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午和LP去医院,挤进了一个电梯,当我们从11楼下到4楼的时候,上来了一组人,于是,超重了。电梯里的人就说要新上来的人中下去一个,但后来的人坚持说他们六个人必须一起,两边僵持不下,最终还是后来者退让了,下去了一个,电梯才重新启动。即使这样:电梯里的人还在骂骂咧咧:“谁来医院不着急啊,这么耗着有意思么!”下电梯的时候,一群人蜂拥而出,不欢而散。
我不想谈中国的医疗问题,刚才的故事只是个引子。在医院的电梯里,患者和患者之间形成的是竞争关系;在市场上,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在全国,省与省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在省里,地市和地市之间形成竞争关系;在企业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形成竞争关系。竞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人和人之间存在竞争,部门和部门之间存在竞争,企业和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我们都是竞争的参与者,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的;但我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怎么形成的?
在总部接受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其中讲到“小蜜蜂”的案例,也涉及到了竞争的事情。
培训案例讲的是:蜂群管理者设计了两种不同模式的绩效考评模式,一个考评过程,根据蜜蜂访问花朵的数量来评估;另一个是一个考评结果,通过蜂群最终的产出来评估。案例的答案以结果导向的考评机制更加合理,效果好,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蜂群内部会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最终实现高绩效。
方案设计是有前提的——不同蜂群之间的比较,或者说竞争,是纯粹的、至少是简化的,因此可以通过一个直接可量化的目标评估他们的。绩效的设计者认为,在他管辖的范围内,各个团队之间是平等的竞争关系;而如果这些团队要想得到高绩效,内部就会团结合作,形成最佳的成果。于是,上级对各个下级部门、单位进行平等的考核,相信下级单位会团结合作;而这个下级单位也可能照此办理,认定下级的下级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用同样的管理模式执行下去。也许我的这个说法有些偏颇,但我的问题是:当所有的同级部门、企业、单位之间都是竞争关系的时候,谁负责他们之间的合作呢?
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可竞争、可合作、可竞合。除了这些当事者之外,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上级和管理者。当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都是竞争关系的时候,他的上级是很舒服的,坐山观虎斗嘛;反之,如果下级之间是合作或者竞合关系,那么虽然整体绩效要高于单纯的竞争关系,但是他的上级领导要将不同的部门进行整合,要填补下级之间的空白,要建立更加复杂的考评体系,总之,非常辛苦。所以,明明知道合作有很多好处,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绩效,但是很多制定规则的和掌握资源的,还是希望把下级之间的关系调整成为竞争关系,让自己成为利益平衡者和资源配置者,这样非常主动。这也许就是为官之道吧。
我们似乎始终处于竞争状态,我们被设置成为竞争的参与者,而把我们扔到竞争里的人,其实也被他的上级逼迫着参与更高层级的竞争,大家觉得很累,压力很大,在指责竞争对手给我们不断施压的时候,跳出来想想,有没有可能把纯竞争调整成为竞合呢?合作才能共赢的啊!
竞争与合作(上)
评论
5 views