基金对市场“投其所好”的影子。新发的4只股基中,有2只主题基金,1只中小盘基金,1只成长型基金,均和目前的市场情况有关。

  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安排可能更多是在期待政策退出过程中的结构性行情。“其中,中小盘和主题基金的指向更为明确一些”。

  入市:以静制动

  基金一边在加紧吸筹,一边紧盯市场风向,“谨小慎微”地等待市场真正反弹机会的来临。

  上证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以来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共募资310亿元,如果按照二季度此前14.72亿的平均募资水平计算,目前在发的18只基金或将再为市场增添265亿活水。

  而另一方面,截至5月26日,二季度成立的次新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35%。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15.55%,所有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9.30%。净值相对意义上的微小变动明显体现出次新基金对于建仓的谨慎态度。

  分析人士如此解读这一结果:行情持续震荡,现在大家都不轻易动,“手握重兵等待反攻”。

  观点:震荡筑底

  然而反攻离我们还有多远?从近期基金的多空争辩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依旧处于胶着状态。

  摩根士丹利华鑫投研人士认为:“市场在完全转变悲观预期之前,反弹的幅度仍然不能期望太高,中期来看,宏观环境和经济基本面本身可能并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差,而估值水平也已下行到合理范围之内,市场将在底部区域不断震荡筑底。”

  华安基金认为,就未来大盘走势而言,目前已进入筑底阶段。就短期而言,在宏观调控的总体基调不变、政策放松仍待时日的背景之下,相信底部形态的构筑并非一日之功。A股市场下跌趋势的扭转必然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期间指数反复难免,但价值底已逐渐清晰,市场底也已不遥远。

  而南方基金则表示,从估值角度看,市场到了阶段性底部的左侧。考虑2010年业绩预期,沪深300动态市盈率接近2008年1600点时候的估值水平,如果认可2008年市场出现底部时的市盈率是近年来的估值底,那么市场下跌的空间应该不大了。但现在的预测市盈率包含了未来的业绩增长预期,如果未来的业绩增长因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出现大幅下调的话,不排除后市出现破位下跌的可能性。

  ●市场动态:今年34只偏股基金募资683亿 平均募集金额为20.09亿元

  由于股市持续震荡,今年以来偏股基金发行只数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平均募集金额却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据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日,今年以来共计成立34只偏股基金,总计募集金额为682.93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募集金额为20.09亿元。

  从发行情况来看,今年以来没有百亿基金诞生,其中募集金额最高的是2只银行系基金,分别为农银中小盘和中银蓝筹混合,募集金额分别达到97.31亿元和61.84亿元。除此之外,首募金额超过40亿元的仅有广发内需增长,募集金额达到42.26亿元。首募集金额不足10亿元的偏股基金高达11只,占比达到31.43%,其中募集金额最少的一只偏股基金仅募集2.81亿元。

  统计显示,去年同期仅有27只偏股基金成立,募集总金额为577.87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募集金额为21.4亿元。其中首募金额最高的是2009年5月26日成立的长盛同庆可分离基金,共募资147亿元。另有4只偏股基金募集金额超过40亿元。此外,首募金额不足10亿元的偏股基金仅有4只,其中募集金额最少的一只偏股基金募资4.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基金在2009年迎来大发展,但今年由于股指表现疲弱,指数基金发行普遍遇冷,特别是跟踪大盘指数的基金。数据显示,今年11只募集金额不足10亿元的基金中有6只为指数基金,而且全部是跟踪大盘指数的基金。

  基金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偏股基金发行只数较去年多,而去年同期发行的基金中低风险基金占比较高。这些低风险基金大多是在2008年A股市场表现低迷时获批,延至2009年年初发行。

  ●市场动态:央行:中国4月份外汇占款增量创近期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占款累计达203453.70亿元,较3月份增加2863.1亿元,增量创近期新高。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外汇占款新增共计约10341亿元,与2月份的1795亿元、3月份的2701亿元相比,4月份的增量进一步扩大。

  外汇占款是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一般来说,贸易顺差、外资使用以及海外热钱流入等因素是引起外汇占款大幅上升的主要推手。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贸易顺差量和利用外资量数额均不大,外汇占款增量中,存在两千多亿元不能解释部分。有专家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海外短期资金变动导致。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表示,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及外汇收支总体上合法合规,尚未发现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而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

  目前来看,短期内海外热钱流入压力仍然比较大。长期跟踪研究热钱现象的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短期国际资本重新流入中国,在中国央行加息时间推延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预计二、三季度短期国际资本将继续流入中国。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未来虽然主要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国际收支仍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外汇净流入趋势仍将持续。

  短期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一方面会给央行带来更大的流动性冲销压力,另一方面也会对国内物价与资产价格造成上行压力。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目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极为复杂,跨境资金的流动秩序可能更为紊乱。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资金回流风潮,另外,由于发达国家的低利率政策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刺激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开始退出,那么跨境资金有可能出现反向流动。

  受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近期新兴市场出现了资金反转的迹象。历来被视作热钱压境前哨的香港,5月份出现了热钱流出的反常现象。有报告显示,4月到5月的一段时间里,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出现了持续3周净流出的局面。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兴国家应该为可能出现的国际资本逆向流动做好准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吴庆认为,长远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在发达国家一直持续下去。当美联储等全球主要央行开启退出政策之门的时候,如果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已经被推高到离谱的程度,就有可能触发国际资本迅速外逃,在个别新兴国家引发金融动荡和危机。

  专家认为,监管部门应建立国际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资本流动风险的实时监控,防范国际资本大进大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